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罪与罚》中,几乎每一个看似纷繁的章节都非常重要,小说中的“对话”是最大的特色。尤其以第一章的心灵对话最为典型。这里选自第一章第四节,即从“母亲的信让他痛苦到极点”到“他突然打了个哆嗦……两眼一阵发黑。”这个片段总的来说是写小说主人公拉斯克里尼科夫阅读了他母亲的来信之后的心理状态,是一系列的心灵对话。 相似文献
2.
秦志敏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2):25-29
提倡对话,并非意味着对独白的一味摒弃。相反,则是要在对“独白”这一既定模式的超越中寻求新的话语增长点,也就是最终要在对“独白”的超越中走向一种崭新的、豁然开朗之境界。 相似文献
3.
秦志敏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2):25-29
提倡对话,并非意味着对独白的一味摒弃.相反,则是要在对独白这一既定模式的超越中寻求新的话语增长点,也就是最终要在对独白的超越中走向一种崭新的、豁然开朗之境界. 相似文献
4.
张现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2):102-106
巴赫金在他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系统地提出了“复调理论”,而英国作家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则以解构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的写作方式印证了复调理论中的某些观点。本文以复调理论对福尔斯的这部一向被视为“元小说”的作品进行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吕芳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
巴赫金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基础上,提出了“复调小说”理论,他认为复调小说区别于传统独白小说的根本特点是:作品中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是平等的,主人公的思想意识与作者的思想意识具有同等价值,他们是彼此不相融合的独立体.本文结合复调小说理论剖析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颠峰之作,其中的对话超越了简单行文方式的含义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形态和内涵,细考起来,饶有意义。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是《罪与罚》中的对话核心,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戏剧中的对话与对白在小说中的应用,分析二者渊源关系及影响而确立的早期心理小说的描写手法.《克莱芙王妃》作为早期心理小说的代表作,其心理描写不仅继承了戏剧心理描写的一般方法也发展出了在小说这种文体的优势下有别于戏剧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8.
许维贤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1):70-76
论文主要是以曹征路的中篇小说《那儿》来探讨底层书写的写作面向。这些面向恰好也体现了《那儿》的书写窘境:其一、失声的‘独白’:从失声到“失身”;其二、凌虐身体的革命理想:从《英特纳雄奈尔》到《那儿》。前者体现了近年底层书写普遍存在的“失声的‘独白’”,主人公到最后只能寻死的悲剧—无望的诉求,无意中却为‘左翼文学’传统唱起了终结的挽歌;后者却演绎了底层人民凌虐身体的一面,半个世纪以来对群众快感的绝对服从又是如何跟个人身体欲望产生抵触,造就了一种排斥个人身体欲望的革命理想。从《国际歌》最初的原名《英特纳雄奈尔》高扬的大半个20世纪到新世纪中国被简化成两个谐音字的“那儿”,只说明了马克思的精神遗产在中国不断受到“窄化”、“庸俗化”、“口号化”、“泛政治化”发展到今天它注定要面临的“简化”窘境。论文认为《那儿》充其量只是体现一个工会领袖的悲壮和苦难,处在他底下那些工人们的辛酸和复杂命运并没有得到作者给予充分的描写和展开,作者并没有通过复调的手法教会他们“如何说话”,以致我们质疑这样一个知识者的底层表述的可靠性。人们理应对这种书写面向的历史叙事“合法性”进行反思:谁说话了? 相似文献
9.
众声喧哗的对话世界——复调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话语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陀思妥耶夫斯基开拓了长篇小说的一种新体裁——复调小说。复调小说是多种对话的统一体,在对话环境下揭示深刻的思想内容。复调小说中处处渗透着对话性,小说所有成分之间存在着一种对话关系。复调特征在陀氏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小说中的所有主人公都是有思想的人,他们通过对话交际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思想,并聆听他人声音作出的回答。该文意在以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为基础,从语言结构方面揭示小说《卡》的对话性,亦即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徐巍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16(1):27-29
巴赫金复调理论具有独特性.它表现在内聚型叙事视点,以思想、对话为核心的结构模式,主人公意识的独立以及超时间观,且复调小说与独白小说互补共存. 相似文献
11.
