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在我所任职的大学图书馆意外发现十卷本《李长之文集》,感到异常的高兴。因为我关注李长之已经很久,在十年前曾经向德国马尔巴赫文学档案馆推荐他,将他收入《国际日耳曼学家辞典》。  相似文献   

2.
五谷 《出版参考》2009,(11):21-22
因为是同龄人,也因为是上海人,因此对陈小津的回忆录《我的“文革”岁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4月)很有兴趣,认认真真读了五天。回忆录虽然是个人的记忆,但无疑也是社会的历史档案,更何况他的父亲是陈丕显,从1952年到“文化大革命”被夺权前一直担任上海市委书记。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1918年在教育部任佥事的时候走近了“大内档案”,于1927年他又写了一篇杂文《谈所谓“大内档案”》,1928年被收在《而已集》中。时间虽然过去很久了,但它仍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按我的看法.凡是涉及以暴力解决问题的电影、电视剧都属于武侠剧.它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古装武侠片。一类是时装武侠片。时装武侠片甚至包括枪战片、侦破片(涉案剧)、战争片,甚至《铁道游击队》、《亮剑》都属于我说的武侠片的范畴。我在拍摄红色经典《铁道游击队》的时候.潜意识里就是当拍现代版的《水浒》来拍的。  相似文献   

5.
我对《语文学习》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七、八年以来,《语文学习》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我所分管的工作。我在上海市教育局教研室担任中学语文教研员,研究教学、促进教改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语文学习》诚心实意地、以数年一贯的实际行动配合了我们。在它出版一百期的时候,我要向它表示深深的谢意和敬意。 1979年初,在北京,我拜访了张志公先生。他谈起说话能力的重要,所讲的道理和所举的例子是我前所未闻的。虽然1963年的教学大纲早已对听说训练提出要求,虽然我  相似文献   

6.
到努尔丁·沙塔尔大叔家的农家书屋看书去喽!2009年8月,在一位名叫热比古丽·肉孜的小女孩的带领下,笔者来到了吐鲁番市葡萄乡巴格日村努尔丁·沙塔尔的农家书屋。书屋是一处不足20平方米的农家小院,书架上摆放着很多书籍,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丛书》、《三国演义》、《黄瓜、茄子栽培技术》、《家庭日用大全》、《汽车保养与修理1000问》等。书屋虽然面积不大,  相似文献   

7.
我看《工人日报》2000年7月1日第四版,有首题为《镰刀斧头的辉煌》的诗,该诗中将“锤头”误为“斧头”。于是,我即写一意见寄给《新闻三昧》。不几天,该刊编辑即打长途电话给我说:“你的意见正确,表示谢谢!欢迎多提意见,帮助办好《工人日报》……”随后在当年第9期刊出我的意见,题为《是“锤头”而非“斧头”》。《新闻三昧》上辟有一栏目名为《三昧书屋》。我认为“三昧书屋”应为“三味书屋”才正确。因为“三  相似文献   

8.
为鼓励、引导我区农牧民走进农家书屋,在全区掀起新的读书热潮,根据中宣部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2010年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及《关于举办我的书屋,我的家——全国农家书屋阅读讲演活动的通知》要求,自治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举办以我的书屋,我的家为主题的全区农家书屋阅读讲演活动。  相似文献   

9.
很久之前,梅葆玖早有一个心愿,就是为父亲拍一部能够真正体现其艺术生涯和艺术精神的电影。电影《梅兰芳》的底本(回忆录《我的父亲梅兰芳》)由梅葆玖的哥哥梅绍武写成之后,从2002年开始,梅葆玖就带着它四处奔走,导演见了无数位,却没有一个能让他感到放心。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和管理,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8月4日,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出台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相似文献   

11.
因为编选《徐迟文集》第六卷(文论卷)的需要,徐迟将他珍藏的一册50年前(重庆美学出版社1994年11月)出版的《美文集》交给了我。当然,用完后还要还给他的,而他也是要还给另一个人——他的老朋友、华裔法籍的画家赵无极的书的扉页上盖着一个刻有“赵无极藏书”的圆形印章。  相似文献   

