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域青少年是我国青少年群体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育消费情况也与我国青少年体育普及和推广密切相关,故研究县域青少年体育消费现状有着不可取代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对四川省中江县青少年体育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县域青少年对体育运动很有兴趣,体育消费结构较为合理,体育消费观念健康,体育消费情况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囿于经济基础、学习时间以及公共体育设施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县域青少年体育消费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作为虚拟消费领域"异军突起"的情境体验型消费,Q版新宠无疑有着高度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并凭借情境逼真、趣味浓郁等优势同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特质形成契合.本文分析了Q宠的作用和意义,也分析了其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了解Q宠及活跃其中的青少年学生.  相似文献   

3.
高职学生是社会消费群体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有着自己所特有的消费特点,分析高职学生的消费特点,研究其发展趋势,对指导高职学生理性消费,减轻家庭负担,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职学生服装消费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行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的服装消费观念、服装消费心理、服装消费审美、服装消费行为均有其特点。总体来看,高职学生服装消费文化是良好的、健康向上的,但是也部分存在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名牌消费等问题。塑造和强化高职学生良好的消费文化意识、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强化人文素养熏陶以提升高职学生审美情趣是加强高职学生服装消费文化教育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5.
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进而可能影响其一生的消费行为。而学校与此相对应的教育确是滞后的,学生的消费行为中还有许多待规范之处。本文通过调查,全面客观的了解了北京市化工学校各个年级,各个层面学生的消费来源、消费心理和现状,从深层次上分析学生消费的特点及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消费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6.
郑玉香  郭琳 《辽宁教育》2013,(12):30-3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炫耀性消费成了一种有代表性的消费现象,并正逐渐低龄化,向青少年群体蔓延,值得深入关注。青少年具有尚不成熟和容易冲动的消费心理特点,要面子、同龄人群体攀比的影响等,都是其炫耀性消费形成的动因。应该从政府、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自身来引导和培养青少年的健康理性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7.
在当下社会,消费的重点已经不在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上,而是落足于人们日益膨胀的"欲求"上.消费的符号性使得消费成为我们社会地位的编码,消费文化的逻辑在生活中成为青少年价值判断的坐标.在消费社会形态下,学校德育需要认清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变化和自身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合理的道路,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进行自我赋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特别是青少年对体育消费的需求,而初中学生又是青少年中体育消费较为突出的一个群体。因为这个群体正处在青春期,具有超前的消费观念,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而且又富有激情,追求时尚,更重要的是大都喜欢运动,是体育消费潜力很大的一个市场。通过对宁波七中在校学生体育消费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来了解城区初级中学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为引导学生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消费有自身的特点,师专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消费又有其特点。加强师专生消费的引导,让学生健康消费、高效消费是家长和社会的迫切愿望,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学生高消费现象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学生是一庞大的消费群体,在多元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千奇百怪的消费方式闯入学生的生活,如“红色消费”(生日大操办、考试庆祝)、“灰色消费”(无节制地泡网聊天、打游戏机)、“黑色消费”(赌博、吸烟、喝酒、吸毒等)等现象。但是.对中小学生的消费教育却严重滞后,在许多地方和学校还是空白。专家分析,中小学生高消费、盲目消费、理财能力差有种种原因,但暴露出了学校理财教育的严重不足。本文通过调查,论述了学校消费教育的必要性和一些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鄂春桃  张立 《考试周刊》2010,(56):214-215
高职学生的消费一直是一个热点活题。消费内容和消费水平标志着一个时代产品的丰富.同时也体现了高职学生这个群体消费的特点,以及折射出来的消费取向和消费观念。文章作者以一组调查数据为依据.主要通过调查江苏高职学生的消费现状,对其消费结构和特点进行分析.对高职学生如何理性消费,家庭、学校和社会如何引导消费.企业如何进行高职学生的营销展开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时代迅速的发展,新兴手游对青年学生心理健康及消费的影响日益显著。文章通过对新兴手游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背景以及青年学生大脑成瘾机制等各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新兴手游如何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其消费观念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职高专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主体,其消费行为和心理能否在消费社会到来时坚守住社会的道德底线,反对消费异化现象,树立起科学、正确、合理的消费观,是值得学术界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兰州地区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从不同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来源、性别等角度对他们的消费状况做了多重比较,并对调查对象的消费炫耀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消费大部分为合理消费,其消费水平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有一定的相关,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的消费明显低于来自城市家庭的学生的消费,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是饮食方面的消费,大部分学生存在着炫耀性消费。  相似文献   

15.
符号消费是当代青少年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身份认同构成了青少年符号消费的主要目的和意义.青少年在符号消费中的身份认同诉求主要包括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两个层面.青少年符号消费的能指空间主要包括现代媒介信息、流行时尚以及消费空间.它们构成了青少年符号消费的重要载体和素材.青少年符号消费的意指属性主要包括流行文化和亚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这表明了青少年通过符号消费所谋求的身份认同具有不同的文化诉求.符号消费作为青少年文化母题--身份认同的当代表征,与当前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结构的变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青少年符号消费所包含的美学功能的揭示,有利于我们重新理解当代青少年,增强知识传递载体本身的可欣赏性和可视性,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一种愉悦性.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消费方式闯入了学生生活,但是,消费教育却严重滞后,在许多学校甚至还是空白,对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消费教育已经成为亟待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消费社会中的学校德育价值引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社会消费的目的是对商品符号价值的占有,其结果是人的异化。这种消费,颠覆了传统的幸福观、劳动观、审美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对年轻一代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学校德育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将正确的幸福观、审美观以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消费教育之中,承担起对青少年学生价值引导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德育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与青少年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青少年的文化消费和德育具有通约性,从文化消费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探究其对青少年德育的价值所在,有助于发掘青少年德育的有效资源,进而选择适合青少年需求的德育模式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西双版纳当地社会情况和职业中学学生的特点,指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超出学生需要及其家庭经济能力并对学生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的不良消费现象,简要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指出学校要通过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消费教育、生活教育、发动学生家庭和全社会力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20.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美德的体现。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广大学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习惯,促进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一、引导学生树立节约观念,投身节约实践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适度和时尚的消费行为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