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政同志研究《红楼梦》大约有十余年。当我初知他有这个计划时,我有些怀疑;当我在《红楼梦学刊》读到他的第一篇论文时,我不免惊喜;当我在《红楼梦学刊》和一些高校学报连续读到他的一些论文时,我兴奋了,深感他已经踏上了红学家的道路,急切地盼望他在这条道路上扎扎实实地走下去,不要回头。现在,他研究《红楼梦》的第一部专著面世了,我读过书稿后不仅兴奋,还要由衷地表示祝贺。我之所以要表示祝贺,是因为安政同志这部著作,在《红楼梦》研究中取得了新成果,它的出版,无疑是当今红学研究的一个新收获。这部著作不仅证明安政同志在红学家的道…  相似文献   

2.
胡适的《红楼梦》研究,态度严谨,实事求是;与之相比,胡适弟子苏雪林评《红楼梦》,往往信口雌黄,动辄诅骂,显得粗鲁无知。正因如此,胡适晚年多次严厉而又剀切地批评了她,并教诲她“不轻易写谈《红楼梦》的文章”,认为写这样文章是“平心静气的工夫而不可轻易发脾气的工作”。虽然胡适晚年也说过《红楼梦》“毫无价值”的愤激之言,但从他对苏雪林的批评教诲中,仍可看出他的学术良心和人格风范。而苏雪林在胡适去世后,更无顾忌,出版了《试看红楼梦的真面目》,对《红楼梦》这部名著,极尽诅骂之能事,其学术品格与她的老师胡适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3.
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新红学”的权威作家。《红楼梦辨》是他的早期著作,也是他研究《红楼梦》的基本成果。解放后由此书修订而成出版了《红楼梦研究》。这本书最有价值的是对高鄂续书问题的考证和评述,但他在《作者底态度》《红楼梦底风格》等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却引起了后来人们极大的争议,并在解放初期引发了一场在《红楼梦》研究中对“新红学”派的批判。这场批判的领军人物即李希凡和蓝翎。  相似文献   

4.
曹延杰同志调查研究宁津方言已有多年。他的《宁津方言志》写成于 1 987年 ,本想单独出版 ,还让我写了个序。这部文稿后来作为《宁津县志》的一部分出版 ,我的序也就用不着了。值得高兴的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对于宁津方言继续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日前他把在《宁津方言志》基础上扩充而成的《宁津方言研究》送来 ,让我重新写序。他很细心 ,在送来《宁津方言研究》书稿的同时 ,也带来了我当初写的《宁津方言志》序文手稿。我对延杰同志这两种成果要说的话有不少是共同的 ,所以先把原序文的主要内容抄录如下 :“……方言调查最直接的目的是记录语言…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整理成《红楼梦》这本书,但他不是《红楼梦》的原作者。《红楼梦》里写的是真人真事,没有亲身经历是写不出来的。本文对《红楼梦》原作者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6.
作品信息     
《王蒙谈红说事》出版王蒙的新著《不奴隶,毋宁死?——王蒙谈红说事》日前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王蒙对《红楼梦》的最新解读,王蒙表示,该书名是在自己的坚持下决定的,并声称不奴隶,毋宁死这种人性奇观是自己读《红楼梦》的一大发现,而书中的诸多见解也大作惊人之语,比如怀疑曹雪芹  相似文献   

7.
曲沐是海内外著名的《红楼梦》研究专家。他以执着而求真求实之精神研究《红楼梦》,从不迷信权威而只信服真理。无论是人物还是版本研究,他都不仅敢于突破既有的思维定势,而且更敢于否定自己。曲沐以细读实证的方法比较程本和脂本的文字异同,从而正本清源,还原《红楼梦》本来面目。他偏爱研究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特别是对林黛玉的研究更是情有独钟,研究时间最长,参悟最透,真知灼见亦最多,从多方面多角度比较观照她,为黛玉写心,画出她的的才情花魂。曲沐在学术风格上严谨而细腻,严守学术规范。对于《红楼梦》文本和人物形象的发掘,他皆以大量厚实的文本和文献资料佐证,绝不虚谈空想。  相似文献   

