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阮大铖是明末政客,亦是著名戏曲家、诗人。因为人品问题,其所作传奇、诗歌曾一度被世人所忽视,但在晚明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其传奇、诗歌及创作思想还是占有一定文学地位的。从其所作的《石巢传奇四种》等传奇作品及《咏怀堂诗》等诗歌作品内容和功用看,其作品一方面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另一方面明显是为自己被钦定逆案辩解,为自己“求官求荣”的功名观服务。  相似文献   

2.
《紫钗记》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情节多取自于唐传奇小说《霍小玉传》,文章试通过对比《紫钗记》对唐传奇《霍小玉传》的继承与改造,对从中反映出的作者之思想倾向与创作意义作一些粗略的窥测。  相似文献   

3.
明代伟大戏曲家汤显祖所写的《南柯记》、《邯郸记》两部传奇,对其艺术性,一般都是比较肯定的。但是,对“二记”的思想内容,历来则有所争议。如有的批评《南柯记》“成为汤显祖失败的作品”,《邯郸记》“作者在揭露之后剩下来的是失望、彷徨和消沉”;有的赞美“二记”“象这样的杰作,在全部明人传奇里,也属罕见”,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小说与戏曲乃“姊妹”文学艺术,文学史上,戏曲故事每被采纳编成古典小说,古典小说也常被改编成戏曲。唐代剑侠小说袁郊《红线》、裴铏《昆仑奴》被明代戏曲家梁辰鱼、梅鼎祚改写成杂剧《红线女》、《昆仑奴》,基于两位戏曲家创作动机、剧作技巧、风格笔触的异或同,原来小说在改编后,剑侠在不同文学载体中,绽放出令人惊喜的“异色”;脱胎自剑侠小说的杂剧,或因袭唐传奇的斐然文采,也别具一种诗剧美。  相似文献   

5.
郎士元考     
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人。生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皇甫冉榜进士。姚合《极玄集、卷上》:“郎士元,字君胄,天宝十五年进士。”《新唐书·艺文志四》:“郎士元诗一卷。字君胄,中山人。”计有功《唐记纪事·卷四三》所载殆与《新唐书》同。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三》:“郎士元,字君胄,天宝十五载卢庚榜进士。”按:《极玄集·卷下》谓:皇甫冉“天宝十五载进士”。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皇甫冉)  相似文献   

6.
碟影     
《八小时以外》2010,(10):114-115
《海上传奇》 雨妖: 相信,对于某些人来说,《海上传奇》绝对算是一部好片。但我也相信,之于大多数人,最后出场的韩寒很可能是他们坚持看下来的唯一动力。说《海上传奇》好,是因为找到的这侣位采访对象,他们几乎涵盖了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甚至包括杜月笙之女这样的人物。  相似文献   

7.
邓长风先生所著《明清戏曲家考略》及其续编、三编因其严谨的考证和推理,成为当前戏曲学、文献学、明清文学等领域极具影响力的著作。笔者对上述《考略》系列中两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袁枚为戏曲家周昂所撰写的墓志铭是成立的事实、吴震生《万年希》为14出的传奇。  相似文献   

8.
李洵 《文教资料》2013,(31):152-154
李斗是清中叶重要的戏曲家、诗人。《奇酸记》是李斗现存两部传奇作品之一。该剧根据小说《金瓶梅》改编。分析《奇酸记》传奇中所体现出的佛道思想,并与《金瓶梅》小说进行比较,有利于理解李斗的人生观和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9.
明代伟大的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传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想、敢爱、敢死、敢生.敢于追求自由幸福爱情的反封建礼教的艺术形象——杜丽娘。杜丽娘这个艺术形象有着独特的意义,她是汤显祖民主进步思想的体现,是反封建的“情”战胜封建的“理”的理想化身。《牡丹亭》这个剧本在中国剧坛上“家传户诵”,一直盛演不衰,同杜丽娘这个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是密切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0.
“唐传奇”之名 ,论者多以为由晚唐裴钅刑《传奇》而来。事实上 ,最先使用“传奇”之名者 ,应为中唐元稹。在整个唐代 ,“传奇”尚是指称具体作品的专名 ,不是唐人文言短篇小说的概称。用“传奇”作为小说体裁 ,始见于南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序》。用“传奇”概称唐代文言短篇小说 ,始见于元代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三十八《写韵轩记》。其后 ,经元代陶宗仪、明朝臧懋循、胡应鳞等人的敷演挥发 ,“传奇”之名乃大行于世。 2 0世纪 2 0年代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认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 ,“论者每訾其卑下 ,贬之曰‘传奇’。”从此 ,“传奇”作为小说体裁的类名即成定论  相似文献   

