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明杰  冯馨郴 《收藏》2012,(15):71-72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农民起义政权曾铸行过自己的钱币,这些货币一般铸量不多,加之起义政权存在时间短暂,流通范围有限,尤其是农民起义失败后藏匿这些钱币可能被视为叛逆,故其传世较少,多被藏界看重。"天定通宝"钱为元末起义军首领徐寿辉在湖北蕲水称帝后,于至正十九年(1 359年)改年号为天定时所铸。有小平、折二、折三3种(如图),钱径分别为24毫米、28毫米、32毫米左右。钱文为楷书,疏朗俊秀;制作精整,形制规范,是起义军铸钱中的美泉。据文献资料载,元至正十一年5月,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会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6,(11)
正天启通宝乃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年间(1621~1627年)所铸,有小平、折二、当十等种类,大小各异,变化甚多。其钱文楷书直读,除光背者外,小平钱背有星月及记重、记局、记地等;折二钱背有星号、记值、记地等;当十钱有记值、记重、记地等数种,铸量也颇丰。小平钱直径约24毫米,重2.6~3.6克;当十大钱直径44~48毫米,重19~35克,大小轻重变化较大。在当十大钱中,背  相似文献   

3.
叶伟奇 《收藏》2008,(12):123-123
数年前,笔者从福州市花鸟市场地摊上觅得一枚奇特的“光绪通宝”圆形方孔钱。此钱为铅质,直径22.50毫米,穿径4毫米,厚1.8毫米,重4.95克。其面文对读,背穿左右分别为满文“宝福”二字。文字朴拙,铸造粗糙,穿口呈不规则的圆形。通体灰黑色,间有土锈(见图)。“光绪通宝”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淮在位期间(1875-1908年)铸造的年号钱。所见有红铜、黄铜、白铜质地者,唯独不见有铅质钱。  相似文献   

4.
潘龙 《收藏界》2013,(12):93-93
这枚正面带有网状纹饰的行书“元祜通宝”折二钱(见图),直径30.1毫米,穿径7毫米,厚1.5毫米,重6克,锈包艳美,开门见山,系笔者在二十年前所得。  相似文献   

5.
祁建铭 《收藏》2014,(5):96-97
马兰币是民国时期四川军阀所铸的机制铜元,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既可流通,又可玩赏,有着纪念币性质,属压胜钱类。其造型美观,制作精良,分为有面值和无面值两种。品种较多而数量却甚为稀少,故十分珍贵。马兰币规格主要有:五文型(图1),直径22毫米左右,重4克左右;十文型(图2),直径为28毫米左右,重8克左右;二十文型,直径为32毫米左右,重10克左右。材质有银、白铜、红铜、黄铜。图案以骏马和兰花草为主题,另有牛羊瑞兽、梅菊竹松、花鸟鱼虫等。  相似文献   

6.
池萍 《收藏界》2011,(8):71-71
此钱直径28.8毫米,厚0.2毫米,重7.5克,边有很小的残损。此钱笔道圆滑,字口深峻,穿口无渣,文字与铁钱相近,应该是一枚折二铁母。南宋时期沿长江一线的四川、荆湖地区、两淮地区的宋金边境地带行使铁钱,  相似文献   

7.
池萍 《收藏界》2012,(8):72
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两枚"祺祥重宝"合背钱。一枚直径35.5毫米,重16克;另一枚直径35.2毫米,重12.1克。这两枚钱,铜质老旧,加工痕迹时代明显,应该是到代之物。其中品相好的那枚,边道呈鱼脊背,用放大镜观察穿口,有小锉加  相似文献   

8.
《收藏》2020,(6)
正汉佉(qū)二体钱是新疆古代自铸币的一种。自从1874年第一次被发现起,这种汇聚了东西方文化特征的钱币,就成为了各国学者们竞相研究的对象。但迄今为止,汉佉二体钱的来源和流通年代等问题尚无定论。六铢汉佉二体钱(图1),亦称"于阗国六铢汉佉文小马钱",此钱采用打压法制成,多为不规则圆形,一般直径18~20毫米,厚1.9毫米左右,重5克左右。正面中部有一匹立马图像,周围被佉卢文包围。背面汉文篆书"六铢钱",文字清晰且古朴自然。其版式繁杂,制作比较粗糙。  相似文献   

9.
"永通泉货",南唐元宗交泰二年(959年),南唐主李璟在经济窘困形势下,同意吏部铸造"永通泉货"当十大钱。此钱铜铸,直径3.2毫米,穿口0.8毫米,重10克,属减重钱。钱文"永通泉货",左"货"右"泉",篆、隶二书体,互相对钱,篆文大  相似文献   

10.
陈瑞海 《收藏界》2013,(2):52-53
祥符通宝、元宝为北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铸行。祥符钱自古即被作为"吉祥钱"收藏或赠予,它象征祥瑞符命,寓福、禄、寿之意,男女青年也多作为定情之物。宋真宗在位二十三年(998-1021年),共用了四个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祥符通宝、元宝为他的第三个年号钱。祥符钱普品在一般钱币书中均有所载,以"祥符元宝"为主,见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及特大型  相似文献   

