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英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和语言结构上体现着不同的特征,但两者在口头与书面交流上都要求衔接合理、符合逻辑、语义连贯。韩礼德和哈桑提出了典型的衔接手段分类法,而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及其英语译文中也体现出了汉英两种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性,同时还有汉英语借助语篇结构传达信息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汉英两种语言感谢语的使用以及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感谢语的习得情况,并从致谢情景、致谢策略使用以及具体感谢语言几个方面比较了汉英感谢语的异同和语用迁移。  相似文献   

3.
李玲芳 《考试周刊》2011,(37):97-98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过程中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正迁移促进二语习得,负迁移干扰二语习得。本文从不同的层面对母语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正负迁移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引导英语学习者关注汉英词汇的相似点和差异,应尽量利用正迁移、避免负迁移,最终达到掌握英语词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汉英音节对比与英语语音习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和英语音节结构既存在某些共性,又存在显著的差异。汉英音节结构的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语音习得有重要影响。中国学生往往受母语的影响,把汉语的音节结构特点迁移到英语语音习得中,对于英语辅音及辅音群的发音、英语音节的连读、英语音节的重音难以掌握。了解和明确汉英音节结构的共性和差异,有助于减少负迁移,促进英语语音习得。  相似文献   

5.
语间负迁移指母语对第二语习得所产生的阻碍作用。汉英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反映在汉英语言结构上,表现为语言本身的不同以及语言使用的差别。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汉译英过程具有双语特征。他们在将中文文本转化为英文文本的过程中始终会收到语间负迁移的影响。本文拟从汉英民族思维模式差异入手,研究汉英语言的差别,分析这种差别所引起的英语专业学生在汉译英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一般问题。从而探讨汉英语间负迁移对英语专业学生汉译英的影响,并找出将这种影响最小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母语迁移是二语习得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方面,汉语和英语的某些形式和规则系统不同而被学习者误以为相同,会导致错误出现,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汉语与英语的相似之处能够对英语学习起到积极的影响促进作用。母语的正迁移和负迁移在英语语言知识方面的表现包括:语音、词汇、句型、语法、语义、语篇。在非语言知识方面的表现,包括词汇文化方面和语用方面。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6,(4):82-86
在大学英语汉英翻译教学中,通过分析汉英两种语言的主要区别性特征,如分析型语言与综合——分析型语言,语义型语言与语法型语言,动态与静态,意合与形合,简短与繁复,主动与被动等,能帮助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地摆脱母语结构对译文的影响,使译文尽量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并深入理解一些汉英翻译规律和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帮助我国大学英语教师讲授和学习者习得英语情态动词can的语义,在语料库的基础上,调查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对can的语义习得情况,发现英语学习者笔语中英语情态动词can的语义使用频率分布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的使用频率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即大学英语学习者对can的语义习得不地道。试图从学习者的语言输入(主要针对教材)和母语迁移两个方面分析其习得不地道的原因,结果显示,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对情态动词can的语义习得不地道的这一现象,受其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影响不大,而可能受其母语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语言结构反映不同的思维方式.汉英语言在丈字结构及其发展、词语构成、使用与理解、句法和语篇结构上的不同折射出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了解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及其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把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并增强处理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V+N动宾结构是汉英语普遍存在的语法结构,是动宾结构的组成部分。V+N在汉英语言中存在很大的差异,它表现在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各个方面。汉英语V+N动宾结构对比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动宾结构,揭示汉英语言的语法规律,为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1.
意合和形合是英汉两种语言都使用的两种连接手段,但由于两种语言性质不同,使用侧重点也不同。本文从汉语是语义型语言,注重“话题”;英语是形态型语言,注重“主谓”;以及汉英两种句式的不同,说明了在汉英互译过程中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  相似文献   

12.
母语负迁移指的是二语学习过程中母语对二语的阻碍作用。汉英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语系,它们之间虽然有相同点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语言决定思维,因此汉英翻译中以汉语为母语的译者在翻译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译出不合英语表达习惯和语法结构的句子。结合教学中所遇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母语对汉英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语选择、句式结构及语篇衔接三个方面。汉英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多关注目标语的表达习惯、语法特点、句式特点及语篇衔接习惯等,并多进行两种语言间的比较,以期将母语对翻译的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汉英语言对比的视角探究语言差异对汉英长句语义转换的影响。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两者的语言特征、句法结构以及思维表达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译者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实现文本的有效转换。  相似文献   

14.
英汉两种语言的参数不同,从而造成中国英语学习在习得英语话题结构时造成一定困难。本文梳理现有的英汉话题的研究现状,并查阅话题结构的二语习得数据,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更偏爱写左偏置结构的英语话题句。  相似文献   

15.
委婉语是汉英两种语言共有的一种修辞现象,用含蓄、曲折的词句表达不便或不能直言的事物或者行为,能使交际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汉英两种语言的委婉语,在一些人类共性的方面有相同之处;另一方面,由于各民族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自身的特点不同,在某些方面汉英委婉语的使用也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汉英民族文化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问芳莲 《考试周刊》2009,(16):40-42
通过对汉英说明文篇章结构定量分析与比较,从主题句和扩展句在篇章中的分布来看,汉英两种语言有着类似的结构模式,结构单位和结构关系也具有共性。从单个词语或句子结构看,英语有显性的形态标志,而汉语似乎更重"意合";但从语篇来看,它们都依据主题组织段落篇章,篇章结构的语义特征与段落、句串的主题密切相关,与词语的形态标志并无多大关系。因此从深层结构上讲,认为"英语(或印欧语言)是'形'摄语言,而汉语是'神'摄语言"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被动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之一,被动语句同时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英语和汉语表达被动概念的结构形式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从英汉被动句的结构形式、语义功能两方面入手,分析二者的差异,以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意义范围。了解二者的差异,将有利于我们帮助学生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语言,并尽量克服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论述了外位语结构的定义、特点、种类,通过对外位语结构的分析,将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加以比较、概括和总结,探讨汉英两种外位语结构在翻译中的应用策略,目的是帮助我们加深对外位语结构实质的认识,正确运用外位语结构,理清层次,化繁为简,降低翻译的难度,缩短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距离,提高汉英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公示语的翻译中有大量中式英语实例,影响了文字信息内容的有效传递。对公示语翻译的中式英语现象从四方面作了解析:汉英词汇语义的错误对应,词汇形态的缺失或误用,词语选择搭配和结构的中式特征,忽视相应文化内涵的中式英语公示语。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两组撒拉族双语学习者三语习得的实证分析,本文获得以下主要结论:一、撒拉族平衡双语者在三语习得上比非平衡双语者有明显的优势.二、英语为第三语言的撒拉族学生在三语习得过程中受到母语和汉语的双重影响,但汉语对三语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母语对三语的影响.三、在三语习得过程中,对于母语、汉语、英语分属不同语系的撒拉族三语习得者,对三语学习影响更多的是负迁移而非正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