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沈阳市铁西区和淄博市张店区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锻炼行为现况,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居民健身锻炼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结果发现,社区居民在体育健身锻炼行为各阶段的情况是:打算转变前阶段的居民占45.03%,打算转变阶段占13.91%,准备行动阶段占13.41%,行动阶段占16.05%,巩固阶段占12.58%。干预前后社区居民对体育健身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保持锻炼的信念和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百分率均有较大的提高,居民参与锻炼的人数也有增加,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2.
基于双重过程模型对3896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从锻炼情绪角度探讨社区邻里社会环境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过程机制。结果表明:社区邻里社会环境显著正向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行为;调和式热情部分中介社区邻里社会环境与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而强迫式热情的中介效应不显著;锻炼认同正向调节社区邻里社会环境与居民调和式热情、强迫式热情的关系;锻炼认同调节社区邻里社会环境通过调和式热情对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中介过程,从而起着有中介的调节效应,而在强迫式热情中介社区邻里社会环境与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中,锻炼认同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研究拓展了社区邻里社会环境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中介机制与边界条件,提示社区在提升整体邻里社会环境时需要营造积极活跃的锻炼氛围来强化居民锻炼认同感,从而提升调和式热情体验,以便能更好地促进其参与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3.
深入了解农村社区居民锻炼动机有关理论有利于掌握其锻炼动机类型及锻炼行为初衷,对制定农村居民锻炼动机量表和有效控制农村居民锻炼动机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层线性模型对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个体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行为的发生不仅受到个体每周工作时间影响之外,受到受教育年限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受到高层次变量——家庭月支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社区居民体育健康行为治理深刻影响着社区健康治理水平,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本研究在阐述社区居民体育健康行为生态化治理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探讨社区居民体育健康行为治理的困境:健康治理囿于传统,难以形成支持生态;线性治理思维主导,难以激发系统动力;治理主客体关系松散,难以实现共治共享;政策环境匹配性差,难以实现有效治理。在此基础上,结合社区居民体育健康行为的生态特性及其生态化治理的优势,提出树立主动健康理念,构建全面生态化治理格局,建立共治、自治、互治相结合的协同治理机制,强化生态化治理的政策保障等建议,以期为社区居民体育健康行为治理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沈阳市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动机、锻炼的自然情况和组织形式等行为进行分析,发现沈阳市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增进健康;老年人在锻炼时间和频率上均高于青年人;锻炼的场所以公共体育场所为主,有一半以上居民体育锻炼意识较强;自我健康评估能力和体育与健康知识不足是多数居民在体育锻炼中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沈阳市银山小区社区健身路径和居民健身行为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健身路径是实施社区体育的"根据地",社区健身路径的发展,已经成为体现城市繁荣程度、衡量城市社区居民生活质量高低的标尺之一;健身路径进入社区有助于提高、促进居民的健身意识,带动其健身行为;社区健身路径的设备、管理以及布局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体育的建立与形成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良好的社区体育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锻炼热情,体育设施布置的科学性、体育锻炼空间与社区景观设计相融合的设计都会对锻炼人群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规范人们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进而为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条件。文章通过对苏州市社区体育的调查,对苏州市社区体育建设的意义、社区体育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和如何建设社区体育进行了论述,并对苏州市社区体育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区居民健身行为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献、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就社区居民健身行为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认为,居民健身的认知态度积极,参加健身的人数在逐渐增加,需求旺盛。目前,居民仍以参加福利、低价有偿服务的体育活动为主,作还就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体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荆州25个社区健身活动点的居民参加健身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对居民参与健身锻炼的动机与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推动社区居民参与健身锻炼提出相应的策略,从而为体育工作者研究国民体育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洪旭辉 《精武》2014,(36):161-161
该文通过对商丘市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居民社区体育锻炼意识薄弱、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社区体育指导员缺乏、参与锻炼的男女性别比例不协调、对相关体育法律法规认识模糊以及锻炼人口年龄比例不合理等原因,给商丘市居民参与社区锻炼造成不利的影响,不利于商丘市民健康体质的提高,对商丘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力,针对社区体育锻炼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商丘市社区体育运动进一步全面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法,对浙江省城市社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主要结论如下:在参加社区体育锻炼者中,每周参加3次及以上和每次锻炼时间在30至45分钟的人数最多;散步、球类活动和跑步是他们经常锻炼的项目;早上参加锻炼的人数最多;以自行组织进行锻炼为主要形式;锻炼的地点以社区内空地和公园为主;社区居民参加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相似文献   

13.
武术是太原社区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选择武术健身已是太原社区居民的一个普遍现象,文章对随机抽取的太原市社区以武术健身为锻炼内容的300人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太原市社区居民武术健身意识比较强,社区居民自身不懂怎样科学锻炼以及武术健身活动组织管理形式混乱、武术指导员少、宣传力度不够是影响太原市居民参与武术健身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太原市社区武术健身现状,为促进太原地区人们武术健身活动,积极地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江苏城市居民体育锻炼意识及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照宇 《体育科技》2010,31(4):95-98
对江苏的南京、无锡、盐城三城市居民体育锻炼意识、动机和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发现南京、无锡和盐城三市居民体育锻炼意识较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增进健康、防病治病、调节情绪、娱乐身心;但是体育锻炼明显不足,表现在体育锻炼频率较低。散步、跑步、羽毛球是常选锻炼项目;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形式以与家人一起锻炼为主。建议认真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增加适合城市居民身体锻炼需要的体育设施和场地,为城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出发,对武汉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特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为武汉市社区体育科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分析、研究我国城市社区居民使用学校体育设施锻炼的情况.分析社区居民在使用学校体育设施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理论研究提出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影响社区居民使用学校体育设施锻炼的几类因素,应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对社区开放相关政策法规的建设;完善学校体育设施资源配给;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相关服务建设;提高开放学校教学管理的效率;综合提高政府在开放中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行为转变理论的体育锻炼阶段量表和健康信念模型的锻炼益处及障碍量表(EBBS)对320名城镇社区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的相关方法,分析了城镇居民的锻炼益处及障碍认知,以及与不同锻炼阶段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居民在不同阶段的分布较为合理,锻炼行为阶段理论能够较为精确地对居民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解释;居民个体对于体育锻炼的多数益处项目表示"同意"或者"非常同意",说明居民虽然还没有完全形成有规律体育锻炼的习惯,但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有较为充分的认知;居民对于锻炼的障碍项目同意程度稍低,对于个体不参加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来说,运动障碍的作用比运动益处的作用更强烈;"锻炼环境"等外部因素只能够在短期改变个体的行为,并不能在行为的长期维持上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个体的内部因素或者锻炼动机是其锻炼行为改变和维持的主要因素,这为早期的运动干预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8.
南通市社区居民健身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通市居民体育锻炼的人员组成、锻炼的时间、目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为探索社区体育的模式,丰富社区体育活动的功能,促进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青年群体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重点考察80后、90后青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抑制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已出现显著的代际差异,80后青年群体体育锻炼参与率和参与频率相对较低,竞争性因素的挤压及其代际差异是解释青年群体与中老年群体锻炼行为代际差异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对传统的社会人口因素和健康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抑制效应。本质上,锻炼行为的代际差异是个体生命历程的阶段差异和时间管理体系对事件赋权转变双重作用的结果。基于锻炼行为的代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进程中,要针对青年群体和中老年群体的特征和需求,更有指向性地实施相关的锻炼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20.
苏州市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体育健身场所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场地设施是社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空间条件,健身设施的完善、合理配置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会增加社区居民锻炼的热情,对体育锻炼有现实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