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印第安少年小说是美国少年小说、美国文学和美国多元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元,但是长久以来,由于美国主流文化的压制和忽视,处于美国文学和文化边缘位置的美国印第安少年小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读者对此亦知之甚少。本文拟从历时的维度简介美国印第安少年小说从无到有、从被边缘化到渐入读者视野的发展历史,同时从共时的角度研究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的特征,最终实现普及和推广此类型小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印第安少年小说是美国少年小说、美国文学和美国多元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元,但是长久以来,由于美国主流文化的压制和忽视,处于美国文学和文化边缘位置的美国印第安少年小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读者对此亦知之甚少。本文拟从历时的维度简介美国印第安少年小说从无到有、从被边缘化到渐入读者视野的发展历史,同时从共时的角度研究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的特征,最终实现普及和推广此类型小说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印第安作家莫马戴的代表作《黎明之屋》,在印第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出对自然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文章通过分析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和主人公的遭遇,探讨莫马戴在小说中表现出的生态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叙事、历史和记忆在詹姆斯韦尔奇的小说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探讨韦尔奇在小说《血中冬季》中是如何借助人物的记忆和遗漏的叙事策略再现蒙大拿州美国印第安黑脚族历史,从而揭示白人主流文化叙事对美国印第安部族在历史上所经历苦难的隐匿和遗漏。  相似文献   

5.
叙事、历史和记忆在詹姆斯韦尔奇的小说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探讨韦尔奇在小说《血中冬季》中是如何借助人物的记忆和遗漏的叙事策略再现蒙大拿州美国印第安黑脚族历史,从而揭示白人主流文化叙事对美国印第安部族在历史上所经历苦难的隐匿和遗漏。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作家斯坦贝克的小说《珍珠》属于寓言作品,它虽然形式简练,但却蕴含丰富。读者不但能从中得到某种道德教训,而且还能从中挖掘出美洲印第安人的生态智慧和神话成分。因此,从道德教义、生态思想、神话元素三方面来解读《珍珠》的丰富蕴含,可以帮助读者在探索作品哲学思想的同时,深刻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印第安神话的象征意义,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作品,并把作品所传达的丰富内涵牢记于心。  相似文献   

7.
美国本土裔女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的小说《踩影游戏》描写了当代印第安女性在多元文化社会和家庭中的觉醒和抗争。小说呈现了不同形式的异质空间,在文化异质空间的镜像审视下,印第安女性摆脱双重"他者"身份束缚,游走在真实和虚幻的异质空间,探索个人生存之路。同时,对身处主流文化和印第安文化夹缝中创作的厄德里克而言,这个亦真亦幻的"中间地带"也是她所追寻的文学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8.
美国印第安人向来被认为是生态生活的典范。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小说《爱药》中描述的美国印第安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体现了他们敬畏自然、感恩自然的生态智慧,反映出印第安后裔通过回归自然来追求健康平衡自我的生态情怀。这种生态智慧也是那些印第安后裔,乃至全人类探寻诗意栖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和谐生态的守望。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印第安裔女作家莱斯利·希尔科在其作品中通过口述传统、神圣典籍和神话故事力图保存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同时将印第安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西方写作技巧相融合,将部落文化与当代主流文化相结合,通过叙事方面的"第三空间"来反抗殖民者的权威,构建自己的文字复兴策略。  相似文献   

10.
艾丽丝.沃克的重要作品《梅丽迪安》是一部描写黑人女性成长的小说。从女性主义和文化批评的角度对该小说的成长主题进行分析,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小说同名主人公梅丽迪安如何克服母亲的阴影、婚恋的失败以及大学教育给她人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在印第安文化和黑人传统文化的引领下,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妇女主义者"。  相似文献   

