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观课观什么     
我们想纠正“听课”这一说法,而改用“观课”或“看课“一词”。因为听可以不包含观,而观却包含听。今天我们到教室里听课,实际上并不只是动用我们的听党,仅仅听教师或者学生说话,而是要动用我们所有的感官,观察教师和学生的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还有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的构造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我们想纠正“听课”这一说法,而改用“观课”或“看课“一词”。因为昕可以不包含观,而观却包含听。今天我们到教室里昕课,实际上并不只是动用我们的听觉,仅仅听教师或者学生说话,而是要动用我们所有的感官,观察教师和学生的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还有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的构造等。  相似文献   

3.
陈学超 《教育文汇》2009,(11):41-41
教师听别人的课,被别人听课,都是很常见的事情。这些年,我上过不少公开课,可有一节课却让我难以忘记,因为在这节课上,学生当着那么多听课老师的面,挑出了我的“毛病”,让我看到了藏在自己“皮袍下”的“小”。  相似文献   

4.
一、观念的转变:变听课为观课听课强调"听",只要听即可。而观课强调"观",用多种感官更全面地收集课堂信息。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样,对一个人就可以了解得更清楚了。用在观课上也是合适的,教师要观察执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了解教学行为背后的思想,并联系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执教班级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执教教师的教学。二、准备的转变:变不熟悉内容为参与备课在听课中,经常发现许多教师由  相似文献   

5.
汪文华 《河北教育》2011,(11):40-41
"教师的水平只有在课堂的拼搏中才能成长。"(顾泠沅)"一所学校要有发展,要有改进,教师要敞开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连环跟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佐藤学)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必须依靠听课评课、观课议课活动。"听评观议",既是"案例讨论",又是"行为跟进"。在此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话题简介〕
  王老师接到教导处的听课短信后,就拿着听课笔记匆匆而去。教室里,门庭若市,就连课桌之间的“弄堂”里都挤满了教师。听课过程中,不少教师出工不出力,敷衍着听课,有的似听非听,有的批改作业,有的干脆打瞌睡。每次听课结束后,教师就一哄而出,各奔东西。由于疲于完成听课任务,教师再也无暇顾及评课了。  相似文献   

7.
《教育情报参考》2006,(7):31-31,33
和中国校长一样,美国的中小学校长也会进教室“听课”,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而不是教师;校长在教室里并不呆一整节课,只有短短几分钟,而且边走边看,谓之“走课”。  相似文献   

8.
劳澧 《现代教学》2008,(12):4-5
去小学听课,我有时能看到以下的教学场景:当教师听了一位学生的发言后,会对教室里的学生说:某某回答得好不好啊?此时讲台下的学生往往一致呼应说:“好!”教师接下来便是“让我们鼓励他”之类的话语,并要求学生们鼓掌。仔细观察当时的情景,可以发现有的学生鼓掌是心不在焉的,个别顽皮的学生则乘机大力鼓掌,以此小小地放纵一下。  相似文献   

9.
在有的语文课上,我们可以看到,教学设计不可谓不精致,教学过程不可谓不流畅,但老师表情严肃,态度凛然;学生正襟危坐,中规中矩。听这样的课,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有些兴味索然。而在优秀教师的课上,除了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我们更多地看到他们春风满面,热情洋溢,语言妙趣横生,学生和听课教师都如沐春风,动心动情。细细推究这两种课,其中有一个"情"字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育教界有“听课”的行话,却没有“看课”的说法,但我认为“看课”的内涵远非“听课”所能包括。传统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方法是先生讲、学生听。讲得如何是领导、学生和教师们衡量一位老师知识水平与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叶圣老曾很风趣地形容过讲与听的关系:“似乎这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了,象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课堂教学既然是一讲一听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偶尔举手答个问题,也不过是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处发展。绝大多数教师无论从思想观念上,还是从教学行为上都有了积极的变化。但是,最近在听课中,屡次发现授课教师对该讲的内容不敢讲的现象,教师非常耐心地“鼓励”学生探究,学生却无法探究。课下与授课教师交流,才知道自从学习“新课程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后,  相似文献   

