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以电子商务行业大繁荣为背景的基础上,网购这一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正在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尤其是对于拥有大量空余时间、喜欢追赶时尚、爱好购物的女大学生来说其表现更为突出。但由于在网购过程中存在信息的爆炸性,使得很多女大学生难以控制自身的消费行为,最终导致不良的消费习惯。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培养一种良好的网购习惯就成为了当前的迫切需要。本课题从实践出发,分析了很多女大学生在网购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实际希望提出若干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帮助女大学生以更加健康积极的方式进行网购,并充分享受网购带来的便捷与优惠。  相似文献   

2.
白雪  刘静 《科技风》2023,(32):148-150
针对配送服务质量对线上消费者生鲜食品网购行为的影响问题,以未来消费主力——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服务质量满意度模型、TAM理论模型基础上,选取订单处理及时性、配送过程可靠性、末端取货便捷性、配送服务周到性作为配送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指标,并基于调查问卷数据,利用相关分析与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四个维度因素对大学生生鲜食品网购配送服务满意度均具有正面影响,其中配送过程可靠性影响最大;大学生特别关注生鲜食品配送及时性与准时性,同时对配送收费与退货服务也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西藏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从性别、年级、民族、生源这几个角度分析西藏高校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差异性,得出西藏大学学生在上网时间、月网购花费、网购形式及对网络购物安全认识的差异。并分别从经济、心理、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最后,给出一些思考与建议,以引导西藏高校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在校医学大学生"双十一"网购消费的影响因素,对于引导他们理性购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某高校医学部部分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双十一"未进行网络购物消费的为353人(61.6%),消费额为1-200元169人(29.5%),消费额为200元以上的为51人(8.9%),医学生"双十一"网络购物消费额受到年级、专业、网购频率和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的影响。结论:该校医学生在"双十一"期间未出现明显盲目购物现象,为引导他们进行理性网络购物,可结合不同年级、专业以及日常网购频率的特点,进行综合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购零食已经成为常见的消费现象,了解在校大学生线上的零食消费习惯,发现大学生与零食及线上零食销售平台之间的关系与特征规律,不仅有利于有对大学生线上零食消费进行针对性引导,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理性的线上消费习惯及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本文从大学生网络犯罪现状谈起,分析影响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心理因素,并提出了积极有效地防范措施来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安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程刚  杨春静 《现代情报》2016,36(8):48-54
[目的/意义]为探究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互联网发展现状的了解,探讨分析了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内涵、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现状以及互联网+对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影响,并采取实证研究的方式,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结论]得出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当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不同于以往传统消费模式的新型消费模式——网购消费,分析了青年群体网购消的原因,并对青年网购消费行为的心理进行了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学生饼干消费现状展开调查,了解大学生每月的饼干消费,从"口味、种类、营养、包装、外形、品牌和食用状态"七个主要方面逐一分析影响大学生饼干消费的各类因素,发现大学生饼干消费的行为存在商机和误区,建议商家和大学生消费者更理性、更科学地对待饼干消费。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令人堪忧,大学生消费开始转向不良消费。所以,分析大学生消费,解读大学生消费的问题、研究大学生不合理消费的原因、剖析大学生消费心理,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和形成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伟  冷雪妹  张武康 《科研管理》2019,40(9):252-262
移动互联网在社会中的普遍应用,对人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为此,企业营销创新活动也要加以改变和适应,以扩大在移动社会下的企业收益。消费人群中的大学生群体的购买行为,在移动互联网社会下更具有冲动性购买的行为特征,这就要求企业营销创新中了解影响大学生移动购物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各种因素,才能更好制定营销对策。文章以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采用了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西安大学生消费群体为样本,对大学生移动购物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平台功能、促销折让、顾客评价、消费者决策、网站互动和手机依赖等因素均发挥着显著影响作用;进而考察大学生自身特性因素发现,大学生性别、月生活费金额、浏览移动购物网站频率等因素对冲动性购买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年龄、学历、手机上网时间和商品类别等则没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了移动互联网社会下做好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相关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日益引起大家的重视,文章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出如下结论:在现实的人际交往当中不能获得让自己满意的信任,友情、尊重和爱的学生容易网络成瘾;父母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比较专制,只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塑造”孩子,不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和思想,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学生容易网络成瘾;面临毕业的高年级学生比大一的学生容易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3.
