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外阅读》2014,(8):44-45
<正>曼德拉的国葬长达12天,媒体评论称,这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送别。国葬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葬礼,一般来说,能够享受国葬待遇的人,都是对该国有特殊功勋或者尤为值得纪念的人。美国国葬要依总统意愿美国国葬在华盛顿举行,现任总统、前任总统都有资格  相似文献   

2.
一、整体入手,感“知特殊”1.上课伊始,让学生通读全文,思考“:特殊的葬礼”特殊在什么地方。2.组织讨论,形成共识。特殊之一:这次葬礼的对象不是人,而是瀑布。特殊之二:主持这次葬礼的不是普通人,而是巴西总统菲格雷特,这是国葬。(问学生:假如是为“人”举行葬礼,什么样的人死后才有资格由国家总统主持葬礼?——对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设疑:巴西总统为什么要亲自给塞特凯达斯瀑布主持葬礼呢?)特殊之三:参加这次葬礼的人特殊,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二、图文结合,导“读昔今”(一)导读第三自然…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逝世以后,巴金和唐弢都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参加了鲁迅先生的丧仪和葬礼.事后,两人分别写了“鲁迅丧仪”的散文,巴金的一篇是《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以下简称巴文)唐弢的一篇是《鲁迅先生丧仪散记》(以下简称唐文).比较一下这两篇佳作的异同,对于提高散文鉴赏和习作水平颇有益处.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人类学个案研究的方式,对湘北MT村的葬礼仪式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研究,再现了这个村庄的整个的葬礼仪式的过程.文章研究了MT村的葬礼仪式的一些延续性,同时强调了葬礼仪式随着宗教因素,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国家权力的干预等原因,使得葬礼仪式也出现的一些变迁.  相似文献   

5.
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的葬礼服,亲自主持了这个特殊的葬礼。这个葬礼是为一条瀑布——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的。  相似文献   

6.
骆列娜 《考试周刊》2014,(18):23-25
葬礼是对人生的最后总结。国家、民族不同,葬礼形式也不同,它具有国家性和民族性。它和宗教信仰及文明程度有关,因此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从古代到中世纪,日本人习惯土葬,同时也有风葬、鸟葬、水葬等形式。后来随着中国佛教的传入,卷起了一种火葬的风潮。近现代的葬礼越来越依赖殡仪公司,使送葬文化变得商业化,不断发展形成了新的葬礼观。本文从佛式葬礼角度对日本近现代葬礼进行分析,了解更多葬礼知识,从另一个侧面解读日本人的人生观与宗教观。  相似文献   

7.
最近家族中的一位长辈去世了,在葬礼上,亲朋无不心情沉痛,儿女们更是在失声痛哭。整个葬礼气氛压抑而悲哀,葬礼引起的伤感,几天之后都无法让人释怀。这不禁让我想起去年在美国参加的一场微笑葬礼。  相似文献   

8.
死亡的必然性使人类面对死亡时只能选择超越,而超越死亡的不同方式反映了中西方独特的文化特征。葬礼是人类对死亡超越的外在仪式,中西方皆有,但不同的葬礼体现了不同的中西文化。现代葬礼在颜色服饰,葬礼用具和典礼仪式中相互融合借鉴,演化改变,这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影响,融合吸收,扭曲变形。  相似文献   

9.
欧阳军 《初中生》2006,(16):40-41
人死了,人们会举行葬礼,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在动物世界里,一些动物死了,也会举行奇特的葬礼.  相似文献   

10.
麦卡锡小说《骏马》中的"葬礼"意象具有超越俗世丧葬和宗教救赎的丰富的象征意义。葬礼象征结束,象征开始,也象征从结束到开始过渡过程中的痛苦挣扎。"葬礼"意象的运用给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维度,拓宽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1.
20分钟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下野后,1910年,作为新一任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的特使,参加了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的葬礼,并被安排在葬礼后与德国皇帝会晤。德国皇帝  相似文献   