11.
刘万春  梁萍 《收藏界》2010,(12):86-86
笔者刚拿到一枚宋代"成平元宝"时,不禁惊异。此钱重量竟18.5克,钱面直径27毫米,背面直径27.5毫米,厚4毫米,泉面直径小于背面,类似折二型。宋代成平钱有宽缘、厚肉、锅底、四决、四出等版别,皆少见稀贵。说实话,想在现今假货横行的日子里,要轻易收藏到一枚品相好、稀少的成平古泉,机会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2.
“洪武天下太平”钱,背穿上下为“圣旨”;左右为“日月明,午人存”6字。直径2.7厘米,穿径0.8厘米,重9克左右。此钱采用明太祖年号,而形制怪异,与历代官铸钱币截然不同,而其钱文繁多,书写较为随意,且存世量极少,可以肯定不属于行用流通货币。  相似文献   

13.
钱币两则     
许杰 《收藏界》2011,(11):86
无文饼货泉连体钱赏析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实行第四次货币改制,废除"宝货"制大小诸币而铸造"货泉"、"货布"二钱,子母相权。"货泉"直径一般为2.2~2.5厘米,重约2.8~3.5克。但有一种饼"货泉"却直径宽大,钱体厚重。据笔者所见最大的饼"货泉"直径达3厘米以上,重量达20克左右,而饼"货泉"连体钱在其中又属  相似文献   

14.
《收藏界》2007,(10)
笔者在地摊上挑到一枚小钱,青铜质,红斑绿锈,文字奇异,直径23毫米,重2.5克。向身边的泉友和老师请教,都不能解读。后找钱谱查对,在华光普主编的《中国古钱大集》中找到不该钱拓图,是辽代"福寿永昌"(契丹文)宫钱,三级品。契丹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之一,最初分布在辽河和滦河上游,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曾在公元628年归附唐朝,与  相似文献   

15.
北宋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0年)铸行"元符通宝"铜铁钱,有小平、折二两种。钱文用篆、行、真、隶四书体。笔者早年在齐齐哈尔集得一枚隶书"元符通宝"小平铁母钱。直径24.5毫米,穿径面8×7.2毫米,背7.2×7毫米,厚2毫米,重6.2克。精良的  相似文献   

16.
我早期集得的一枚"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是红铜质的,与其他"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不同。钱币的直径为44.5毫米,穿径5毫米,厚3.6毫米,重量是42.5克。此钱锈蚀较重,我用我研制的"不腐蚀去油除锈剂"数次清洗后,使其字口清晰,所拍的照片如图1。据"诚轩古钱、银锭"2010年11月16日北京拍卖会图录第85页"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华夏国拍2010年秋拍会图录第97页,直径44毫米和44.5毫米钱,《金泉古韵》,第185页,直径43.8毫米钱,还有2010年秋季景星麟凤专拍会第108页、109页之2761和2761,即本文中图2、图3钱,都是黄铜质。  相似文献   

17.
钟成华 《收藏》2008,(12):128-129
“佛法僧宝”铜钱(见图),直径24.5毫米,穿宽5.8毫米,厚1.1毫米,重3.4克,钱文篆书直读,光背无文,安南(今越南)陈禺陈朝天应年间(1516年)所铸。安南古泉币,受中国影响深远,是为方孔圆钱形制,饯文均仿汉字,亦有用中国年号铸钱。在陈朝所铸“天应元宝”“佛法僧宝”“宜和祜宝”三品中,唯“佛法僧宝”钱传世较多,是陈朝(1516~1521年)陈暠父子大量铸造的流通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18.
明“天启通宝”铸于熹宗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有小平、折二、折十等。“天启通宝”四字楷书,小平钱除光背外,背有星月及记重、记局、记地等多种文字。笔者藏一枚“天启通宝”光背小平钱。钱径24毫米,穿面径4毫米、背径5.5毫米,厚2.5毫米,重6.7克。黄铜质地,钱体厚重,包浆自然,有流通磨损且边缘受重击变形之痕,是开门的传世品。  相似文献   

19.
邹桂山 《收藏界》2010,(12):83-83
该币(见图)直径30.3毫米,内厚1.4毫米,青铜材质,由于粉化较重,故重仅5.9克,比重很小。说它比重小,是比较得来的,请看《收藏界》2009年第4期第86页,"两甾"钱直径29.3毫米,厚0.5毫米,重达4克。两者厚度比为1.4:0.5.  相似文献   

20.
珍币二则     
首见"大康六年"小平钱笔者从一位吉林钱商手里集得一枚"大康六年"小平钱。当时问他钱的来历,他只说从民间收购。钱径24.5毫米,穿径7.5毫米,厚1.4毫米,重3.6克。蓝绿硬锈包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