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洋 《钓鱼》2009,(2):62-63
2008年12月22日,在刚刚结束的钓鱼王集团“打造百年渔具老店学习班”后,钓鱼王集团又迎来了祖国大江南北的钓鱼王品牌代理商。顿时,钓鱼王集团总部内陷入在一片红色海洋中,在这片潜藏着巨大空间的开发区内,钓鱼王近两年来举办了近八次大型活动,入住不久的钓鱼王迅速在当地提升了品牌知名度,难怪许多在同一处所的左邻右舍会说:“卖渔具,竟然也能做到这么大!”  相似文献   

2.
张友 《钓鱼》2006,(12):70-70
我这个钓鱼迷是从退休以后才开始学钓鱼的。记得在孩童时代,自己也曾经钓过鱼,还到河里摸过鱼,那时感到钓鱼、摸鱼很好玩,很有意思,很新奇。参加工作后,看到有人去钓鱼时,我总认为这么大的人了,还去“玩鱼”,是思想落后、不求进步、不务正业的表现,我可不能去。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女婿骗我去钓鱼,结果跟他钓了没几次,我就上了“贼船”。俗话说得好,“上船容易下船难”。此后我对钓鱼的痴迷便一发不可收拾,越陷越深,久而久之就成了钓鱼迷。钓鱼为什么会这样吸引人呢?因为钓鱼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实在太多。第一,有“鱼获”,可以做美味佳肴,改善…  相似文献   

3.
子牛 《钓鱼》2004,(10):24-24
去年秋天听长子说过,在南京市南郊的花神湖常看到有人钓鱼,而且收费很低,建议我去玩玩。苦于钓鱼无去处的我一直向往前去过把钓瘾,但始终因故而未能成行。今年“五一”节那天,长子又给我带来了新的消息,说花神湖今年钓鱼不收费了,有不少人在那里钓鱼。我问他钓鱼人的战况如何?他不太清楚,但说风景宜人,湖水清澈,空气清新,是个休闲“鱼”乐的好去处。经他这么一渲染,早就埋在心底的“垂钓花神湖”的欲望顿时升腾起来,要他乘“五一”放假的机会带我去一趟。他立即答应:“只要天不下雨,明天就去”!  相似文献   

4.
再说大鱼     
都说狗年旺旺。这话果然不假。 元月27日,还不到狗年呢,一务大鲢鱼就在一片旺旺旺的祝福声中出水了。这是2006年钓鱼王杯淡水鱼“十大钓手”通讯赛的开竿鱼,重15.5千克。把大鱼从武汉后宫湖牵出水的是钓友王强和他的岳父。接着,2月12日,元宵节那天,广州钓友贾兴华和北京钓友陶宇又分别钓得大鲶和大鲫。至此,中华大地一南一北一中3务大鱼,抢占先机登上了2006年“十大钓手”通讯赛排行榜。乐得我们主持这个栏目的编辑脸上笑开了花,说:“多年没这么热闹了,这么多的钓友这么早地带着大鱼来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5.
智过娘子关     
一不小心,我迷上了钓鱼。很羡慕那些退了休的钓友,说什么时候去钓鱼,就什么时候去,鱼具一背,吆五喝六,单车一骑,想钓哪就钓哪,谁也挡不住。而我呢,要过上这样的“钓”日子,起码还要看三届奥运会,我只好在等待“退休”中等那一个月4次的双休日,等到了当然还要看老天爷的脸,天好了还要看“妻脸”。这么说吧,我钓鱼从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就怕我的娘子在你兴致勃勃准备钓鱼的头天晚上或当天一大清早发布紧急通知:“明天天晴,把床上铺盖拆下来洗洗,再把卫生间马桶清清,还有——别老想着钓鱼,也该好好呆在家里帮我做些家务。”最郁闷的是陪她…  相似文献   