12.
Plot Outline故事梗概 认真负责的孝顺儿子Daniel忙前忙后地张罗父亲的葬礼,可一切从一开始就不顺利,这边送来的居然不是父亲的遗体,那边从纽约赶回来的作家弟弟不仅违背诺言不分担葬礼的费用,还连悼词也不准备只知道在一旁调情。不过这还不是最糟的:葬礼上突然冒出一个小矮子自称是过世父亲的“秘密情人”,他对Daniel恐吓要挟;表亲Martha带未婚夫来参加葬礼,未婚夫却意外服用了Martha弟弟的迷幻药而失去意识大闹葬礼;而另一个本来就神经兮兮的表弟不幸受到坐轮椅还老骂人的叔叔的无尽折磨,痛苦不堪。本来就很沮丧的Daniel面对一堆突然间发生的意外近乎崩溃!他原本希望为父亲操办的庄重葬礼就这样变成了一场热闹的“马戏团演出”。  相似文献   

13.
欧阳军 《初中生》2006,(6):40-41
人死了,人们会举行葬礼,表示对死的哀悼。在动物世界里,一些动物死了,也会举行奇特的葬礼。  相似文献   

14.
师:今天,我们将接触一场特殊的葬礼。它由一位国家总统亲自主持,到场的嘉宾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教授,这个国家的全体国民也以各种方式参加了这场葬礼。如此盛况空前的葬礼,不是为某一个人举行的,而是……(课件:瀑布图片)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特殊的葬礼》一课围绕巴西总统亲自主持塞特凯达斯瀑布葬礼仪式的特殊事件,回顾了这条瀑布由"雄伟壮观"到"奄奄一息"的变化过程,以唤醒人们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6.
赵树理的小说乡土气息浓郁,蕴含着丰富的民俗资源。作家能够深入民间话语系统,在讲述农民故事的同时,呈现了与农民一生息息相关的人生仪礼,主要涉及人生仪礼中的婚礼和葬礼。赵树理小说中的婚礼描写展现了封建婚姻对人的毒害和进步女性追求婚姻自由、勇敢抗争的两个面向,表现了婚礼中新思想与旧思想的激烈对抗;葬礼描写展现了在丧礼费用和高利贷盘剥下农民的惨状,并呈现了一场特殊葬礼的民俗价值。在时代潮流、社会变革、乡村社区的背景下,婚礼和葬礼犹如两个相对稳定的横截面,沉淀着民众世代传承的情绪,也凸显出要求变革的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17.
《大瀑布的葬礼》(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第28课,苏教版第八册第13课)一文,描写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景象的前后变化,说明了这一变化的原因,记叙了葬礼的过程,意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唤起学生保护生态平衡、爱护地球的责任心。一、诵读课题启动情感1.谈话导入。①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关于瀑布,你们都知道些什么知识?(学生交流资料)②你们见过为瀑布举行的葬礼吗?然而世界上真有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而且是由一位总统亲自主持的。你们对此感到奇怪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大瀑布的葬礼》。2.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8.
吕丽妮 《小读者》2012,(5):10-10
葬礼上笑出声来不算不尊重德国教育家常说,孩子先天就不知道"对与错","对与错"是人们主观界定的。所以,大人不能草率地给孩子贴上"缺点"标签。记者参加过一次葬礼。葬礼气氛肃静沉重。但在默哀中,一个孩子突然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9.
一、解读文本三个要素1.课文说什么?《大瀑布的葬礼》以倒叙开头,先写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写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大瀑布枯竭的原因以及人们为它举行葬礼的情形: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相似文献   

20.
尽管挽歌产生的确切时间和原因今天已很难说清,但到汉末魏晋时,葬礼中使用挽歌以助哀已成惯例,却是不争的事实.汉末魏晋人除了在葬礼中使用挽歌外,他们还喜欢在"宾婚嘉会"之际或日常生活中于酒酣之后吟唱挽歌,但已明显不以助哀为目的,相反,崇尚"以悲为乐"的审美时尚,表达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于生命危浅的惶惑和忧惧,追求行为的放诞和风流,则成为汉末魏晋人喜欢在非葬礼场合于酒酣之后吟唱挽歌的原因和目的.汉末魏晋人喜欢在非葬礼场合于酒酣之后吟唱挽歌,这实际上是以助哀实用为目的的葬礼挽歌在本时期产生的"变调"亦或说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