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半”类词语是指包括“半”在内的以“半”为语素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东北方言的“半”类词语既与普通话的同类词语相通,又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以语义为中心,从语音、语义、结构、功能等角度,可以较清晰地看到东北方言“半”类词语的系统面貌。  相似文献   

2.
所谓“不”类词语.是指包括“不”在内的以“不”为语素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东北方言的“不”类词语既与普通话以臣北京话的同类词语相通。又有非常聪显的地域特征。以语义为中心。从形式、释义以及语义引申的本体与层次等角度。可以较清晰地看到东北方言“不”类词语的系统面貌。  相似文献   

3.
雷广金 《课外阅读》2010,(12):182-183
“咋”是多种方言共有的一个方言词,在东北官话中十分常用,由“咋”构成的词语,也大量存在于东北方言中,并得到广泛应用,在特定语境中,具有丰富的语义色彩,体现了“咋”这一东北方言词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东北方言的后缀十分丰富,本文以东北方言后缀"巴"为研究对象,从《东北方言大词典》中收取带后缀"巴"的词语44个,对其进行语义研究和语法分析。首先分析东北方言后缀"巴"的意义,分析它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巴"的区别,然后分析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结构类型,最后进一步探讨东北方言后缀"巴"的语义、语用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咋”是一个具有浓厚东北方言色彩的词语,本文主要从语义的角度考察了“咋”在不同语境中的语法分布,同时也对“咋”的语用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东北方言词语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给人印象深刻.本文深入分析东北方言词语“那啥”的指示功能和话语标记功能,以期对东北方言的词汇研究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东北方言中的“儿化”现象丰富,通过对《简明东北方言词典》中的儿化词进行穷尽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词缀“儿”有时表示细小、喜爱、亲昵的意义,这是有依据可循的。有时其意义虚化,只具有地方性、口语性等语义特征,这样的儿化词数量繁多,一些不该儿化的词语也被儿化,这主要是受到语言类推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东北方言一直以来都以丰富的表现力,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和幽默风趣的表达色彩著称。“整”作为东北方言中常见的泛义动词,体现出了东北方言的特色。本文拟从结构和语义两个方面对“整”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对“整x”结构进行分析,以便对东北方言中的泛义动词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东北方言一直以来都以丰富的表现力,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和幽默风趣的表达色彩著称.“整”作为东北方言中常见的泛义动词,体现出了东北方言的特色.本文拟从结构和语义两个方面对“整”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对“整X”结构进行分析,以便对东北方言中的泛义动词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徐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华北东北次方言,它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具有一定特殊性。笔者考察了徐州方言副词"般"的使用情况,得出以下结论:"般"一般修饰单音节"大类"形容词,可用于比较语境,所搭配的词语语义模糊,"般+形容词"可在句中充当宾语、定语、补语、谓语成分。  相似文献   

11.
“忒”是一个方言副词,一直以来对于该字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者的太多注意。本文结合《红楼梦》中的语料、部分现代鲁南方言、徐州方言,从词的语义内涵、词义和语境的关系重点分析方言副词“忒”。“忒”作为方言副词,其语义内涵主要有两类:一类表示程度过头,含有贬义、否定的情感倾向;一表类示程度恰如其分.含有赞赏、肯定的情感倾向。“忒”不同的语义内涵限定了它不同的语义搭配。针对“忒”不同的语义内涵,如何正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感情倾向.语境便成了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谓头“像”类词语为切入点,基于语料库探讨书面语中“像”类流水句的类型及其句式义.先从“像”类词语的肯定否定形式、“像”类小句所处位置以及“像”类词的语义特征等方面划分流水句的类型,然后归纳出流水句的句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考察汉英颜色词“白”的“国俗语义”以及由颜色词“白”构成的文化词语“白宫”、“白屋”所具有的独特的联想义、象征义和感情色彩,指出对于英文White House的汉译,不仅要考虑“等值”与否、文化传真、异化和归化,还要考虑汉民族的文化接受心理。同时,指出对国俗词语及其国俗语义的研究应采取辩证的、发展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举例描写东北方言中与"那"、"啥"、"咋"字相关的应答词语的特定意义与用法,讨论其使用与功能,尝试揭示其语音、语义、语法及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5.
四川方言词语语料丰富,语义和语用也极富地方特色。有许多四字短语,历代相习沿用。这类四字短语主要来自民间,长期活跃于口头文学中,结构较为固定,类似成语形式和结构,但其内部成分尚可稍作变换调整。这类四字类成语短语具有显著的创新性、生动性、口语性等特点,其构造丰富、表意灵活。本文称其为四川方言中的“类成语短语”。  相似文献   

16.
“该着”是东北方言中一个较为常用的情态副词,表达“命运注定,不可避免(迷信)”义。本文针对前人研究中所遗留的问题,立足于真实话语语料,分别从情态类型以及语义、句法、语用特征等宏观、微观维度对东北方言情态副词“该着”展开描写与分析,以期充分揭示该词的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语篇功能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句法、语义两个角度研究基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的“侥幸”类副词性关联词语luck-ily、happily和fortunately的句法功能和语义功能,从篇章层面研究该类副词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功能。研究发现三个“侥幸”类副词性关联词语具有三种句法结构和两种语义功能。该研究的意义在于对学界关于该类副词的深入研究有所帮助,也可为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提供规则和理论上的支持与服务。  相似文献   

18.
晋城方言属邯新片获济小片晋语,其方言中有一些常用的程度副词,比如“可”“瞎”“险险”等使用率非常高,但由于语音、语义的发展变化,人们并不知其由来,故从三个平面理论分析晋城方言中常用程度副词的意义和用法,从字源和字义的角度对词语进行考释,同时从文化语言学视角分析晋城方言程度副词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漳州方言也叫“漳州话”、“漳州腔”、“漳州音”,是汉语闽方言闽南次方言的一个大支系。本文以漳州市区话为主体,将漳州话和普通话的词语作简要比较,从构词方式、词的来源、词义范围等方面找出漳州方言与普通话在词语上的主要差异,进而分析二者各自的词语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按照肯定、否定、疑问等语义类型对菏泽方言的应答词语进行分类描写,并与普通话的应答词语进行比较,以期为更好地了解和系统梳理菏泽方言提供帮助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