6.
一折大师     
刘勇军  娃娃鱼 《垂钓》2009,(10):47-47
在我们这个钓友圈子里,“一折大师”是个很逗乐的人。瞧瞧他那身形,一米六多一点,小脑袋,下面挺着个大啤酒肚。因为长年钓鱼,晒得黢黑。这么个“有型”的人,怎么得了个“一折大师”的绰号?这里头还有个秘密。  相似文献   

7.
我打什么时候开始钓鱼?文化大革命。我摸着这么个规律:上午挨斗,下午没事;下午挨斗,第二天上午准没事。心烦,没地方去。我家对面有个小湖,湖里有小鲫鱼那时不提倡钓鱼,钓鱼是“四旧”。这竿都没地儿买去,我在旧货商店看见一个,人家自己做的,我说这个我买了,花了十来块钱。我钓鱼去的时候,把竿藏在袖口里,怕人看见。从那时起,我越来越爱钓鱼,吃了甜头。有时写东西时间长了,脑子麻木了。得了,钓鱼去吧!天天早上钓鱼去,钓这么三天两天的,  相似文献   

8.
张炎冰 《钓鱼》2007,(11X):22-23
1965年下半年起,中国的政治气氛又严峻起来了,到1966年转变为蔓延10年的“文化大革命”,钓鱼被迫转入“地下”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拨乱反正,钓鱼人的腰杆直了。1980年秋,日本一旅游钓鱼团在无锡钓鱼时,向我方人员介绍了日本的钓鱼社团、钓鱼文化和钓具知识。既然外国人能到中国来钓鱼,素有鱼米之乡关誉,无锡人对钓鱼又情有独钟,于是成立群众性的钓鱼协会就顺理成章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提起吴晓勇的名字,相信钓界知者甚少,但就是这么一位看似无名小辈的他,却在“读者杯”总决赛上技压群雄,把“铜钓手”奖杯高高捧起,让在场的许多行家里手跌破眼镜,大呼“后生可畏”。吴晓勇,这位来自福建泉州、浑身充满灵性的小伙子,从小酷爱钓鱼。2000年11月,千里跋涉来到湖北,走进了老鬼钓鱼学校,成为了该校第四期学员。老鬼学校的这段经历,不仅让吴晓勇跨出了竞技钓鱼的第一步,更形成了他对竞技钓鱼的一番理念:扎实的基本功是基础,灵活的应变能力和稳定的心理素质是制胜的法宝。四年多来,吴晓勇勤学苦练,刻苦专研钓鱼技术,期间得到了名震…  相似文献   

10.
任志新 《钓鱼》2005,(5):16-16
普通人钓鱼,只要鱼漂不吃水就是一支好漂。但如果要竞技则需专业,那就要专用工具。“海狮”这么多年来推出的“鳞影”漂,国内许多知名钓手都在用,反映不错。但我感到有缺陷。那么多年还是老产品,不够专业。明年我们将要推出的新产品可能是专业漂,干什么就用什么漂,写得清清楚楚。本月15日在《钓鱼》杂志社有钓友提问说.“我们钓鱼遇到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即流水走漂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余淼 《钓鱼》2005,(5):8-8
如果以“丰富”来概括廊坊展会,以“稳定”来概括钓具分会九华山展会,那么用“大气”来形容第15届中国国际钓鱼用品贸易展览会应该是最为贴切的了。自1991年举办首届展会起至今,国际钓鱼用品贸易展览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5届。在这15年中,国际钓鱼用品贸易展览会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不断增强,成为了亚洲最大,世界三大国际渔具专业展会之一,在中外厂商之间架设起一座宏伟桥梁。  相似文献   