12.
这部书稿,最初是由黄苗子先生与我联系的。1979年5月23日.黄先生给我一信。说:“美国耶鲁大学中国历史教授黄仁宇先生.托我把他的著作《万历十五年》转交中华书局,希望在国内出版。”苗子先生颇有识见地提出,“这样做将对国外华人(此二字为编者所加一一编者注)知识分子有好的影响”.又说陈翰伯同志也有这一看法。黄先生的信最后说:“现将全稿送上,请你局研究一下.如果很快就将结果通知我更好.因为他还想请廖沫沙同志写一序文(廖是他的好友)。这些都要我给他去办。”  相似文献   

13.
难忘的告别演出 借调濮存昕来演的《秦皇父子》是我导的最后一个戏。为什么最后一个戏是这个呢?因为到了1987年的时候,那年我60岁,办了离休手续。我也不想再拖下去了,虽然他们有的人拖了几年.可我还是在1987年整整60岁的时候办了离休手续。到这时。就只剩下一个《茶馆》有时候还演,这个剧组不能不去,大家也都回去了,  相似文献   

14.
尚杰 《网络传播》2006,(3):78-79
王蒙挑战了什么?挑战了小说的写法。我指的,是他去年的新作品《尴尬风流》(作家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这里,我先挑这作品的毛病,纯属个人看法;再说王蒙面临的困难;最后,才表示我对他的敬佩,尽管这样的评论顺序不太符合常理。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7,(12)
走近《税收与社会》文\孔明在林林总总的报刊里,我对一本杂志情有独钟,那就是《税收与社会》。当她还叫《西安税务》的时候,我因为写《税收史话》而闯进了她的世界,进而认识了她的创办者曹钦白先生。他是一位让人一见就想走近的人,所以我成了他座前的常客。几乎隔一...  相似文献   

16.
我在这儿战战兢兢,因为我不能算这个领域的专家,我是一个学习者。我和《百姓30分》有合作的关系,主持《(百姓30分)的优势和广播民生新闻的发展》这样一个科研课题,我觉得是一个光荣。对于我来说,对于《百姓30分》来说,我们的研究过程有非常大的启发,希望我们的合作保持下去。关于《百姓30分》的个案研究,我们上一次在北京的研讨会的时候我已经做了一次报告了,  相似文献   

17.
戴文葆先生     
周实 《出版史料》2011,(2):55-57
那天,钟叔河告诉我,他写了篇纪念老戴的文章。我问他是哪个老戴,他说戴文葆,我才知道他去世了,而且已经三年多。我自交出《书屋》之后就没和他再有联系,也曾想过给他写信,但想想,何必呢,他的年纪那么大了,身体又不好,想做的事也很多,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1999,(1):77-78
(摘自《文艺报》1999年1月5日)席殊书屋年末特邀席殊好书俱乐部部分导读顾问、导读专家和广大会员、连锁店销售经理评出年度文学类畅销书10本、非文学类畅销书10本。10本文学类畅销书是:《活着》(修订版)余华著(南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丛书》(21...  相似文献   

19.
书痴     
十几年前的某一天,有人打电话给我,自报家门说他是L,因为在书店里见了我写的书《性张力下的中国人》,想带一本与我那书所写主题有关的。“有趣的书”来给我看。我想与他素味平生,不知道他是何等样人,一时不敢请他到寒舍来,就推说过些时候吧。  相似文献   

20.
街市坊间,有一本名曰《精神档案》(2001太白文艺出版社)的厚书赫然摆放在书架上。“精神档案”,一个全新得让人难以估测的名字。我随手取下翻阅,细读内目,却是一本有关经济学方面的论著,十几位精英学者围绕中国的社会转型、政治体制改革,以及经济学本质等诸多敏感问题高谈阔论,丝毫看不出与档案有什么干系,而且,这“精神” 亦不知指什么。 不过,书的编选者、《书屋》的主编周实给了我们一个出书的意图,他在代序里说,“这是一部二十世纪末中国经济学的备忘录,堪称二十世纪的‘精神档案’,之所以名之为‘精神档案’,目的是为这段历史存档,因为一切人类历史的核心部分还是思想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