11.
<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品之一,是马尔克斯在拉美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创作完成的,体现了其文化的多元化特征.分析了这部小说所体现的印第安文化中的生命意识、宿命论、时间观等传统现念以及它们对作品创作方法的影响等,揭示了这部作品与拉美印第安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张斯琦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3):127-128,141
涉及美国文学起源的印第安文学为美国文学作为世界性的"大熔炉"注入了属于自己的成份。印第安因素使得美国文学作品更加多样、作家更加多类以及文化背景更加多元化。试通过对印第安文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其三个文学历史阶段形成的原因,探讨印第安人、印第安文学对美利坚民族及美国文学尤其是美国小说本土化和独立性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汤亭亭是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领军人物,她的作品充满对中国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经典著作的改写和戏仿,解构了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塑造了美国华裔文学的新传统。本文在后现代主义关照下,结合后现代叙事学理论,从互文性、历史编撰元小说、多重叙事声音、碎片式叙事等解析其作品的后现代主义解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美国印第安女作家莱斯利·马蒙·西尔克的重要短篇小说《黄女人》中的传统文化意象。西尔克在创作中吸收了本民族文化的精华,重新建构了印第安传统文化中的母神、河神和大地等意象,使作品具备了印第安文化的独特性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路易丝·厄德里克在小说《圆屋》中,赋予女主人公、一位美国印第安女性的遭遇以文化意义,从而书了写印第安人的文化创伤。作者质疑以暴力处理创伤的做法,认为暴力复仇只会把印第安文化推到更加封闭、狭小的生存空间,这不仅无助于疗伤,反而极有可能扼杀印第安文化的生命力。恰当的创伤处理方式必须从印第安人的文化生态出发,在构建一种更加宽容、开放的生存伦理和民族文化身份过程中振兴印第安文化。  相似文献   

16.
作为美国当代文坛最为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以其独特的小说创作主题赢得了广泛关注。女性主义一直是沃克作品所围绕的中心主题,随着她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在她近期的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逐渐成为她的创作核心。她的小说《我亲人的殿堂》描写了女性和自然在父权社会控制下所受到的遭遇,同时也寄予了沃克对人与自然、男女两性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是一部生态女性主义代表作。  相似文献   

17.
在中外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历来受到学者们的青睐。在迈克尔·布莱克的小说《与狼共舞》中,作者以白人军官邓巴的视角,对美国边境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印第安人的生存状态做了细致的描绘,并赋予故事中几类人群及事物如印第安拉克塔苏族人(Lakota Sioux)、邓巴等某种象征寓意。作者以深度敏锐的眼光洞察到人类与自然的密切联系。邓巴、印第安土著居民和美国西部自然在西进运动中的相同的命运,体现了二者的共生关系;而白人骑兵对待自然则是截然相反的态度——无休无止的占有和破坏。本文拟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态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一直致力于以她的小说文本消解父权文化。这不仅体现在莫里森的单部作品之中,而且纵向地呈现在她的诸多小说中。通过对莫里森小说文本的历时梳理,指出其消解父权文化的系列过程:揭示父权文化的危害、挑战父权文化男权中心思想以及摈弃父权文化的性别歧视思想。  相似文献   

19.
印第安作为北美大陆最古老的土著民族,在长期的部落生活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学特征,强调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但是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殖民者的不断涌入,印第安文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濒临消亡的边缘。其文学体现了被白人文化同化的同时尽量保留了自身的文学特点,直到美国高涨的民权运动引发的文化回归,印第安文学在美国当今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才得以复兴并具备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詹姆斯·韦尔奇是较早关注到印第安原住民生存状况的美国本土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其代表作《愚弄鸦族》描述了皮库尼部落的兴衰与部落族人个人成长命运之间的关系,小说里的三个年轻人在经历家园崩塌、部落颓败、印第安神话解体后,渴望在白人文化宰制下的社会中找寻真正的自我。通过寻“我”之旅,人物的流浪与归家结局表明了白人的殖民掠夺摧毁了印第安人赖以生存的部落共同体传统,暗含印第安文化在美国白人文化的同化下注定走向衰败的结局。从小说里的三个典型人物入手,探寻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生存的年轻人是选择继续坚守先辈的遗念——传承印第安传统文化、延续皮库尼部落的荣光,还是选择离家——追寻白人文化来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