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飞宇的《推拿》是近年来极少数触及盲人生活题材的小说,小说成功的塑造了一批性格各异、形象鲜明的盲人推拿师,毕飞宇的笔让我们能够近距离的去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了解他们边缘化生活的痛苦与无奈,毕飞宇的小说中充满了人文的关怀,他不但关注到盲人们身体上的残缺,同时也照射到他们的心里,向我们展现了盲人们真实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对自尊的维护与渴求。  相似文献   

2.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可以说是他小说创作生涯中的一次冒险.作家以深入人物的生理与心理的描绘来体现处于社会底层的盲人推拿师的生活.毕飞宇欲意让读者看到盲人推拿师的正常的社会生活,而并非令读者关注其"盲目"的本身.从这部作品中,人们勘探到了盲人不为人知的曲折生活及其在"黑暗"的世界中依旧拥有光明的心灵美特质,从而洞穿了正常人对盲人的某些自以为是的认知偏见.  相似文献   

3.
毕飞宇是当代能够很好地书写女性形象的男性作家之一,在他的力作《推拿》中,以崭新的角度向世人展示了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一群可亲可爱的盲人,并塑造了一批女盲人的崭新形象。这对于盲人书写是一个巨大突破,可以说是毕飞宇边缘化写作的又一次成功,对于毕飞宇的女性书写既是延续又是创新,也为女性话题写作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推拿》这部近十八万字的小说讲述的是一群盲人推拿师内心深处的黑暗与光明,这是国内少有的以盲人群体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毕飞宇在《推拿》中以很小的切口入手,以一个推拿店里一群盲人的生活为中心,去触摸属于黑暗世界中的每一个细节,并对盲人独特的生活进行了透彻、全面的把握。作者站在盲人的角度去感受、理解世界,进而细微彻底地描述了一群盲人按摩师独特而真实的生活,真正深入到了这部分人群的心灵。本文以《推拿》中的一群坚强乐观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她们进行比较分析,让我们更全面深入的了解盲女们的多彩生活。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于盲人并不陌生,但对于盲人作为一个群体的生存状态却不甚了解。毕飞宇的《推拿》为我们推开了一扇窗,我们透过它可以去了解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他们和健全人一样,过着柴米油盐的日子,也有纠结和快乐。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于盲人并不陌生,但对于盲人作为一个群体的生存状态却不甚了解。毕飞宇的《推拿》为我们推开了一扇窗,我们透过它可以去了解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他们和健全人一样,过着柴米油盐的日子,也有纠结和快乐。  相似文献   

7.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是中国少有的以盲人按摩师为描述对象的文学作品。作者力图为盲人按摩师们塑造一个并不有别于"健全人"的形象,也想让作为"健全人"的读者重审自身对"他者"的态度。为了达到此目的,作者采用了一种平等的叙述姿态,进而产生了某种"无人之境"的美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推拿》让"人——个体尊严"的主题在平实的叙述中得到了凸显,其对残疾人个体尊严的重视也充实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人"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在《推拿》荣获第八届"矛盾文学奖"之后,很多人专注于研究其盲人形象、研究其作品主题,并深入探索其内涵,却鲜有人研究其作品表现张力背后的基础及"动力机"——语言。论文着力探讨毕飞宇在《推拿》中语言艺术与叙事文本的联系,并探析作者是如何透过字词活跃读者的想象力,完成使读者认识盲人,了解盲人,与盲人一起"生活"的文学活动的。  相似文献   

