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化学探究性学习应从培养问题意识开始,本文阐述了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诸如借"矛盾"引发问题、借"变式"引发问题、借"对比"引发问题、借"演示"引发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看来,《呼啸山庄》是一部"严肃、完整、有一定的长度"的作品,符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标准。小说情节的"突转"引发了读者的"怜悯"与"恐惧"之情,使小说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3.
徐江 《天津教育》2011,(11):36-40
本刊2011年第8期刊登了一组有关语文课"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文章,文章刊发后引起很多专家学者和教师的关注,同时引发了更为深入的讨论和思考:语文课是做什么的?语文课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本文就这些问题选编了一组文章,希望能够引发更多语文教师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宋亮 《教育》2013,(2):31-31
近日,一段名为"青海师大二附中特级教师张明明暴力打学生"的视频在多家网站流传,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张明明站在讲台上,连续打了一位男生8个耳光,然后把书砸在该学生脸上,斥责她"没心没肺"。  相似文献   

5.
"三支一扶"计划一经推出就引发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并在宏观层面上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意见,然而在"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中,仍存在着认识偏差和政策梗阻,有必要加以澄清和理顺。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王春燕老师执教的《猴王出世》,引发了许多关于"内容"与"形式"教学的争议与讨论。关于"内容"的教学,大部分教师轻车熟路,而"形式"的教学是一条最难、最新的路。  相似文献   

7.
洪信良 《成才之路》2011,(8):11-I0006
华裔"虎妈"引发了教育方法大论战,于是有上海"猫爸"站出来,说自己的女儿跳着舞就考进了哈佛,提供了一个快乐教育的成功案例;于是,教育是在一片"孩子你真棒"的表扬声中"婉约"下去,还是得效法"虎妈",敲着铜琵铁板"豪放"一点?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近日发了一篇博文,  相似文献   

8.
闻一多在分析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时,曾说:"在大部分中国人的灵魂里,斗争着一个儒家,一个道家,一个土匪。" "土匪意识"被作为一个国民性的方面引起了近代人的关注,进而引发了人们对于它所暗合的特殊的社会群体——“游民”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通过一节等腰三角形习题课教学中所遇到的意外,引发了课堂上精彩的"动态生成"于"精心预设"之外,并由此产生更深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一期关于"血型思维方式论"的电视节目,引发了将血型思维方式论应用于英语教法改革和尝试的思考。本文通过"了解言语与思维"、"了解记忆与学习"、"教学实践应用"三方面论述,探讨了这一启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近日,几个笔友相聚,谈到王崧舟老师到大学任教及由他当年执教《亲情测试》引起的争议,让我陷入了回顾与反思。2004年,我县刚进入课改,我在一所县城小学任教。在一次全校性的研讨会上,一位年轻教师执教了《钓鱼的启示》一课,她将文本的主题"道德抉择"转化为"遵守规则"。由于"越"了常"轨",引发了全校教师的争议。  相似文献   

12.
姚琼 《文教资料》2014,(23):61-62
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在我国引发了广泛反响。韩国端午祭之所以能先"申遗"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韩国具有一套较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本文总结和提炼了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主要特点,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市里组织的数学"百堂精致课"在我校举行,我听了低年级的几节课,执教教师都非常重视动手操作。细细品味,有的操作恰到好处,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而有的操作,却是走过场,与核心问题关系不大,缺乏"操作"的价值,充其量只能算作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休闲"与"消遣",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是一种"实践思维方式"。一种观点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实践本体论";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在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后者认为本体论思维模式并不能真正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然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引发了许多问题的讨论,即:马克思哲学有无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作为形而上学在何种意义上终结了"哲学"?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公务员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公务员这一职业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考公务员的队伍,国家及地方的各类公务员考试成了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考"。从当前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这一现象入手,深入剖析此现象引发的原因,并阐述了笔者的一些观点和见解。  相似文献   

16.
孟浩然是唐代较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然在批评史上,因苏轼"韵高而才短"五字而引发了历代批评者的争议。本文引入"内学"与"外学"这样一种划分体系,对"韵高而才短"这一论点在接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批评者的逻辑进行了反思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人与人之间、主观与客观之间、时代与时代之间的差异",是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中的一条裂缝,关于孟浩然诗"韵高而才短"这一评价,便是在这样的裂缝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一滴水与一粒火星,一个是"湿",一个是"燥";一个是"浇"灭火的,一个是"烘"干水的.水滴与火星,两个完全相反的事物,它们之间怎么可能相互转化呢?一滴水又怎么可能化作一粒火星呢? 然而,据科学家考证,历史上确有一滴水引发森林大火的事. 那么,一滴水又是怎么化作一粒火星而引发森林大火的呢?在通常情况下,附在叶面上的水滴,是不会化作火星的,但在阳光充足的晴日,如果水滴附着的树叶,那叶面上长着一层绒毛,那绒毛就会把水滴"挑"起来,使水滴悬在叶面上,与叶面形成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刘秀晖 《辅导员》2014,(24):45-45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阅读途径"巧读—引发—促趣",即在指导阅读前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潜在的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知欲引发出来,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果自然就提高了。一、创设情境,以"情"促趣语文教材具有形象、生动、具体的特点。在阅读前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全身心进入情境.引发学生愉快的情绪,开启思维的门窗,将好奇心变为一种追根究底的愿望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叫,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一批薄弱学校的崛起,"导学案"之类的"课堂学习材料"开始规模化流行,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似乎渐成主流。这一现象引起了界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大家对于相关教学问题的讨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吴永军教授一直关注并思考"导学案"问题,他在多个场合提到要理性对待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切不可盲目跟风。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吴永军教授。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道家之"道"的真正意涵一直众说纷纭。"道"本身的模糊性和解释视角的多样化不仅带来理解的歧异,而且还引发意识形态的纠缠。其实,"道"作为道家形上之思的突出表征,乃在其为我们敞开了一个超越一切"有限"而又不离一切"有限"的"自然世界"。"道"物不二,天人本一,道家"道"的形上学不是一种本体论兴趣的形上学,而是一种生存论兴趣的形上学,一种实践论兴趣的形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