骆莲莲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41(3):120-122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揭示了复调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复调小说理论史上一个创造性的发展.以此理论分析《名利场》这本小说中主人公、读者和作者之间以及自身的对话,不仅使作品本身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涵,也使得我们对该作品中复调存在的可能性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何静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8):85-86,90
雅库宾斯基是俄罗斯对话理论的开创者,他的对话理论研究比现在活跃在西方语言学界的会话分析早了近50年,遗憾的是他的理论始终未能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对他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和评述,将有助于揭示他对俄罗斯对话理论乃至西方会话分析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是以“应答的建筑术”理论和对话主义为基础的,对话主义又可以分为“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只有从这两个层面出发,才会探及其深层内质。本仅以鲁迅前期小说中有代表性的几篇为例,试图探析形成鲁迅小说复调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张一玮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5(6):35-39
从分析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七个小说人物的叙述入手,从对话和独白的角度来解释《竹林中》小说叙事的魅力,试图在小说文本与民间故事以及电影文本的比较之中寻找小说《竹林中》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5.
袁伟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叙事本质上是一种复杂而特殊的言语行为系统,是由一个个微观言语行为组成的行为序列,序列中起统领作用的微观言语行为决定了整个宏观言语行为的核心意图。在对白中,如果对话中叙事言语行为的方向是一致的,各行为链之间的能量相当,就能共同向前推动整个对话叙事言语行为的发展。如果对话双方的言语行为方向不一致,能量失衡,叙事言语行为就高低起伏呈韵律性发展。旁白作为重要的叙事手段,也有主副行为之分,其所带的能量不对等,这些叙事言语行为也呈韵律性发展。独白的叙事言语行为会随着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而呈现曲折性发展,独白叙事言语行为的语篇发展也是在这种动态发展中韵律性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学科存在的合法性现面临着教育理论界的种种质疑和拷问,已使其陷入了穷途末路的危难境地。教育学学科的独白角色、品质和逻辑是其存在的应然立场,它必须拥有独白的智慧和勇气。教育学学科的对话机制、性格和旨趣是其存在的终极指归,它必须拥有对话的气魄和胸怀。 相似文献
17.
心灵恐怖是爱伦.坡的哥特小说极力张扬而呈现给读者的另类体验,几百年来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本文借助《泄密的心》这个世界经典的心理小说,从其根源及艺术特色,剖析了爱伦.坡小说的立意本质,从而诠释了恐怖源自心灵这一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孙先科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8-64
王蒙作为一个作家的主体性经验是在新旧社会转型这一背景下形成的。这一特殊的时间与空间机制决定了王蒙的经验特性与认知方式,从而形成了他的小说创作的主体范式和文体特征。论文以王蒙三个时段的创作具体论证了他的小说的主题的复调性质以及文体上的对话性。 相似文献
19.
吴先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3):49-53
从独白道德教育到对话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个进步,但是对话道德教育的不足导致在实际道德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道德教育需要进一步走向回应道德教育。回应道德教育强调教师要回应学生的吁求,并承担起学生成人的责任,从而为学生创构一个良好的成人环境。回应道德教育的提出不仅顺应了语言发展的历史,而且也解决了传统道德教育中的诸多不足,因而是道德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独白与对话──论明清传奇戏曲的抒情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英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戏曲艺术的代言体有独白与对话两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独白一般表现为三种方式,即人物形象代作家立言、人物内心情感的外泄和人物内心主客体对话。以文词派传奇作品为代表的人物代作家立言的独白方式和以汤显祖传奇作品为代表的人物内心情感外泄的独白方式,奠定了明清传奇戏曲抒情方式的基本特性,展示出明清时期文人曲家复杂的文化心态。在明清传奇戏曲中,既运用曲词进行对话,也采用曲白相生的对话,多种对话方式转换自如,浑无痕迹,形成多声部的抒情场面。与独白相比较,在戏曲作品的对话中,多种声音竞相鸣放,都具有对话的平等性,这就表现出对唯一的话语权威的反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