11.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一生创作了五个传奇剧本,其戏曲作品的语言一方面融进了六朝词赋、唐诗、宋词典雅绮丽、含蓄蕴藉的风格,同时又保有元代杂剧语言来自口语的自然真切的本色,极具研究价值。本文以《汤显祖戏曲集》为出发点,试图通过对现存全部《汤显祖戏曲集》双音词语音构词法的初步探讨,为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进程提供一些佐证。  相似文献   

12.
王之涣的《凉州词》历来有“黄沙直上”的异文。《凉州词》最早出现在唐人自选的《国秀集》,原文是:“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直上白云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国秀集》成书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编选者芮挺章当时是“国子生”,可说与死于天宝元年的王之涣是同时代人  相似文献   

13.
“传奇”是明清时期的重要戏剧体裁之一.“传”读作chuán.与“宣传”的“传”同音,而与“史传”、“传记”之“传”(读作zhuàn)不同.其它“传奇”这个名称,在文学史上不一定都是指戏剧,如鲁迅编的《唐宋传奇集》就是唐代的短篇小说.“传奇”这一名称,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涵义,“明清传奇”是指明清两代的长篇戏剧剧本.近人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曾简要地作了说明:“传奇之名,实始于唐.唐裴铏所作《传奇》六卷,本小说家  相似文献   

14.
一位语文教师在讲授《窦娥冤》一课时,联系实际讲了段别有风趣的“题外话”:“有的人,有的书,把关汉卿比作莎士比亚,称关汉卿是中图的莎士比亚,这种提法是否恰当?”学生一时弄糊涂了,只觉得过去也是这样说的。这位教师继续点拨:“关汉卿是元朝初年的大戏曲家,比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早300余年,  相似文献   

15.
明传奇作品中的神、仙、鬼、怪大都具有神奇的超自然力。并被赋予了浓重的“人情”。传奇作品中的虚幻形象在具有其人物形象所具有的艺术功能的同时,也具有一般人物形象所无法企及的优势,为戏曲家提供了更为自由广阔的创作空阔。  相似文献   

16.
隐语“孤馆独眠”在杂剧《风光好》中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结合宋元时期的小说、戏曲文献可以得知,隐语“孤馆独眠”与陶学士故事在宋代各自流传,后由元代戏曲家戴善甫捏合至杂剧剧情中,使之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奇”,是中国重要传统叙事类型。作为一种叙事类型,“传奇”的特点是叙述“奇事”,描述“奇人”“奇景”,而在结构上则体现出鲜明的曲折离奇的情节。“传奇”体现了传统社会中人对于外界的好奇心情,也体现了传统社会的民众对于世界万物无法把握的心态。这种叙事类型,在现代文学史上逐渐淡出,其重要原因是传奇叙述传奇“人”、“事”“景”,主要是外在于现代人的社会事件,而不是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内在的精神状态,则被看做是现代文学的标记。在现代性叙事逻辑里,“传奇”就被看成是古代文学的叙事传统,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淡出,则是必然的。另外,现代文学理念重视的是日常生活。传奇没落就显得必然。张爱玲那段有名的创作谈,似乎也印证了传奇的没落与日常叙事兴盛的现实。张爱玲推崇人生中稳定的一面,而人生中飞扬的一面则在她看来是不真实的,即使要写,也得以人性的安稳为底子。即使是她的那些标记为“传奇”的作品,其实注重的不是情节的曲折和人物命运的跌宕,而是人物命运的急转而已。“传奇”在张爱玲那里只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倒是一些叙述外在社会生活的小说中,仍然保留着“传奇”的影子,例如,蒋光慈、艾芜等作家的左翼小说。以《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为代表的新英雄传奇小说,延续了传奇的叙事传统。  相似文献   

18.
王慧 《文教资料》2011,(6):13-14
《西楼记》为明末清初戏曲家袁于令的代表作,这是一部爱情主题的优秀传奇作品.它写青年才子于叔夜和名妓穆素徽情投意合.历经磨难而最终结合的动人故事。作者袁于令虽被视为“吴江派”作家.但本剧对“情”的颂扬显然和“临川派”的“至情论”有着精神上的一致。剧中塑造了一对痴的主人公,尤其是女主角穆素徽,虽身为下贱却自尊自强.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誓死不向恶势力低头。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和可贵的女性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9.
《蜃中楼》是清代戏曲家李渔的重要作品之一,他继承了唐传奇《柳毅传》的基本故事脉络,但更多创新,本文试从情节特征和题旨的对比中发掘《蜃中楼》对《柳毅传》的继承和发展,以探寻柳毅传书故事母题的演变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为传奇小说,学生不明白“传奇”的含义。有些教师理解“传奇”之意也似是而非。最早使用“传奇”一词的是晚唐裴铏,裴铏将其小说集定名为《传奇》,宋以后人遂以之概称唐人小说。著名的有蒋防的《霍小玉传》,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