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高职商贸类专业实训教材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训教材是高技能人才实践性技能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和载体,是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重要一环。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就业技能的教育,高职学院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就业技能的建设核心。文章通过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商贸类专业实训教学的特点和实训教材现状,阐述了建设高质量高职商贸类实训教材的体会,旨在不断提高高职商贸类实训教材的编写水平。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方式。文章以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吸收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实现“校企对接、实景教学”模式的思路,以真正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商贸人才。  相似文献   

3.
邢苏 《学子》2013,(10):55-56
目前在高职教育界存在着将高职教育简单理解为"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的观点,导致只侧重加强技能的培训,陷入"要技能不要人"的误区。社会的需求随时在变动,职业岗位的变动状态也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因此,高职教育仅仅有技能是不够的,在提升人才技术含量的同时注意人才素质的全面培养,使学生不仅能实现当前就业,更能保证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就拿物流业来讲,物流业的发展与物流人才的素质培养密切相关,物流业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现代物流人才的缺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因此,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优化当前高职物流人才素质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作为重技能重应用的以培养专门化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大中专学校,在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人才输出功能。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技能化的专门人才创业成功率,用创业带动就业是提高高职院校就业率的另一个重要的突破方向。以大学生创业支撑平台为核心展开的基于江西省12所高职院校的调研,旨在了解基层数据后为大学生创业支撑平台构建提供最切实、最有效、最可行的建议,以期帮助好解决好高职大学生们的创业设想与行动,提升江西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支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高职院校高质量就业对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基于此,介绍了高职院校高质量就业目标,对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享平台、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BPO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核心是适用对日BPO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保证日语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基于日文平台的计算机应用、数据处理、IT系统运维等技能的培养,这种对日BPO人才技能结构特点,给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了机会和依据,如何将单纯的商务日语专业与就业前景比较好的BPO市场结合起来,培养对日BPO企业所需的人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跨界融合的特质必将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对技术技能人才产生一系列新的用人需求。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侧,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以满足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人才需求,直接关乎到高职院校充分就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和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基于"互联网+"时代特征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模型,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通过强化信息素养教育、培养互联网跨界融合思维、加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等途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是实施扩大就业战略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发展改革的需要,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区域经济的发展与高职教育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以苏州为例,地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践体系等必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只有这样,其创业教育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孙杰 《教育与职业》2023,(22):100-105
培养大量科技领军人才、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是全面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工匠精神关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成功培养。高职院校要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前提下,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从促进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和产业行业共同进步的角度挖掘工匠精神培育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摸清当前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困境及原因,并从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校企合作、校园文化等方面寻求促进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方案与路径。  相似文献   

10.
张蕾 《考试周刊》2012,(93):154-155
本文具体探讨戏剧教育在高职院校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研究,发现博大精深的戏剧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运用的情况与效果。在高职院校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戏剧教育已经占据着主要的位置,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戏剧文化不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当中,戏剧教育不但可以令学生振奋民族精神,而且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88):144-145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能够为阜新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财富。阜新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大量的科技、信息类人才,阜新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阜新市唯一一所地方类高职院校,同时承担着为阜新经济发展培养科技人才的重任,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为了能源源不断地为阜新地方经济发展输入人才,为阜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创业,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与素质。作为地方类高职院校,构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必将推动地方经济转型,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应列为必修课程。加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教育,高职院校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抓教师的创新意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抓学生的就业理念,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抓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压力;抓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抓技能提升与管理,培养学生的创业才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技能人才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然而,高职院校在专创融合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方案专创融合度不够、专创融合实施阻力较大、专创融合实践平台不够完善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文章探索了高职院校专创融合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将职业教育、技术培训与就业相互沟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比较各国的职教实践,政府的法规和政策的导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高职院校是实施社会化技能培训的主导力量,需要紧随国家政策指引,改革教育理念,更新人才评价标准,创新培养方式,建立激励机制,优化条件保障,加速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论高职生职业精神及其培养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当今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职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愈显重要。本文从阐述高职生职业精神的内涵入手,分析了高职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贯彻科学发展观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办好高职院校,必须明确"一个目标",正确处理"两个关系",抓好"三个教育",即明确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目标,正确处理高职教育与社会市场的关系、高职教育与就业的关系,抓好职业道德教育、文化理论与技能教育、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育人方针指引下,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高职毕业生的创业能力,以“创业促进就业”。系统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务实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有效的创业心理辅导、健全的创业教育规章制度是保障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承担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不能与时代脱节。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手段,通过深刻把握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探讨技能大赛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系,就新时期下行业类高职院校培育具有工匠精神技术技能人才的实践途径,文章进行剖析研究,对行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技能培训和教材建设一体化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零距离的有效途径.通过探究高职商贸类专业课程改革、技能培训与教材建设相互脱节的现状,介绍了辽宁省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设置与调整,进而介绍鞍山师范学院课程改革、技能培训与教材建设的实践,实现三者的耦合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以湖北襄阳为例)高职教育对区域稳就业的支持作用,通过调研与实证分析,从地方政府与高职院校两个视角提出稳就业的对策建议,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吸引人才,留住本地人才。高职院校需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动态调整专业结构的机制,通过深度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高职教育与本地产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关系,共同培育本地行业企业所需人才,促进区域稳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