9.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在当代文坛有着重要的地位。毕飞宇深谙张力因素在文学文本中的特殊作用,在《推拿》中完满地呈现出三组显著的艺术张力:盲人的自食其力与健全人的企图不劳而获形成巨大张力,体现作家对盲人真诚的讴歌赞美以及对健全人的批判;叙事结构上日常现实与虚幻想象形成的张力贯穿小说始终,推动故事的发展;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同情与残疾人对自身尊严的极力维护形成的艺术张力体现作家深度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塑造了一群有高度尊严感的盲人推拿师形象,在题材的开拓上具有重大意义.作者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上,通过描写盲人推拿师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追求等,对健全人格极力张扬,对尊严高度礼赞,对犬儒主义风气严厉批判,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毕飞宇的《推拿》简体字版与繁体字版在语言表达、人物形象、作品思想上都有较大差异。简体字版出版的时间晚,但实质上却是修改稿,其语言更为生动、恰当、细腻,盲人形象更典型、鲜明、立体,作品的思想境界也更高。通过两个版本的对照,可以看出毕飞宇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2.
毕飞宇的《推拿》关注社会现实,逼近生活真相,以"沙宗琪推拿中心"一群盲人推拿师的生计筹划和情感纠缠为主要内容展现了现实寒凉的纠葛,但其中的人性尊严表达格外生动出彩,是这复杂冷酷的社会缩影的一道光。  相似文献   

13.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以盲人生活为表现对象,就其主题而言,富有多重意蕴。书写了特殊群体的生活,塑造了群体形象;演绎文学的永恒主题,写盲人的爱情;在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叙述中渗透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以及由此而生的悲剧感。  相似文献   

14.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给我们描述了一群盲人推拿师们的日常生活、事业、友情、爱情。作者深入到作品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着重描写他们之间的情与爱。但是盲人世界的情爱似乎与正常人有些不同,由于视觉功能的缺乏,他们在爱情的道路上多了些阻力,而作者并不是给他们制造阻力,而是力图解除阻力。本文从几个人物对性的不同态度和尊严的价值这两方面来探讨小说主人公的爱是如何受阻又是如何化解阻力的。  相似文献   

15.
面孔     
毕飞宇2011年8月20日,第8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毕飞宇凭借长篇小说《推拿》,成为首位荣获该奖项的江苏作家。一直以来,毕飞宇留给大家的印象似乎就是酷:留着光头,目光凌厉,桀骜不驯,不用手机。但同时他又保留了很多传统的美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毕飞宇的小说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评论家所关注和肯定.从1991年的处女作《孤岛》,到《青衣》、《玉米》系列,再到《平原》和《推拿》,作品内容几经流变,但“疼痛”主题一直贯穿于他的小说创作中,如他所说,“我一直在‘疼痛’这个命题下工作”.本文从童年经验、生活经历、地域文化、审美追求四个方面探讨毕飞宇小说创作中“疼痛”意识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从毕飞宇荣获茅盾文学奖的首部描写盲人的小说《推拿》去探索一个未知世界。通过对小说人物命运感知,剖析残疾人另类存在方式以及真实心理,包括他们的心酸困苦,爱恨情仇,以及他们如何突破黑暗这个生命最大的障碍,证明生命存在价值,获得一个内心真正光明。并通过他们的生命姿态与我们正常人相通之处,展示其警醒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毕飞宇,男,1964年生于江苏兴化,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主要代表作有《祖宗》、《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玉米》、《平原》、《推拿》等。著有丈集《慌乱的指头》、《沿途的秘密》、《毕飞宇文集》等。其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玉米》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推拿》获得2008年度人民文学奖和首届小说双年奖。  相似文献   

19.
作家声音     
正毕飞宇认为精益求精是江苏的文学传统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推拿》,到《地球上的王家庄》《玉米》等小说中,可以读到很多江苏水乡令人回味的故事,体悟作者独特的文风。毕飞宇感叹,能有今天的成就,源于江苏,得益于江苏和谐的文化生态,"谁要是破坏了这个良好的生态,一定会被江苏文学所唾弃"。说到"江苏",毕飞宇称他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这两个字的分量:"在我眼里,江苏一直是很具  相似文献   

20.
<正>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自2008年问世以来,就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且基本上都是称赞,这在21世纪以来的文学界是不多见的现象。因此,《推拿》在2011年8月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也似乎是意料之中。《推拿》延续了毕飞宇一贯的写作路径,那就是以细腻绵密的细节描写、内敛饱满的叙事语调、灵动曼妙的艺术手法,展现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