8.
红学小史序     
韩进廉同志的《红学史话》将改题《红学小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故本刊从本期后不再连载。《红学小史》共十五章,三十余万言,对于从清王朝“乾隆盛世”到当今进入“四化”新时期二百多年的《红楼梦》研究历史作了系统的论述。红学专家周汝昌同志为之写了充满激情的序,这里先予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写了为数众多的人物,他们以各自不同的身份、性格、学识等说着各自的话。而骂语作为人物话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体现人物闪光个性的载体。运用格赖斯等的会话隐涵理论对《红楼梦》中焦大、宝钗各自唯一的一场经典骂语进行更深层次的隐涵分析,以理解小说中会话作用以及特色的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0.
漱石论梦含英咀华──冯其庸《漱石集》读后感王湜华冯其庸先生的《漱石集》,是继他的《红楼梦》研究论文集《梦边集》之后的第三部《红楼梦》研究论文集,近日已出版问世。笔者有幸先睹为快,通读一过,获益之多因不待言,其痛快、其激动,也难以三言两语说得清,憋在心...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朝闻同志的洋洋五十万言的《论凤姐》(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富有独创性的学术专著,他通过对凤姐这一人物形象的全面深刻的研究,把《红楼梦》这部伟大著作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作了科学的、全面的评价,全书见解精辟、分析详尽、观点鲜明、语言生动、结构严密,是我国红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作品。我们来研究和评介这部学术专著,这对于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红楼梦》,开拓红学研究新境界,提高《红楼梦》研究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米学良  汪慰红 《新高考》2011,(Z2):39-42
1.某中学研究型学习小组举办《红楼梦》读书交流会。主题是"《红楼梦》诗词鉴赏"。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要求:①紧扣主题;②表达得体,富有文采;③不写称呼语、问候语;④不超过60字。  相似文献   

13.
王蒙的新著《不奴隶,毋宁死?——王蒙谈红说事》日前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王蒙对《红楼梦》的最新解读,王蒙表示,该书名是在自己的坚持下决定的,并声称“不奴隶,毋宁死”这种人性奇观是自己读《红楼梦》的一大发现,而书中的诸多见解也大作惊人之语,比如怀疑曹雪芹的性取向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正据马来亚大学《红楼梦》资料中心消息,马来文版《红楼梦》日前出版发行。醉心"红学"研究的前交通部长兼马华前署理总会长陈广才,向马来亚大学《红楼梦》资料中心捐赠其40年收藏的多达6000本有关《红楼梦》书籍及资料。而他与马来写作人基金会合作翻译的《红楼梦》已进入尾声,有望九月出版发行。毕业于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的陈广才表示,在马来亚大学《红楼梦》资料中心成立后,他将致力于马来亚大学  相似文献   

15.
张茜 《海外英语》2014,(5):153-155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随着上世纪七十年代霍克斯先生和杨宪益夫妇的《红楼梦》全译本先后出版,《红楼梦》的英译研究逐步走向高潮。由于受明清时代伦理规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书中采用了大量讳饰,关于性事和死亡的讳饰尤为明显。讳饰指出于禁忌或厌恶等原因而避免使用某些特殊字眼的修辞手法,隶属委婉语。该文将杨、霍译本中对性事和死亡的讳饰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位译者对讳饰翻译的不同特色,总结他们对讳饰辞格的翻译策略取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因为要写《〈红楼梦〉中的“星命”学》一文,又重新读了一遍《红楼梦》原书,越读越觉得小说中的“命定”思想“遍被”全书,很值得研究。过去很少有人从这个方面探讨,所以在那篇小文中说了一句“另写专文讨论”。其实,这是大题目,可作硕士生、博士生的论文,如我写的“红边”小文,只能是把问题提出来,用文雅一点的词表达,收做“抛砖引玉”。我愿意“抛砖”,能否“引玉”来,那则看人们的兴趣了。记得孔子的弟子子夏说过:“死生有命,富  相似文献   

17.
李燕杰 《教育艺术》2004,(10):33-33
顾鸿翔同志的新作《教艺哲思》将出版了,他约我写一篇序言。这大约是我为他写序的第四本书了。  相似文献   

18.
陈唯实同志(1912——1974)是中国现代哲学家,他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通俗化、大众化、革命化而辛勤地工作了一辈子。1935——1938年间,连续出版了六本哲学专著。此后,他还写了尚未出版的文稿约二、三百万字。我们作为他的晚辈和学生,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来完成陈唯实文稿的整理出版工作。1982年, 华南师范大学成立了陈唯实文稿整理编辑小组,由校党委书记黄家驹同志任组长。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精选出二十五万字的《陈唯实文选》,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由于篇幅的关系,《文选》只选刊了陈唯实同志1938年到延安以后撰写的文稿,而在此以前已经出版的六本专著未能选入。我们撰写的这篇文章,就是想弥补《文选》的这个不足之处,对陈唯实同志一生的著述活动作个比较全面的评价。陈唯实同志是华南师范大学的老校长,正值我校三十五周年校庆之际,撰写本文,以示缅怀和纪念。  相似文献   

19.
清人涂瀛在《红楼梦问答》中说: 袭人,宝钗之影子也;写袭人所以写宝钗也。晴雯,黛玉之影子也;写晴雯所以写黛玉也。这两段话揭示的是《红楼梦》中人物描写的类型化问题。《红楼梦》善于刻划女性形象,而林黛玉、薛宝钗、晴雯、袭人等刻划得尤为生动。作者何以取得这样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写了一个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这一悲剧是《红楼梦》全书悲剧的中心事件,贾宝玉成了全书的最中心人物,整个《红楼梦》都是围绕着他而展开的。作者在创作中,用了现实主义的笔法,塑造了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量的贾宝玉形象。现在,浅析一下贾宝玉形象的典型性及其典型性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