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CO_2通入0.5molL~(-1)的AgNO_3溶液中,结果并没有观察到有浅黄色沉淀产生。我们又将CO_2分别通入1mol.L~(-1)、5mol.L~(-1)甚至是饱和的AgNO_3溶液中(配制这些溶液时均没有酸化),仍然无浅黄色沉淀产生(也没有形成以白色为主的悬浮液)。  相似文献   

2.
一.利用对比方法,明晰四个疑点 1.氯水与氯气的区别 2.X-的检验 ①加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含Cl-;若出现浅黄色沉淀,则含Br-;若出现黄色沉淀,则含I-.其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g++Cl-=AgCl ↓(白色);Ag++Br=AgBr ↓(浅黄色);Ag++I-=AgI ↓(黄色).  相似文献   

3.
[原理] 该实验利用硝酸银溶液与溴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溴化银沉淀(AgNO_3+NaBr=AgBr↓+NaNO_3),再根据溴化银见光分解的原理(2AgAr 2Ag+Br_2),通过明显生动的实验现象,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黑白照相原理的认识。 [准备] 1.在两块相同大小的玻璃板(约16cm×12cm)上涂上黑漆,在玻璃板的中间各留出一个方向相对的图案。(如图1)  相似文献   

4.
卤化银在光的照射下发生分解的性质叫感光性.在教学中,我这样做卤化银感光性的演示实验,效果很好.一.实验操作1.AgCI或AgBr的制取:把硝酸银溶液跟适量的NaCI或KBr溶液反应,产生的沉淀用滤纸过滤,将沉淀在暗处阴干,就得AgCI或AgBr.2.把附有约1克AgCI或AgBr的滤纸放在玻片上展开,用润湿的碘化钾淀粉试纸贴在直径为6cm表面皿的凹面上,将表面皿倒盖在AgCI或AgBr上,凹面朝下.3.将玻片放在阳光下曝晒,片刻后,AgCI或AgBr变成黑色,有银析出;Cl2或Br2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成蓝色.卤化银感光性的演示实验@陆英麟$广…  相似文献   

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概念,原理和得出都离不开实验,成功的实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提供了重要保证,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注重质量,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一、注重演示实验对比艺术,提高演示实验质量1、空白对比法加一些演示实验中,有时缓慢产生的,细微的现象(如溶液颜色的逐渐改变,少量沉淀的生成或溶解等)常会使学生感到观察单调或困难而导致兴趣消退。为了克服这种情况可采用空白对比演示,例如:在演示FeCl3与KSCN溶液作用,浓度会引起化学平衡移动时,因加入浓度较大的FeCl3或KSCN溶液,溶液的血红色…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关于苯与溴的反应演示实验,利用所给装置进行苯的溴代反应存在以下缺点:①圆底烧瓶中加入反应物后处于微沸状态,逸出大量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溴蒸气,污染环境。②烧瓶中挥发出的溴蒸气和反应生成的HBr被锥形瓶内的AgNO3溶液吸收,锥形瓶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由于Br2和HBr都能与AgNO3反应生成AgBr浅黄色沉淀,对验证HBr的生成易产生误解,学生难以接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设计了一套演示苯的内的水被吸入烧瓶中,烧瓶内溶液分层。2装置优点a.防止溴挥发b.用CCl4吸收挥发出来的溴,可以…  相似文献   

7.
1 奇怪的现象 对比Na2CO3与NaHCO3性质时,必不可少的一个演示实验是向两者的溶液中分别滴加CaCl2溶液,根据他们的性质可以预期,前者应该出现白色沉淀,后者则没有明显现象.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却发现,向NaH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也出现白色沉淀,现象非常明显,而且此沉淀能溶解于稀盐酸.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8.
银镜反应是中师《化学》有机部分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为了取得好的效果,可作如下改进: 1.在配制银氨溶液之前,先将2%的氨水试剂瓶中加入4~5滴5%的NaOH溶液。 2.在盛有2~3m12%的AgNO_3溶液(现配且不能有颗粒)的试管中,逐渐滴入试剂瓶中2%的氨水,产生黄褐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直到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相似文献   

9.
本文精选了金属部分的四个演示实验加以介绍,供大家学习时参考。一、络离子的稳定性实验原理:由于给离子的稳定性可使一些难溶盐因形成络合物而溶解。而不同的络离子其稳定性不同,因而它们之间又可以相互转化。实验内容:在两个量杯中分别加入20mlAgNO_3溶液。往量杯1中加氨水,先得到白色沉淀,然后白色沉淀立即变为暗棕色。再继续加氨水,沉淀消失。往量杯2中加KCN溶液,先得白色沉淀,继续加KCN溶液,沉淀消失。再分别向上述两量杯中加入KI溶液,量杯1中出现黄色沉淀,而量杯2中无沉淀生成。  相似文献   

10.
1、为什么要加盖摇匀在做配制一定摩尔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时,或在叙述该实验的步骤时,学生往往忽视、遗漏“加盖摇匀”这一步。因此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我增加了这样一个细节:另取一只容量瓶,加水至离刻度2-3厘米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品红溶液或红墨水等有色溶液至刻度。让学生观察,若不摇动,溶液颜色深浅是不均匀的,故溶液的浓度也是不均匀的。再倒出一些溶液,提问学生,倒出的溶液的浓度,会不会是所需配制的浓度?通过这样处理,学生从直观现象就容易得出结论,能加深理解和增强记忆。  相似文献   

