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五四”为起点的文学发展趋势,着重从几个方面论述文学作品的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各种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在评述“五四文学革命”时,表现出了四种不同的路向,而在描述“五四文学革命”与此后文学之关系时,却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把文学史描述成一段完美的“情节剧”,而忽视了内部的瓦解性力量。  相似文献   

3.
庐隐被茅盾先生誉为“‘五四’的产儿”、“觉醒了的一个女性”,在时代的感召下,她凭借着女性特有的视角和自己率真的性情,以鲜明的创作个性、众多的文学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文学是以五四文学为开端的,所谓“五四文学”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它起始于1917年的文学革命,而终于1927年,大约有十年的时间。作为现代文学史的开端,许多文学史家都给予它极高的评价,而对五四文学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却少有论述,然这功利主义的倾向却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傅斯年在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文学革命理论的基础上,对新文学的建设做了很多具体切实的论述。他大胆而系统的提出了“欧化的文学”的文学革新观,极大的丰富了五四文学革命理论研究。傅斯年这种在世界文化的格局范围内审查中国文学文化的现代化,并试图将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的现代意识,推动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8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如何接纳“鸳蝴派”和张爱玲等“边缘”作家,是一个解释学的难题。,人们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主流解释传统接纳这些“边缘”的文学,“五四”新文学以来精英化的文学史观念相应发生了内在分化和重组。考察这个过程,一方面可以看到,知识分子的精英式想象如何发生动摇,另一方面,也可以由此观察80年代文学知识分子,为什么不可能写出“真正属于文学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7.
赵欣 《现代教育》2004,(11):32-34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收录了宋代以前较为重要的文学作品。对于这些文学作品的阅读应当和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相结合。以具体的作品来确证文学史的发展进程,通过文学史对于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特征的描述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就宋代以前的中国文学作品而言,其主体的艺术形式是“诗”和“文”,这也是中国文学的传统形式;把握这一总的特点,方可找到进入中国传统文学世界的通途。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对象,是所有的文学史所必须直面的问题.文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文学作品,即“以文为本”.同时,在现代民族国家的语境下,还必须整合政治语境,即整合港澳台文学,将其融入文学史的书写之中;整合民族语境,将各民族文学合乎规律地融入文学史的书写之中.  相似文献   

9.
“五四”文学革命又称新文学运动,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伟大开端。几十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对于“五四”文学革命的性质和起点问题,一直存在分歧和争议。有人认为:“五四”文学革命是胡适一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起和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学运动。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一文中说“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钱玄同也说:“适之是现在第一个提倡新文学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界出现了一种将现代文学史的上限一再前提的倾向,已严重危机到学科本身的生存问题。“中国现代文学”,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重要的是指它是对古典文学的全面超越,是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它的上限应划在1917年开始的文学革命时期:首先,以《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和《人的文学》等文章为标志,开始了对古典文学彻底而自觉的“清算”。其次,在“清算”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全新的文学观念,从理论上划开了一个新的时期。再次,文学革命时期产生的一系列从内容到形式具有真正现代意义的文学作品,是划分现代文学上限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初,“新时期”伴随着‘四个现代化建设”、“解放思想”、“回到五四”等目标展开,这也使得一种新的文学标准逐渐成为了文学研究的新范式,“重写文学史”、“20世纪中国文学”即是在这样的背景展开.  相似文献   

12.
“革命文学”对五四文学的批判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年代中期,五四新文化运动终止,持续数年的“文学革命”转向“革命文学”。这种转变,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演化的重要环节,它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但是长期以来,“革命文学”的性质及其与五四文学的关系问题并未被正确认识,这也影响了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正确认识。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段历史重新考察、重新评价。按照流行的观点,“革命文学”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延续和深入发展,二者根本上是“致的。至于“文学革命”对五四文学思想及五四文学代表人物(鲁迅、茅盾等)的批判,也只是对五四文学革命缺点、局限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黄鹂》一文运用象征手法,用黄鹂来象征文学乃至文艺,言近旨远,寓意深刻,几乎成了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及其深刻反思录。现在,就让我们从文学史的视角来对其进行一番解读。众所周知,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史是以1917年的“五四”新文学运动为开端的。孙犁生于1913年,12岁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所以文章开篇即写道:“这种鸟儿,在我的家乡好像很少见。”他十分喜欢鸟———文学,却“都好像没有见过这种”美丽的黄鹂———新文学。“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之“新”就“新”在它大大扩大和强化了文学同现实生活的直接…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由于思想的解放,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宣传当时的苏联文化以及当时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的观点。二十年代的早期,国内进步报刊上便已经出现谈及“无产阶级的文化”或“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之类的文章,宣传介绍马列主义文学理论。现在已经见之于世的各种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大抵都提到了一九二八年开始的“文学论争”,即“创造社”同“太阳社”就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相似文献   

15.
<正> 从五四文学到三十年代文学,其间“革命加恋爱”的作品曾一度十分流行。开这一风气之先的是蒋光慈,这已成为文学史上公认的事实。长期以来,“归命加恋爱”的作品常常被冠以“光慈式”的定语,为人们所诟病。随着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探讨的逐步深入,一部分研究者似乎已经不满足于对这一文艺现象的简单否定。有人认为,“革命加恋爱”作品是五四文学到三十年代文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自学考试本科段的必修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课。虽然时间跨度只有30年,但其中流派纷呈,团体林立,名家辈出,作品繁多,给自学者带来一定的难度。怎么学好《中国现代文学史》呢?我觉得应针对学科的性质、特点进行分析,综合形成一套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一、课程特点《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史,是介于“文学概论”和“文学作品选”中间的既有理论性又有作品感悟性的课程。它带有理论性,针对各种流派的观点、文学论争和作家创作思想,另一方面带有感性的作品分析,针…  相似文献   

17.
史胆、史识和史才是文学史家的必备要素,朱德发《中国五四文学史》体现出史胆、史识和史才的高度统一。作者运用“历史的美学的”批评方法,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在占有、选择和研究史料的基础上,不拘泥于己有的认同思维模式,揭示文学发展规律,对“五四”文学作出了高度而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的研究者长期以来忽视了对“革命文学作家”以外的作家的研究。现在“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话语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为此,我们重新发掘并研究在历史中被遗忘的作家和作品。其中徐卓呆在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中付出的心血和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笔者认为徐卓呆是成就最高的中国早期剧作家。本文评估了徐卓呆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应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历史源头应追溯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最早提倡现实主义的是陈独秀.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家和思想家.文学研究会的首席理论批评家沈雁冰为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第一节阅读鉴赏准备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大致分为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17年至1927年这一时期的文学始于新文学革命,迄于五四落潮、大革命失败。其主导倾向体现了鲜明的五四精神,文学的主要部分被称之为“五四文学”,用文学实现思想启蒙、促进“人的意识”的觉醒便是这一时期提出的响亮口号,“个性解放”“人的解放”也成为五四文学的基本主题。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如下:《呐喊》和《彷徨》是鲁迅这一时期的两部小说集,其中既包括了他于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上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包括《阿Q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