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非法移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是美国移民改革的一个焦点.关于非法移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争论缘起于1982年的普莱勒案(Plyler v.Doe).以该案为起点,作者梳理了美国非法移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政策的演变,呈现了当前非法移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现况、争论及前景.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后美国的签证政策无变化 2001年12月11日,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签证处处长白智理在某网站回答网友提问的时候表示:“自从9.11事件发生到现在以来,美国移民签证的政策并没有发生变化。美国国会就移民签证的程序和要求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任何的结论。尽管国会还没有做出修改美国移民法律的相关决定,但是我可以向各位网友保证,不管这个  相似文献   

3.
地缘政治是是理解国际政策和国际关系的重要理论,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移民越来越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又具有悠久的移民历史,其移民政策的制定比较现实化和完备。本文主要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美国移民政策制订根源、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追梦之路:移民与移民国》是以美国移民的追梦之路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阅读美国托马斯·索威尔《美国种族简史》及其他辅助材料,每一章节以学生阅读、教师示范、拓展迁移为基本环节。课程开设对象为高一、高二的学生,通过阅读,学生在了解美国移民文化的基础上,学习移民勇于开拓、勇于挑战、勤劳节俭的精神;吸取美国现代化道路的经验;赏析美国移民群体文化的美;理解美国多元文化中坚持共性又兼容并包的精神。如第三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批德裔中,最与世隔绝的要算——现在也还是——阿密什人,他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华人作为美国移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美国以其独特的自然优势、文化教育优势、和经济优势,以及人性化的移民政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移民。在我国,也掀起了移民美国的浪潮。然而,移民背后所隐藏的问题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通过对移民过程和移民之后的问题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分析,希望国人能够理性地认识和对待移民美国的热潮。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个移民之邦,从1607年至今已融合了100多个民族成份,种族之杂糅位居世界之最。面对滚滚而来的移民大潮,美国政府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社会条件以及其他诸多因素影响之下采取了不尽相同的移民政策。本文拟从美国移民现象入手,考察其移民政策在不同时期的更替文化,透视移民政策变化的动因,探索这种现象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移民政策为考察对象,以优生学为主线,探讨优生学是如何影响和制约当时美国移民政策制定过程的,以揭示这一打着科学旗号的观点背后所隐藏的种族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8.
美国移民法律的演变对华人社会的影响白晓东美国曾经是个移民国家,至今,移民对美国社会的作用与影响仍然十分强大。因此,美国移民法律的历次制订、修改,不仅对于美国社会,而且对于世界各地的移美活动都具有其巨大的影响。众所周知,美国华人走过了一段引人注意而又几...  相似文献   