曲靖野  孙冰悦  曲国丽 《情报科学》2022,40(10):147-155
【目的/意义】为揭示当前大学生在线购物过程中隐私披露行为的激发路径,促进个性化营销的健康有序发 展。【方法/过程】本文以402个大学生为样本,以TPB理论为主要框架,结合隐私计算理论,采用NCA与QCA的方 法,分析了大学生在线购物隐私披露行为的发生路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①TPB理论中单独各要素不构成产 生大学生在线购物隐私披露行为的必要条件,但是感知行为控制和隐私披露意愿在产生隐私披露行为众发挥普适 性的作用。②有两种组态能够激发隐私披露行为的产生,包括内在自主型和外部影响型。其中,外部影响型更有 可能高效地激发网络用户隐私披露行为的发生。③当感知行为控制较高时,行为态度与主观规范存在相互替代作 用,联合激发隐私披露意愿,从而导致大学生在线购物隐私披露行为的产生。【创新/局限】对计划行为理论(TPB)的 拓展是本文的可能贡献。本研究认为TPB理论产生行为意图的三要素之间,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能存在替代作 用。研究局限在于这种替代作用是否只适用于本文所研究的大学生在线购物隐私披露行为,还是在其他行为中也 具有普遍适用性,需要其他的研究样本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李雪果  易仲怡 《科教文汇》2014,(27):193-196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与无聊倾向性的相关关系,以了解当下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和大学生无聊倾向性问卷,对广州某高校800名同学随机派发,并进行差异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①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均分为36.07,低于中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性别和专业类型上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差异显著;②大学生无聊倾向性在性别和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其部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③网络游戏成瘾组的无聊倾向性显著高于非网络游戏成瘾组;④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无聊倾向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无聊倾向性相关,无聊倾向性对网络游戏成瘾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网络消费者消费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消费者获得信息更加方便快捷,加速了网络消费的进程,这迫使企业去探究网络消费者的心理动机,分析网络消费者的行为,尽可能地为营销活动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和营销依据。本文首先从消费者的角度入手,对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和在网上购物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然后从营销者的角度来探析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夏菲 《科教文汇》2012,(2):18-19
在育人的目标下,笔者结合实践工作中的体会,从良好的师生关系、科学运用各种咨询技巧和促进共同成长三方面谈辅导员如何将心理咨询技能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17.
马翠婷 《科教文汇》2020,(9):167-168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看似很轻松,但实际上却承受很大压力的团体。如在学习成绩、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关系、就业等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出现了极大的问题。如何减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各高校无法避免且十分紧迫的问题,也是各高校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找出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针对相应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协助问题大学生走出阴霾。本文希望可以对改善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改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出一些微薄的贡献,以期对当代大学生起到有益的作用,并为他们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李俊茹 《科教文汇》2014,(4):187-189
目的:分析地方:校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问卷,对728名地方: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心理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占总数的65.385%;女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分显著低于男生;本科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分显著低于专科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分均显著低于理科生和艺术生。结论:地方:校应针对大学生的性别、学历、年级和学科等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网络购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购物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问题。以我国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内外两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applied the concept of online consumer social experiences (OCSEs) to reduce online shopping post-payment dissonance (i.e., dissonance occurring between online payment and product receipt). Two types of OCSEs were developed: indirect social experiences (IDSEs) and virtual social experiences (VSEs). Two studies were conducted, in which 447 college students were enrolled. Study 1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OCSEs and non-OCSEs when online shopping post-payment dissonance occurr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oviding consumers affected by online shopping post-payment dissonance with OCSEs reduces dissonance and produces higher satisfaction, higher repurchase intention, and lower complaint intention than when no OCSEs are provided. In addition, consumers’ interpersonal trust (IPT) and susceptibility to interpersonal informational influence (SIII) moderated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OCSEs. Study 2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IDSEs and VSEs when online shopping post-payment dissonance occurr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ffects of IDSEs and VSEs on satisfaction, repurchase intention, and complaint intention are moderated by consumers’ computing need for control (CNC) and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CMCA). The consumers with high CNC and low CMCA preferred VSEs, whereas the consumers with low CNC and high CMCA preferred IDSEs. The effects of VSEs and IDSEs on consumers with high CNC and CMCA and those with low CNC and CMCA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