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语篇分析呈现多模态化,应运而生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为由多种符号构成的语篇的分析提供了新视角和有效途径。在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建立的视觉语法为分析图像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对一则环保广告图像和语言意义共建的分析,验证了视觉语法对分析带有图像的多模态广告语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冯锵 《考试周刊》2013,(71):27-28
信息时代,语篇分析呈现多模态化,应运而生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为由多种符号构成的语篇的分析提供了新视角和有效途径.在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建立的视觉语法为分析图像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文章通过对一则公益广告图像和语言意义共建的分析,验证了视觉语法对分析带有图像的多模态广告语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电影海报语篇分析涉及图像、文字、颜色等多模态的探讨。电影海报《无人区》综合运用了图像、文字和颜色三种模态。该文试图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通过解读电影海报《无人区》多模态语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构建和体现,提高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多模态语篇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运用图像概念意义的分析框架阐释我国当代多模态教科书的图像特点和图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学习阶段教科书的图像和图文关系存在的显著差异,背后受到语域因素的影响,同时检验了该模式应用于汉语多模态语篇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电影海报语篇分析涉及图像、文字、颜色等多模态的探讨。电影海报《无人区》综合运用了图像、文字和颜色三种模态。该文试图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通过解读电影海报《无人区》多模态语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构建和体现,提高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符际互补指多模态语篇中的文本模态和视觉模态相互协同、补充,共同完成意义的建构。符际互补理论从多模态语篇的纯理特征、人际特征、成分特征三方面对视觉模态与文本模态的互补进行分析。符际互补理论对于解读多模态语篇中图像与文本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二语课堂教学和多模态教材建设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7.
以多模态语篇信息处理为视角,研究交际意图从生成到识解的多模态信息处理过程,结果表明交际双方的多模态信息编码和解码过程呈镜面逆向关系,多模态交际语篇为镜面本身,交际双方逆向处理多模态信息,即交际者生成交际意图后,经过信息语篇化、语篇信息化、信息多模态化过程,形成多模态交际语篇;而交际对象接收多模态交际语篇后,经过多模态信息化、信息语篇化、语篇信息化过程,识解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8.
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分析2010年《中国日报》上的一个多模态媒体语篇,对多模态语篇中的各种意义资源进行整合,说明传统语法认为是副语言的图像、颜色、声音和动作等符号在现代交流中不再处于辅助位置,而是正在和语言符号一起形成更为宽泛的符号资源共同参与构建意义.对多模态话语的研究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解读语篇的整体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Kress&van Leeuwen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提出的视觉语法框架为基础,以2010广州亚运会会徽为例,对其进行模态分解、单模态意义构建、多模态意义整合的尝试研究,探讨多模态会徽语篇中图像、颜色、印刷体式、文字等各种模态如何共同作用构成人际意义,以期提高读者对于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帮助读者全面、准确地解读语篇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海报是电影宣传的重要方式,具有图像和文字,属于多模态语篇。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基于视觉语法理论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流浪地球》电影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旨在探究海报中的图像、文字和颜色等多种模态如何共同构建意义。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电影海报是一个由文字、图像、颜色等不同社会符号互相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多模态语篇。基于视觉语法的多模态语篇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挖掘图像中的深层含义,同时让读者更好地体会电影海报的美感,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影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何佩祝 《广西教育》2024,(2):128-131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语篇趋向于以多模态的形式呈现,科学地借鉴不同版本英语教材的多模态语篇,对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单元主题探究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借助多模态语篇导入单元主题、借助多模态语篇深化单元主题、借助多模态语篇拓展单元主题等策略,以期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多元文化的渗透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多模态表达模式。颜色、手势、图像等多元符号逐渐在人际交流与意义传播领域处于主导地位。这种变革要求在英语教学领域也应采用多模态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印刷语篇——课文以及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多模态语篇——电影的基础上,编辑文本、图片、音频并制作主题视频,以多模态的方...  相似文献   

13.
多模态语篇指的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以KressLeeuwen提出的多模式话语理论以及Baldry和Thibault提出的意义整合原则为基础,对一则多模态公益海报进行了整体意义的分析,并探讨其社会实践性。研究发现,多种模态的综合应用有助于语篇整体意义的有效表达,构建强烈的社会实践性,该研究亦为多模态语篇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筑学术语篇作为特殊的学术语篇形式,具有多模态性。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建筑学术语篇的多模态性可通过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体现。以一篇建筑设计语篇为例,对建筑学术语篇的多模态话语进行分析,以期探求建筑学术语篇的多模态分析框架,提高读者对学术语篇多模态的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多模态语篇在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普遍,文字资源已不再被认为是唯一的和占主导地位的意义构建者,人们开始探索视觉资源在传递意义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然而,人们却很少关注多模态语篇中的多种模态是如何共同构建意义的。本文验证了Royce的页面符际互补理论对多模态旅游广告的可操作性。语料来自新西兰官方旅游局网站的旅游广告。旨在清楚地了解同一多模态语篇中图像资源和文字资源是如何共同构建意义来实现特有的旅游广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影视作品是一种典型的由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符号资源共同构建意义,传递信息的多模态语篇。图像是构成电影语篇最基本的单位元素,对于整个各个符号资源,构建意义,更好的传递给观众影片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应用Kress&Leeuwen的视觉语法对电影中的图像进行多模态分析,看图像如何同语言一样体现其元功能,构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柳州师专学报》2017,(4):73-75
海报是宣传音乐剧的重要方式,兼有图像和文字,因此属于多模态语篇。依据批判话语和多模态话语理论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相关理论,对音乐剧《上海滩》的宣传海报分别从再现、互动和构图三大意义进行叙事话语解读,从文学叙事多模态进一步探究静态图像和文本语言符号间际关系和如何构建海报语篇的意义,激发观看者对音乐剧的兴趣,最终实现海报宣传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电影海报是集图像、文字、颜色等多种模态为一体的典型的多模态语篇。以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基础上发展的视觉语法为主要理论框架,"速度与激情7"电影海报为例对海报的文字与图像是如何相互作用构建完整的语篇意义进行解读。旨在提高观看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认为,语篇意义不仅能够由语言手段体现,也能够由图像、声音、颜色、动漫等其他手段体现。语篇整体意义体现模式的多样化,为翻译领域提供了新的课题与探讨视角。分析多模态语篇翻译探讨的现状及其对现有翻译理论的冲击,指出该探讨的必要性、可能性,并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境理论探索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网站的动态宣传语篇蕴含着多种符号模态,是多模态语篇的典型载体。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采用多模态语法框架对滨海新区政务网的动态宣传语篇进行了研究,从中验证了多模态语篇分析框架在网站的宣传语篇分析中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