12.
听课、评课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技巧交流的有效方式,一般来说,青年教师学习的主要方面是对课堂的学习,学习的方式就是听、评课。学校也往往引导教师向着这一方向走,每学期组织“汇报课”、“展示课”、“示范课”等各种名目的公开课,以便让教师们参与到听评课活动中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但很多时候课讲了,老师们也听了、评了,却总感到有某些不足。到底有哪些不足呢?其实很简单,我们的听评课方法存在某些不足。正确的听评课方法除了要“听”、要“评”以外,更要有“说”。  相似文献   

13.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听课时都懂,考试时,不会做。”这种“听课易懂做题难”的现象确实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想从“教”和“学”两方面探讨这个问题形成的本质原因。一、从“教”的方面分析学生听课易懂,主要是由于教师下了功夫,把课讲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师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想方设法要把基本知识教好。教师明白,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运用知识去解题。但是学生听懂了课,不一定会做题,这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从认识论看,听课与做题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两个过程。听…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的一天,武安市教育局局长祁有山拿着听课本,走进团城乡中心小学六年级(二)班,与学生、教师一块听了该校校长郭鹏的语文课——《少年闰土》.祁有山一边听,一边认真做笔记.听课结束后,祁有山与上课、听课教师及教研员进行了集体点评. "这节课教学设计、知识点渗透、情感教育都很到位,但与新课程改革要求还有差距,一定要结合新课改,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发言,广大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专业知识的深度、厚度,丰富教学技术,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祁有山总结点评说. 据武安市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连日来,武安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不打招呼,随机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密集型听课,并开展面对面评课、座谈,与教师谈感受、谈教学,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这仅仅是武安市教育局"局长进课堂、听评课、抓教学"活动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对于双耳失聪的聋童而言,律动、舞蹈的学习对升华其内心情感,使行为举止、表情动作文明大方,以及消除“哑相”等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律动教师如何引导聋生喜欢听不到,看不着的“音乐”,尤其是喜欢上律动课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前几日有幸到县里参加了一个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活动,难得的学习机会,一天下来连听课记录带教学点评足足记了一大本。可是听课过程中坐在我旁边的几位年轻女教师却与我大相径庭。别人在台上讲课时,她们就在台下把脑袋聚在一起不停地嘀嘀咕咕,一会儿“他这个情景创设的不好”,一会儿“他这个问题提的不合适”,一会儿“他这个地方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他们不是在听课,而是在挑刺儿。一节课下来,毛病找了不少,而自己的听课记录上却空无一字。听别人的课,就是为了更好地反思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谦虚一点,没错。听课切莫“眼高手低”!山东@…  相似文献   

17.
下课后,许多教师总爱这样问自己:“这节课中,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这节课我上得成功吗?”却鲜有教师这样自省:“这节课上,我的学生快乐吗?他们在课中享受到了什么?我自己得到了享受吗?”两种不同的反思角度,折射出的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学生观。赞可夫说过:“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情感、意志、才能和禀赋。”然而,当我们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却分明看到了以下令人深思的镜头。一、课堂的纪律如此“井然”上课伊始,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环视教室一周后,微笑着说:“第×组的×××同学坐得…  相似文献   

18.
“做课”,是进行观摩教学的一种流行的术语。对这种说法与做法,我总是很反感。我认为,“课”是讲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为了使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可以组织互相听课,观摩教学。但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随堂听课。教师平时教学,不是都要充分备课么?如果有人要听课,请听好了,完全不必要因有人听课而事先“做课”。有些观摩课,由于是事先“做”出来的,因此,极不真实。有时,听课人看到学生回答问题对答如流,仿佛这一班学生个个是“神童”。相比之下,自己平时教的学生则个个成了“低能儿”。教师讲课,一会儿象演员在“独白”;一会儿如魔术师在表演,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教研员,每年都要深入学校调查研究、指导教学等,听课是其中之一;我们很多学校也开展了“每日一课”活动,教师之间互听互评。听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听课的方式方法如何,将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听课又是评课的前提,只有认真听课才能进行客观地评课。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互相听课,目的是让教师通过听课,达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以此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话题简介〕王老师接到教导处的听课短信后,就拿着听课笔记匆匆而去。教室里,门庭若市,就连课桌之间的"弄堂"里都挤满了教师。听课过程中,不少教师出工不出力,敷衍着听课,有的似听非听,有的批改作业,有的干脆打瞌睡。每次听课结束后,教师就一哄而出,各奔东西。由于疲于完成听课任务,教师再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