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8 毫秒
1.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本文以芥川龙之介的作品<罗生门>为中心,拟从文中人物心理变化入手,尝试分析人性中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2.
刘伟娜 《考试周刊》2013,(66):28-28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是日本新思潮派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其十多年的短暂创作生涯中,创作了《罗生门》、《鼻子》、《地狱图》等一批优秀的历史小说,受到了文艺界的高度评价。本文通过分析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代表作,阐述其历史小说特点。  相似文献   

3.
《罗生门》是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的审丑艺术表现在对人的生存环境和人性之丑的大胆揭露,作家个人痛苦的成长经历、对所处日本大正时代社会的不满及西方文学的影响则是形成作家审丑艺术的重要原因。芥川在《罗生门》中以审丑的方式深刻地批判了现实社会,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人性由善变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刻画。  相似文献   

4.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文学的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在其逝世80年后的今天仍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性作家"。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芥川龙之介文学的国际化,可以从芥川文学国际化的具体表现入手,深刻剖析芥川的博学、芥川文学的特色和芥川文学所具有的极高的艺术性,从而使学生理解芥川龙之介文学国际化的积淀、条件和必然。  相似文献   

5.
《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以《今昔物语集》中的故事为原型而创作的短篇小说。故事大体上都延续了原典的精髓,但在细节处理上却体现了芥川高超的写作技巧。很多改动看似不经心,却别有寓意。他借着简单的故事,铺陈着善恶的纠葛,尖锐地揭露了陷于困境中的人们的自私本性。通过小说及其原典的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芥川对历史的解析,并可由此分析他的创作意图和思想走向。同时,也可以从他对历史的再现程度和突破性的创作来了解芥川对《今昔物语》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新思潮派的主要作家。他创作的作品多为短篇小说,总带有一种伤感的情调。《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最为经典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寓意深刻,极富哲理性。本文从《罗生门》入手,分析了芥川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本人的生活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蕊 《华章》2012,(20)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创作了超过150篇的短篇小说,他的作品具有十分高的艺术感染力.《蜘蛛之丝》是芥川龙之介创作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其冷峻的文笔和简介的描述,深刻的揭露出人性中的利己主义,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相似文献   

8.
《罗生门》作为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充分的揭示了人类在利己主义思维下表现出来的人性的丑恶。本文将《罗生门》小说与其取材的原著《今昔物语集》中故事进行了比较,并对文中表现出的利己主义思维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为分析了小说人物在两难选择、利己主义驱使下善恶转化的人性转变的复杂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罗生门》的两个中译本进行比较,通过对比两个译本相同的地方,说明文学翻译不能离开原文,它是"不逾矩"的;通过对比两个译本不同的地方,说明文学翻译是一种再创作,它是包含了作家的主体性的。  相似文献   

10.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文坛不容忽视的存在,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芥川龙之介的死,标志着大正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日本近代文坛的落幕.芥川龙之介与中国文学和文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拟从芥川龙之介与中国古典诗歌、其取材于中国古籍的小说以及其与中国文坛三个方面探讨芥川龙之介与中国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写得简洁而逼真,具有较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他用近乎真实的白描手法体现了一种残酷的美,用冷峻辛辣的笔直逼人性中的丑恶。  相似文献   

12.
武凤娟 《快乐阅读》2011,(26):181-182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本文对芥川龙之介的生平经历进行了浅析,以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鼻子》为例,尝试分析人性中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13.
《罗生门》发表于大正四年(1917年)十一月的《帝国文学》,是芥川龙之介最初的杰作。作品充满了利己主义的思想,并透射出了人类的脆弱。从作品中的"雨"这一场景入手,分析雨中仆人的不安与彷徨,并从中窥视当时为了生而烦恼的作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鼻子》是芥川龙之介的初期作品,它取材于日本古典故事《今昔物语》.作品对其中的一个简单故事加以艺术加工,并注入了鲜明的时代色彩,描述了现代人试图寻求拯救的心理体验.当时的日本社会背景下,芥川龙之介真实的内心世界和其创作《鼻子》的动机,都与他这部成名作有密切关联.作者通过剖析人性中的自卑懦弱和自私利己的特点,寻求放下烦恼和苦闷,多份生活的智慧和坦然的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15.
芥川龙之介作为日本著名的小说家闻名世界,<鼻子>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主题是围绕着"鼻子"的长短变化淋漓尽致地剖析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和主人公的虚伪本质,从中可以窥视出芥川龙之介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16.
由于坎坷艰难的人生经历与融贯中西的阅读积累,芥川龙之介的创作呈现出哀怨玄奥的风格特点,具有极高的审美趣味与艺术造诣,这一点在其笔下的怪谈小说中得以突出显现.从芥川龙之介的人生经历与个人气质出发,以小说《地狱变》的具体内容为中心,分析了其笔下怪谈所具备的独特气韵.  相似文献   

17.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在《罗生门》中塑造了一系列由繁荣转为衰败、由存在转为消亡的景象,揭露和阐释了现实社会的变化无常及人性的悲哀,表达了一些自己对人性和生死的看法和见解,从本居宣长的角度来看就是"知物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芥川龙之介后期反战系列小说之首篇的<将军>,着力描写了日军敢死队精神上的盲目、无奈和疯狂,对照表现出中国抗日志士的镇定从容、大义凛然和视死如归,辛辣讽刺了侵华日军"持枪盗贼"的本质,矛头直刺日军偶像乃木希典,而这一切是在日本军国主义方兴未艾之时发出,是在日本本土中心发出,是由身为日本作家的芥川龙之介发出.其中的反战意识与被称为日本"近代思想之父"福泽谕吉之颂战思想针锋相对.仅此一篇足以评断,芥川龙之介可谓敏锐、真诚、勇于抗争军国主义的作家.他之被奉为日本现当代文学的偶像,从中国读者的立场观之也值得欣慰.  相似文献   

19.
芥川龙之介创作中的基督教文化情结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芥川龙之介的创作中有一种鲜明的基督教文化情结。在芥川前期的创作中,他的基督教倾向就表现为:利用基督教题材去解说他的人生哲学;在后期表现为这样一个二元对立模式;一方面企业笃信基督教、求得精神解脱,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对其否定,走向彻底的绝望。芥川的这种倾向和他的生存环境、个人体验以及美学追求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近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在日本文坛上有“鬼才”之称。他那精妙的短篇小说,技巧纯熟,构思奇特,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其代表作为《罗生门》和《鼻子》。《鼻子》一文深得大作家夏目漱石的赞赏;而《罗生门》被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改编成电影,在国际上连获大奖,推动了日本电影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