9.
美国移民入学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是服务于国家以及各州的经济文化和政治需要的。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州,其政策都不完全一样。美国对待不同类型的移民申请进入本土的大学或学院,一直以来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以便在高等教育方面实现人才吸纳与经济效益两者兼顾的目的。有些州规定:从本州高中毕业的非法移民学生享受州公立高校系统内部的收费政策;有些州不允许非法移民子女进入公立高校系统;其他州的非法移民支付比州立大学系统标准高得多的费用,甚至是海外留学生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今天.双语时代》2007,(8):108-116
移民究竟是福还是祸,美国的学者和民众对此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没人可以否认移民对于美国社会的影响。同样,由美国移民衍生出来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下中国的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战后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在其主导下对日本进行了改革,随着冷战和美苏争霸的全面展开,美国对日政策由抑制改为扶植,减轻对日惩罚,对日改革半途而废,可以说美国的战后政策与日本右翼势力泛起密不可分;日本右翼势力再度泛起,对亚太和平特别是东北亚区域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essay, Barbara Thayer-Bacon considers the arguments made in favor of “zero tolerance” for immigration at the United States–Mexican border as an example of principled ethics, and she contrasts this position with a caring ethical response. She compares the U.S.'s current zero-tolerance immigration policy to the zero-tolerance approach U.S. public schools adopted in response to violence in schools. The zero-tolerance policies implemented by schools in the wake of several high-profile incidents serves as a strong illustration of the moral dilemmas that zero-tolerance policies create generally. Both examples illustrate that zero-tolerance policies are not an effective moral response to ethical dilemmas; on the contrary, such policies lead to a lack of attention to context, subjectivity, positionality, and institutional power, which in turn generates a range of new and different ethical quandaries. Ultimately, Thayer-Bacon argues that taking a zero tolerance approach to serious, complicated problems such as immigration policy is misguided; developing fair, humane, caring, and just immigration policies requires a more nuanced approach that attends to the full complexity of the issues involved.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奥巴马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人民对如何摆脱当前美国社会所面临的困境的一种选择。奥巴马当选后,为了恢复美国过去在国际上的不利形象,摆脱国内的经济困境,在外交政策上改变了前任小布什政府的许多做法,尤其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策,有了许多新的变化,给亚太地区及亚太地区的中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美国面临重重困难,在经济衰退、通货膨胀、能源危机、政治危机等难题面前,福特政府付出很大努力,积极地进行了一系列政策调整。福特政府的1976年改革计划在美国监管体制的形成——调整联邦制度权力结构、加强州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克服社会福利政策弊端、寻求对付滞胀经济的途径等方面,都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和逐步走出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美国全纳教育的发展、实施策略及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美国全纳教育经历了30年的发展,从最初的一种教育理念发展为波及全美中小学的教育改革运动。全纳教育取得的成功使其成为当代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和标志之一。回顾美国全纳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分析美国全纳教育的实施策略及其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具有特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美国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教育改革,美国联邦政府对教育的干预强度也越来越大,前两次改革中联邦干预教育的政策触发机制源自外部事件的推动,第三次改革中联邦干预教育的政策触发机制源自美国内在危机意识的外显化。  相似文献   

17.
作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手段,职业教育改革在优化人才资源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分别对新时期中美职业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加强21世纪生涯与技术教育法案》进行文本量化统计,针对统计结果进行共性分析和差异比较,研究发现,在三重政策工具维度下中美职业教育改革政策运用存在诸多异同,即中美同时存在政策工具内部结构失调的共性问题,中国存在政策工具外部结构失衡的个性问题。具体建议是:调整创新政策工具总体布局、均衡配置环境型政策工具、优化调试供给型政策工具、着力增补需求型政策工具等。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的国际学生教育政策在美国例外论、多元文化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影响下,呈现出注重文化输出与国防安全、倡导技术移民、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后“9·11”时代,美国又确立了将国际学生教育作为保护国家安全和知识产权的重要屏障、吸纳海外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要手段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途径的政策理念。美国经验表明,国际学生教育政策可以与国家安全、经济贸易、文化外交、全球竞争力等多方面利益相融合,有效支撑国家发展战略。在全球学生流动受阻与大国博弈的背景下,美国的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也暴露出深受外部环境牵制、吸引高科技人才政策缺乏稳定性、难以抵御高等教育财政风险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1848—1882年华人移民美国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一个移民之邦,华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848—1882年大量华人赴美的原因很多,但有三个方面是最主要的,即国内经济的破坏、美国方面的劳工需求和清政府移民政策的变化。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的通过结束了这段自由移民时期。  相似文献   

20.
The rank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major international tests such as the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PIRLS),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 and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is used as the driving force and rationale for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reform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current reforms, the United States is preparing to “race to the top” of the international rankings. However, using international test results as the ultimate indicator of a country's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might not be an appropriate measure. Additionally, replicating some aspects of high-achieving countries’ education systems or standards may not guarantee success for U.S. public schools. In this article, four reasons are presented explaining why there is no guaranteed success in comparing the United States to other countries’ educational standards and to their achievement in international tests. In order to successfully implement reforms in U.S. public schools, educational leaders and reformers should carefully consider the four point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and use tests to inform their reforms, rather than to create uniform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