12.
刘冬 《钓鱼》2005,(2):M002-M002
钓鱼人的生活中,“鱼”几乎是无处不在。嘴里说得最多的是钓鱼,家里墙上挂得最多的是钓鱼照,在餐桌上吃得最多的也是鱼鲜,静下来爬格子,也尽是写鱼文。这么多的“鱼“字围在身边,自然身边的钓友也不少,而且各种各样的钓鱼人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颜恒 《钓鱼》2008,(22):37-39
“钓鱼不撒窝,大都钓不着”、“先打窝子后钓鱼,脚步轻捷慢慢提”、“舍不得香饵钓不着鱼”、“药米打窝,鱼未不走”“诱饵有香味,鱼儿才拢来”、“春钓不打窝,回家没汤喝”、“钓鱼不喂窝,回家没汤喝”……这类钓谚传递的是同一个基本事实:钓鱼必须先找钓点撒饵做好窝再钓鱼。  相似文献   

14.
李致奎 《钓鱼》2009,(18):20-21
坐在同一个塘边,三五把长竿扇形摆开,三五个浮标赫赫醒目耀眼,却似冻在水中一般不见动静。旁边短竿、细线、小标,逍遥自在,却是连连提鱼不断,谁看了不眼红。于是从事土钓、笨钓的人开始学习,向提鱼不断的人学,买钓鱼的书籍学,结果得到要“调四钓二”、“调七钓三”、“调平水钓一日”等等。为什么这么调?这么钓呢?  相似文献   

15.
张炎冰 《钓鱼》2007,(1X):6-9
用一幅淡雅的钓鱼风俗画来比喻2006年的钓鱼比赛,似乎少了些激情,和2005年商业性钓鱼大赛汹涌澎湃,以及参加农运会、全国锦标赛钓手的豪情相比,略欠风骚,这都是因为2006年的比赛不在于哄抬“扮酷”的精英,而是抓住了“草根”这个身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老汉好钓     
老汉我69岁。少年在松花江畔好钓。 “文革”时期,钓鱼是一大罪状。除了批斗、贴大字报外,钓具也被没收了。 后来,“环境”宽松了,可是得了病:血压不稳定、心率忽快忽慢。来这么一阵儿,说不清怎么个难受法,要死了的感觉,可又查不出真格的毛病来。 干脆,“死不改悔”,骑车去钓鱼,感觉良好。后来连续试验了5周。即周日去钓鱼,周一测血压、心率。奇怪不,血压与心率都稳住了。医生的老伴有严重的肝病,也要跟我去钓鱼,我可没敢带。现在,有的医生对我还说:叫你去钓鱼,啥病都没了。 如今,在我们几十个老头的小圈子里比赛,我…  相似文献   

17.
黄毓省 《垂钓》2008,8(10):43-45
自2002年接触竞技钓鱼以来,大大川、小的钓鱼比赛我参加过百余场。一步步走来,我的钓技有了一定提高。然而,相对顶尖高而言,我自认仍是“半瓶醋”。值得欣喜的是,自感受了云南省首属“鸿基杯”钓鱼大奖赛后,我在钓技和对比赛的认识上又有了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点钓模式     
张福顺 《垂钓》2002,2(3):23-26
点钓技术的应用,使钓鱼活动告别了师徒相承的“模拟”时代,从而进入了颇具现代感和速成性的“数字”时代。那些想学钓鱼的朋友,只需点击此处,就会变成钓鱼的行家里手。不信,您也来试试?  相似文献   

19.
刘海钧 《垂钓》2002,2(6):1-1
4月20日,江苏无锡。烟波浩淼的太湖边上,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顶尖高手的泛宇杯全国精英钓鱼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优美的环境,一流的钓池,宏大的声势,让应邀而来的日本钓鱼名人高桥哲也欣羡不已“在日本,是没有条件组织这么大规模的比赛的”。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2月13日,我去南定电信局交电话费,骑车来到南区农贸市场附近,看到一对中年夫妇在路边卖鱼。4个大铁盆:一盆鲤鱼、一盆草鱼和鲶鱼、一盆大鲫、一盆小鲫,全是刚刚出水的活鲜鱼。一见这些鱼,我这个钓鱼迷就走不动了,自行车往路边一放,便和卖鱼人唠了起来。我说:“鱼这么小,你们怎么舍得捞出来卖呢?”卖鱼人说:“池塘眼看就要干涸了,再不捕捞就要涸死、冻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