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正>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常见儿童攻击行为主要是欺负行为,主要包括:身体动作上的攻击,口头言语上的攻击,借助第三者实施的攻击等。这些行为有些还没有形成为固习,但它不利于儿童人际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常见的不良行为。攻击性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敌意的、伤害性的或破坏性的行为,是社会规范所不允许的行为。幼儿期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在行为攻击和语言攻击上。行为攻击包括打人、咬人、推人、抓人等行为:语言攻击包括骂人、威胁别人等。  相似文献   

3.
正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常见的不良行为。攻击性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敌意的、伤害性的或破坏性的行为,是社会规范所不允许的行为。幼儿期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在行为攻击和语言攻击上。行为攻击包括打人、咬人、推人、抓人等行为;语言攻击包括骂人、威胁别人等。针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积极预防,同时一旦发现幼儿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就要  相似文献   

4.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2,(33):45-47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期的孩子比较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行为,对攻击者或被攻击者的身心健康都有着许多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它。本文从攻击性行为的性质、意义等方面探讨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及其产生的规律。一、什么是攻击性行为心理学把攻击性行为定义为旨在导致他人身体上或心理上的痛苦的有意伤害行为。这种有意伤害行为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打人)、语言伤害(骂人、嘲笑人)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坏话、造谣诬蔑)。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未造成后果的攻击性行为仍然属于攻击行为,但幼儿在一起玩耍时无敌意的推拉动作则…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学生问题行为状况,采用青少年品行问题行为倾向问卷(CPTI-A)对520名初中生进行评定。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学生行为问题在违规倾向、成瘾倾向、攻击倾向和总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学生行为问题在违规倾向、成瘾倾向、攻击倾向和总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初一年级与初二年级的学生行为问题在违规倾向、成瘾倾向、攻击倾向和总分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初二年级学生在违规倾向、成瘾倾向、攻击倾向和总分上都高于初一年级;不同学校的学生行为问题在违规倾向、成瘾倾向和攻击倾向上都具有显著差异。因而应该关注学生的行为问题,了解社会对其的影响,进行早期干预,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留守中学生攻击行为的现状以及攻击行为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对江西省农村中学留守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显示,留守中学生攻击行为检出率较高;留守中学生的攻击行为存在年级、性别差异;留守中学生高、中、低攻击组在应对方式、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差异,高攻击组的应对方式更消极,心理健康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因其巨大的危害性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的目的是要探讨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与气质特征的相关程度,并在实证研究中探讨了大学生的攻击行为、气质特征在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家庭类型中的差异。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与胆汁质、多血质气质特征存在正相关,与黏液质、抑郁质气质特征存在负相关,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大学生在攻击行为上表现出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攻击性行为是智障儿童最容易出现的挑战性行为之一。在功能评估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正向行为支持干预策略,在数学课堂上对一名智障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干预,有效减少了该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9.
关系攻击是指意图通过操纵关系来伤害他人的行为。关系攻击与间接攻击和社会攻击的概念较为相似而又有一定的差异。社会信息加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关系攻击的认知加工过程,而性别关联整合模型为理解童年早中期的关系攻击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关系攻击主要的测量方法包括社会测量法、教师和家长评定、自我报告以及行为观察。性别差异、发展轨迹和稳定性、以及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是关系攻击研究中较为关注的几个问题,而最近关系攻击的干预研究也呈现出发展的态势。未来的研究还需关注关系攻击的方法论问题、重点探讨关系攻击的认知加工过程和干预研究,并进一步拓展关系攻击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0.
针对轻度自闭症青春期学生的直接攻击行为问题,进行个案研究。在分析直接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基础上,制定了以稳定情绪、矫正直接攻击行为为目标的个别化训练方案,采取教育康复、家庭康复、职业康复的综合措施。历时近一年半的研究与实践,实现了青春期自闭症学生直接攻击行为的有效矫正。  相似文献   

11.
易亮 《华章》2013,(13)
处于学前期的儿童为了达到某些目的,开始表现出与人争夺玩具、言语辱骂等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是无意义的.但另一方面,极端和持续的攻击行为必须是要引起关注的.心理学家对此行为做出过几种解释,主要有本能论、习得论、认知论.本文对攻击行为的解释理论做了整理,试图对攻击行为的心理学解释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攻击行为是儿童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行为,是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关儿童攻击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特别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课题和研究热点,而心理理论和移情是研究者经常探讨的两个影响因素.大多数研究者集中在心理理论与攻击行为、移情与攻击行为等单一因素的考察上,缺少把这两种因素结合起来研究攻击行为的形成与发展.作者建议今后的研究应注意关于攻击行为的类型、研究对象、研究设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攻击行为是一种在小学生身上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讨小学高年级学生攻击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其性别、年级差异,结果发现:(1)在攻击类型上,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直接攻击水平显著低于男生,在关系攻击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2)直接攻击在五、六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四、六年级和四、五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关系攻击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关系攻击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基于调查和文献,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小学生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不同年龄段在园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所得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证明:(1)幼儿在园的攻击性行为随年龄增加递减.(2)在园幼儿在攻击行为的内容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与教育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幼儿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攻击性行为也称为侵犯性行为,是儿童最常见的行为问题,通常表现为身体攻击,如打人、抓人、推人、咬人等,有时还伴有言语攻击。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受同伴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那么,当班级中攻击性行为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和处理这样的行为呢?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先不  相似文献   

16.
攻击行为因其伤害性和破坏性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意义上,人们普遍认为攻击行为是一种专属男性的行为,随着攻击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女孩的攻击行为有着与男性不同的表现形式,与身体攻击相比,女孩更偏爱关系攻击.文章从关系攻击行为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三个方面,探讨了女童攻击行为,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攻击行为是指个体对他人进行身体或言语的攻击。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攻击行为会或多或少地表现为打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攻击性行为的意向性可以分为两类:敌意的攻击和工具性的攻击。如果任其不断升级,不仅会影响其道德行为的发展,而且会造成其今后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社交的困难,因此,笔者就针对幼儿攻击行为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802.11i新标准下的无线局域网可能发生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用来检测并防御这种攻击,并且提出了惩罚不正确行为的矫正措施。在充分考虑了无线局域网中抵御拒绝服务攻击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困难后,作者提出了一种利用Agent软件的解决方案,能够实现行为监视并且采取适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南阳市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现状,以某地区291名中小学留守儿童为对象,采用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和同伴依恋问卷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攻击行为、冒险行为、同伴依恋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与同伴依恋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典型的外化行为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社会顽疾。其早期形态主要体现在年龄与性别、攻击方式、指向对象、攻击诱因的差异性上。家庭生态系统作为幼儿身心发展最初的场所,对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发展影响甚大,主要表现在教养风格、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隔代教养模式上。有效地预防和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必须以家庭为蓝本,充分重视对家庭风险因素的控制和处理,并给予科学的教育关怀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