11.
董彦文 《甘肃教育》2020,(3):180-180
一、以演示实验异常现象引发实验探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做演示实验时,可能会观察到一些异常的实验现象,学生对这些异常现象总是充满好奇。这时,如果抓住机会,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布置课外实验探究任务,学生肯定乐于参与。例如,在做Al与酸、碱溶液反应的演示实验中,常常会观察到Al片与盐酸或NaOH溶液反应时,溶液中都有灰黑色固体出现,直到反应停止灰黑色固体也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12.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演示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演示的艺术性,不仅要保证演示的成功,还要使演示收到良好的效果,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采用可信度大的对比演示法对比最易于鉴别,对比演示是直观教学的好方法,然而,教师采用对比演示时,应尽可能使相同条件无可怀疑。对于相同时间的前后两次演示对比,应改为同时一次进行,这样,学生的不必要的猜疑就得到了排除,有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要观察的物理现象上。如初三热学提供的“黑色  相似文献   

13.
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是高中化学中一个难度极大的演示实验。按照课本中的作法 ,很难看到白色沉淀 ,往往直接看到绿色。致使教师在讲授时倍感牵强。在其它资料上也经常看到一些改进方法 ,措施亦多为降低溶液中的含氧量。但不是现象不明显 ,就是过程复杂 ,不方便演示。为了克服上述问题 ,我对实验做了如下改进。1 主要仪器、试剂普通试管 2支、试管夹、酒精灯、固体氢氧化钠、新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蒸馏水2 操作步骤2 .1 对比实验先用药匙取一粒氢氧化钠固体 ,送入试管底部 ,然后向试管中加入约 2毫升蒸馏水 ,加热试管 ,观察现象。2 .2 演…  相似文献   

14.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理解H2S与SO2反应生成浅黄色S的实验现象,我用一支小试管和一个注射器进行演示实验.在准备室中收集一试管SO2,用橡皮塞封好;收集一针筒H2S也用橡皮塞封好,就可带入课堂进行演示.演示时,把针筒上的橡皮塞换上针头,把H2S注入带橡皮塞的小试管中,在试管壁上马上会出现浅黄色固体.此做法优点:1.反应瞬间完成、现象明显2.不会引起教室环境污染3.操作方便,课堂效果好4.此操作可用干多数混和气体的反应(如NH3+HCl,NO+O2等)H_2S与SO_2反应的实验改进@郭文锋$浙江磐安中学!322300…  相似文献   

15.
<正>一、溶液中离子沉淀顺序例1已知K_(sp)(AgCl)=1.56×10(-10),K_(sp)(AgBr)=7.7×10(-10),K_(sp)(AgBr)=7.7×10(-13),K_(sp)(Ag_2CrO_4)=9.0×10(-13),K_(sp)(Ag_2CrO_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12),某溶液中含有Cl-、Br-、Br-、CrO-、CrO(2-)_4,浓度均为0.010mol·L(2-)_4,浓度均为0.010mol·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的AgNO_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相似文献   

16.
题目:现有两瓶无标签的澄清无色液体,一瓶是室温下饱和的NaCl溶液,一瓶是纯净水.下列是一些同学提供的鉴别方法和结论,请将其中你认为是正确的选出来。 (A)用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能观察到两种微粒的是NaCl溶液; (B)用AgNO_3试剂检验,有白色固体出现的是NaCl溶液;  相似文献   

17.
在硫的含氧化合物的实验中,S_2O_3~(2-)离子的签定是: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0.1mol·l~(-1)Na_2S_2O_3溶液0.5ml,再加入0.1mol·l(-1)AgNO_3溶液数滴,生成了白色絮状Ag_2S_2O_3沉淀,然后转变成黄色,继而棕色,最后是黑色,从而证明了S_2O_3~(2-)离子存在。反应式: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七章“电池”一节中“伏打电池”演示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过去我们一直按课本上的方法进行演示,当做为电池的两个极锌板和铜板一起浸入稀硫酸溶液时(图1),外电路中的灯泡D只是瞬间出现微光.为增强演示效果我们将装置中的稀硫酸溶液改换成硫酸铜溶液效果就大有改观,灯泡D亮度强,持续发光时间可达30分钟(图2). 为什么在这个实验中改用硫酸铜溶液较之稀硫酸溶液效果好呢? 在原如图1  相似文献   

19.
从中和反应使用的酸碱溶液和酚酞溶液的浓度、用量出发,总结了该实验在教师日常演示以及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并分析了原因,对于教师演示实验的再设计以及中考化学实验技能考试过程中学生实验操作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缩短了实验时间,优化了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演示实验是有效的直观教学手段,可帮助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可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形成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例如在检验二价铁离子时,我没有按课本上的既定程序直接去做,而是先用硫氰化钾溶液和亚铁氰化钾溶液分别在白纸上写成无色的字,再用装有三氯化铁溶液的喷雾器喷雾,便显出红蓝大字,顿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时,再去完成其他教学任务,效果很好。通过改变演示方式和方法,可以使演示实验直观鲜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例如,氢气在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