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当代世界经济竞争的核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要靠科学技术的创新,靠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归根结底还要靠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可是,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学校教育中长期以来的一个薄弱环节。学校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模式单一,教学形式过死,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在人才竞争中,首要的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灵魂是创新。因此,国家推出的《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就是倡导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历史学科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历史学科具有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丰富性等特点,采取多种策略,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从探究问题的角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主动深入探讨问题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发展等方面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育是正规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各种意识逐步形成的阶段。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但将影响个人事业的成就,还将影响到整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大小,首先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缺乏创新意识的人,不可能有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关键和核心是创造思维,只有创造思维才能结出丰硕的创造之果。主要从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刘大军 《科教文汇》2008,(6):14-14,18
当前中国教育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能力不足,要想适应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关键是教师本身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文通过对师范院校师范生的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实践教学方式的改革的探讨,来提高师范生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中小学生的的教育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哈佛大学的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何等重要。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创造能力以及怎样营造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环境。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物理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数学教学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教学中,要创设教学情景,诱发创新意识;要联系生活探究,培养创新意识;要重视思维训练,唤醒创新意识;要鼓励勇于质疑,发展创新意识;要精心设计练习,促进创新意识。以此来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强调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给当代教育的核心提出了新的目标,即:教育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政治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适应形势的发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能力是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时代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呼唤创新教育,数学教育作为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育创新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创新和创新思维,充分了解创新能力所需的必要条件,通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丰富的猜想能力和敢于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