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西化研究所主办,国际利氏学社,成都恩威集团电子商务部中国传统化网,四川省社科院中华儒学、道学、佛学化研究中心协办的2000年成都“发展与环保:西部大开发中四川的走向”学术研讨会于7月3日至5日在四川成都都江堰市召开。来自法国、韩国、美国和中国大陆与台湾  相似文献   

2.
夏绍熙 《华夏文化》2010,(2):62-64,F0002,F0003
由陕西省政府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清明·感恩与社会和谐”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4月2—5日在西安举行,这是陕西省政府第四次在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期间举行的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的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清明文化、感恩与社会和谐、中华民族感恩文化的特色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大会共收到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3.
3月底,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四川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新都县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成都宝光塔陵承办的“宝光祭祖节——弘扬中华孝道文化促进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在成都隆重召开。来自内地、港台地区及海外的1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参加中国首次以“弘扬中华孝道文化”为主题而举行的学术盛会。  相似文献   

4.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美国价值与哲学研究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文化的整体性与异质性研 讨会”于2001年6月2日至3日在成都市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召开,会议收到学术论文十余篇,与会中外学者就相关 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交流研讨。 从1987年开始,美国价值与哲学研究协会与中国的一些哲学研究机构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联合研讨会,并出版 了研讨会成果《人与自然》等15本小册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今年联合研讨会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当代变化”, 围绕这一主题,将在上海、北京、武汉、成都、西安、乌鲁木齐等…  相似文献   

5.
2006年5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四川师范大学巴蜀化研究中心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华化论坛》编辑部协办的“巴蜀化与中国明起源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  相似文献   

6.
2001年12月5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研讨会”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举行。这次研讨会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成都日报社评论部、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联合举办。来自理论、教育、文化、新闻界的专家学者共约8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围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7.
20 0 4年 9月 2 7日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成都画院主办的“出场的神明”———贺兰山岩画展暨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画院召开。文学所的沈伯俊、苏宁、李永翘等二十余位专家学者、研究生和成都画院的吕澎、张颖川、周春芽等十余位当代艺术家、艺术批评家、艺术学学者、教授、艺术策展人参加了该研讨会。会议议题主要包括 :1.贺兰山岩画产生地点集中的原因和断代。学界普遍认为贺兰山岩画的创作者主要为活动在贺兰山、阴山一带的游牧民族 ,由于游牧文明的地域性特点以及贺兰山、阴山地区作为欧亚文明交汇点的特点 ,促成岩画集中…  相似文献   

8.
信息传真     
中法文化年研讨会在京召开2005年2月24日上午,由文化部和《人民日报》社共同主办的“中法文化年研讨会”在文化部大楼301室召开。研讨会由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文化部外联局局长丁伟同志主持,文化部孟晓驷副部长致辞欢迎,中国驻法国前大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人民日报》国际部主任吴长生、著名作家王蒙、中法文化年中方总协调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吕军、外交部西欧司副  相似文献   

9.
为了发挥好杜甫草堂、永陵两家博物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宣传作用,宣传四川和成都在中国封建社会全盛时期的唐宋王朝600年间领先全国的辉煌明成就,促进四川和成都的现代化建设及旅游业发展,同时促进两家博物馆自身事业的发展,在成都市化局的支持下,四川省历史学会、成都古都学会、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永陵博物馆于2001年11月16日联合组织召开了“‘扬一益二’暨草堂、永陵化资源开发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构建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民间传统文化对和谐社区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成都民间传统文化是成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资源,也是和谐社区建设的有效平台.充分利用成都的民间传统文化促进社区家庭关系融洽,成员交流,促进人与文化生态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研究所、《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坚持唯物主义弘扬科学精神研讨会”,8月27日在成都举行。来自成都地区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科普作家约40人出席了这次研讨会,就怎样认识“法轮功”之类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怎样坚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怎样弘扬科学精神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关于“法轮功”之类的现象产生的根源。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平斋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法轮功”之类的歪理邪说产生的根源,认为其历史根源是:唯物论与唯心论、科学与迷信的斗争长期…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洛分校)、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联合主办的“三国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南充市举行。来自美国、韩国、日本1所大学的20多位学,与我国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11所大学、科研机构、博物馆的20多位专家会聚一堂,对三国历史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这是继1991年“三国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在四川举行的又一次“三国化”国际性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13.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研究所、《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道德经》与当代社会”研讨会,1998年9月24日在成都举行。到会的专家学者共约30人。《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老子的代表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典籍之一。它言简意赅,博...  相似文献   

14.
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成都茶馆文化作为民间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和”与“休闲”的哲学内涵,成为了“和谐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和谐社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时间2003年9月10日上午,中国文化部在北京东二环路其办公大楼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孙家正部长宣布:“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的筹备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将于今年10月6日在巴黎开幕。他说,“中法互办文化年”是中法关系史上的空前盛事,也是迄今中国与外国开展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文化交流活动。该活动对进一步增进中法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全面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法国驻华大使蓝峰发言说,法国民众对中国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中国文化年”将帮助法国人民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了解中国。他说,相信“中国文化年”将取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6.
由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与成都市金牛区委联合主办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国传统哲学研讨会”于1997年8月13日在成都召开。会议讨论了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以及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等问题。并增选了四川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天府新论)总编唐永进为研究会副  相似文献   

17.
《中外文化交流》2011,(12):94-94
以“中国白的故乡,瓷艺术的摇篮”为主题的“2011中国瓷都·德化窑学术研讨会”日前于福建德化举行,法国国立艺术馆长Monique Crick、中国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等近百位境内外博物馆长。  相似文献   

18.
“沙龙”名目繁多法国是文化艺术高官发达的国家,在绘画、雕塑、音乐、戏剧、视及文学等领域京来领先于欧洲。欧美各国对法国文艺方面的新理论、新潮流趋之若骛。这与法国着力宣传和推广本国文化产品有密切关系。法国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上百项大中型文艺沙龙,小型“沙龙”更不计其数。诸如“春季沙龙”、“秋季沙龙”、“日内瓦沙龙”、“巴黎沙龙”、“大学生沙龙”、“妇女沙龙”、“文学家沙龙”等等。“沙龙”一词本是“客厅”之意。18世纪末期,酷爱文学艺术的巴黎贵妇人竞相在自己客厅里招待艺术名人,定期聚谈交流,以活跃贵族…  相似文献   

19.
一、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兰州市歌舞团应日中友好交流协会的邀请,拟于1997年上半年赴日本演出。二、由中国文化艺术总公司引进、甘肃省对外文化交流公司主办的俄罗斯大马戏团将于1997年5、6月间在甘肃境内演出。三、由甘肃省文化厅主办、甘肃省国际文化传播交流协会等承办的“伏姜文化国际研讨会”将于1997年9月16日至28日在甘肃天水、兰州、敦煌等地召开。拟邀请中外及港澳台地区专家、学者60人。四、为配合“’97中国旅游年”活动,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甘肃正式成立了“’97中国旅游年甘肃活动组委会”。甘肃将重点推出石窟…  相似文献   

20.
“儒家德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23日至10月26日在四川省都江堰市举行。此次会议是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国际教育基金会、香港孔教学院、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等七家单位联合举办。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等国以及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