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敏 《继续教育》2004,18(2):62-62
为了培养企业适用工程技术人才,许多学校实行了“工读交替制”的合作教育。这便是人们常说的“三明治”教学计划。这种人才培养方法分为三个阶段,学生中学毕业后先在企业工作实践1年,接着在学校里学习完2年或3年的课程,然后再到企业工作实践1年,即所谓的“1 2 2”和“1 3 1”教  相似文献   

2.
"双证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证制”的实质在于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实行“双证制”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的“双证制”教学模式。以制订满足“双证制”要求的教学计划为手段,建立完善的“双证制”管理体制,开展与专业技能相对应的工种鉴定,并实行“双证”奖励制度,取得了实效。  相似文献   

3.
"专升本"教学计划的制订与课程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升本”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专升本”教育持续升温,报考人数以较快速度增长,各高校设置的“专升本”专业及招生人数也成倍增长。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专升本”教育的认识也逐步加深。由于生源的复杂化和“专升本”教育目标新的定位,使“专升本”教育的教学计划制订与课程体系建设成为高校“专升本”教育中日益重要的一环。两年多来,通过参与建设部人教司、中国建设教育协会组织进行的成人“专升本”土木工程专业、管理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论证和教材建设的实践,在对“专升本”教学计划的制订及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关于"和谐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传统“和谐教育”与现代“和谐教育”的对比中探讨了“和谐教育”的新特征,对“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递进关系与异质进行了剖析,在探讨人文教育四大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人文教育是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最有效手段,最后就和谐教育与教师素质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教育宗旨"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民国时期的教育宗旨(含革命根据地教育宗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这对有关“教育宗旨”、“教育目的”、“教育方针”之类概念的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对这些概念的抉择给予了必要的揭示,因为毕竟这几个概念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6.
成人"专升本"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本概括了成人“专升本”教育模式的特点,并针对成人“专升本”教育的特点论述了成人“专升本”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原则,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建设与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管理制度的变革与完善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谈高等职业教育的"订单式"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校企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具体实施步骤,即签订人才“订单”协议书、选择好学生、搞好课程开发、校企协办完成教育教学计划、搞好学生的技能考核等。同时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实施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市场教育”与“计划教育”两者间的利弊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拓建设和发展规范“教育市场”的主线,同时指出发展人才市场对发展“教育市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Y陈凯歌执导的公益广告《橘子》从2002年12月2日起,在央视播出,让千千万万的国人尝了一口“教育”这个“酸橘子”。当前,大家把“橘子”嚼出不同的“味道”,各种呼声不绝于耳,并有好事者提出《橘子》的情节和主题词所表达的对“教育”的理解,是对“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传统教育主题的一次大胆质疑。笔者不敢苟同这种人为对立的做法。教育学家杨东平说得好,“‘爱是果实’和‘知识改变命运’一样,不是一个学理,更不是教育的定义,仅仅是一种价值取向”。笔者还认为,这两种价值取向都有存在的积极意义。如果说《橘子》呼唤的…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教育的步骤和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双证书”教育在高职教学改革进程中,被推到了前沿,甚至被认为是高职教学改革的主导模式。但“双证书”教育并非简单的学历教育加上考一两个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教育涉及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研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6.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7.
18.
辩是推理的运用,但与辩的目的相联系,甚至于为实现这种目的而采取一定技巧的推理,实际上已经成为辩的方法。《墨经》中所述“援”、“推”“辟”“止”“效”诸方法是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静波 《南平师专学报》2009,28(3):81-83,88
日语中的“ティル”是一个具有多种意义的体助词,与汉语中的体助词“在”“着”“了”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从体意义的角度对“ティル”与汉语体助词“在”“着”“了”的对应关系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