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乐府《战城南》与鲁迅小说《药》,这两者之间虽有近两千年之久的时间跨度,但其中的乌鸦意象具有不容忽视的传承关系。 符号学理论认为,文本(text)之间具有互交性(inter—text),前文本(pre-text)与文本之间可以“连类互证” 《战城南》作为《药》的前文本,对全面正确领悟《药》这篇小说的意义提供了极为有益的思路。以下我们按着系统思维的方法,通过对比两部作品中共有的乌鸦意象,剖析证明之。  相似文献   

2.
如何拉近学生与古典名著的心灵距离,切实提升名著阅读的教学质量,是教师在名著教学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联结”的阅读策略,从“文本—文本”“文本—读者”“文本—世界”三条路径入手,丰富阅读形式,将《水浒传》阅读教学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红楼梦》与《复活》的研究 ,可谓浩如烟海。在世界文学史上 ,曹雪芹与托尔斯泰这两位文坛巨豪奉献给人类采掘不尽的精神宝藏 ,其代表作自然留下了无数的解读线索。从两位异域文豪的作品《红楼梦》与《复活》入手 ,遵循作家—作品—人物形象的思路 ,从其创作指归、文本布局和人物性格三个方面能够论证异域文本中蕴涵的同质性内核———宗教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4.
张艺谋的最新力作《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由于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二者在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这些差异的背后,传达出了作家和导演不同的艺术诉求。文章通过比较《陆犯焉识》与《归来》,来深入挖掘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电影对小说改编的得失。  相似文献   

5.
孙犁的《荷花淀》与茹志鹃的《百合花》同为战争题材小说,虽创作年代、背景不同,但作品风格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然而两者同中有异,细读文本,我们可以感受到,基于不同的性别经验造成的审美感受和认知,使文本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话语方式等方面体现出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燕琼 《承德师专学报》2006,26(2):78-79,100
鲁迅《在酒楼上》与米兰.昆德拉《不朽》为复调小说的文本代表。笔者从作品中叙事者、人物、作者不同声音及其关系角度出发,以文本细读方式,研究“复调”小说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乔锐 《英语广场》2016,(2):36-37
卡特琳娜·赖斯,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文本类型理论,文本类型理论是一种关于不同文本的类型、语言之间的功能以及其翻译策略的理论。卡特琳娜·赖斯在其书中首次提出文本类型理论主要就是把各种语篇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分别为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操作型文本和视听类语篇。《红楼梦》家喻户晓,如何翻译出其文学特色是一大难题。本文依据文本类型理论中信息型文本的特征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8.
《风景》和《铁路沿线》分属于文字文本和影像文本,对边缘化的个体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是它们共同的主题类型,这与文本所采取的叙事形式之间呈现出相反相成的张力关系;这种关系在文本的思想取向层面体现为生存欲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制约,因而造成文本所塑造的人物表现出不同的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互文性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手法入手,探讨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多丽丝·莱辛的《到十九号房间》、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的《黄壁纸》以及诸多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之间的互文关系,试图"澄清"它并非某一文本的被动戏仿,而是作者迈克尔·坎宁安将他人的不同文本精心融合成一个包罗万象的"大熔炉"。  相似文献   

10.
对于学习任务,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何种视角理解学习任务、以怎样的策略挖掘学习任务,是我们需要探析的重要命题。本文尝试引入文本再塑理论视角,借助对《赤壁赋》《登泰山记》的细致考察,探析语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的开掘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文本内容的删减、文本内容的扩充、文本内容的调换、文本形式的改编等策略,以推动学习任务的开掘,求强化学习任务的整体性、情境性、驱动性等特质。  相似文献   

11.
将《茉莉香片》回归文学现场,在互文指涉与映射下发现文本在现场的文本意义与文本价值。《杂志》以中立化姿态,建构了一个能够刊载描绘平凡性及世俗化作品的文本环境。在此平台上,《茉莉香片》与同期及近期文本建立起一个互相联系的文学场。在场域中,《茉莉香片》以远离政治的方式,用讲故事的传统说书形式开场,使用多种技巧,呈现了一个民族形式与西方现代派表现技巧相结合,融合新旧、中西、现代传统各因素风格的文本。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通常被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的互文关系。任何文本之间本就存在互文,每一文本会不同程度地以各种形式存在着其他文本的观点。依照此观点,文章对三部黄石矿冶小说《古巷道》、《洞火》和《古铜色》中纷繁的女性形象作互文性分析,并从文本、作者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三方面总结出产生互文性的根源。对女性形象的互文性分析,突破了以往对黄石矿冶文学的研究方法,为黄石矿冶文本的研究引入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弥漫着《圣经》气息的《简·爱》在文本及作者的宗教意识方面饱受争议。以叙事结构角度解读《简·爱》,指出简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经历了“失乐园”到“复乐园”的演变,是对《圣经》结构的完整模仿;但是伊甸园场景、简的出走和回归却又颠覆了《圣经》的原型意象,折射出文本和小说作者矛盾的宗教观。矛盾的原因在于文本中蕴涵了浓厚的女性意识及个体本位主义价值观,这种女性意识与“神学”密切相连,进而造成了文本复杂的圣经情结。《简·爱》是“女性主义神学”的艺术化展现。  相似文献   

14.
薛琳璐 《天中学刊》2015,30(1):117-120
日本短篇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在其小说创作中有意识地采用了多种叙事策略,尤其对不同叙事视角的娴熟运用,为小说增添了耐人寻味的审美艺术效果。作者在《竹林中》采用了转换式和多重式内聚焦相结合的叙事视角,在《报恩记》中使用了转换式内聚焦,在《袈裟与盛远》中使用了多重式内聚焦,不同叙事视角的使用也为文本带来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刘熙载的《艺概》以语录体形式"概"言《史记》。在对《史记》亦文亦史的评断之下,从多个角度透视了它的文学特质。通过《史记》与其他文本的比较,关注《史记》文本的情感色彩,强化了《史记》在文学中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紫孜妮楂》是彝族经典宗教经籍,《巫师鬼女》是基诺族巫师重要的经书。同为宗教文学中人鬼相恋的叙事文本,对于人鬼恋的态度,《紫孜妮楂》中是否定的,彝族人要驱鬼、赶鬼;《巫师鬼女》中是肯定的,承认人鬼的结合。本文试从两个文本的情节结构方面分析它们的相似点和相异点,并从彝族和基诺族不同的自然环境、爱情婚姻观、宗教观等方面分析造成对人鬼恋不同取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当代杰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贺敬之诗歌创作的数量虽云不丰,但名篇倒是不少,《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梳妆台》《桂林山水歌》《西去列车的窗口》《雷锋之歌》等均为誉飞遐迩的杰作,其中《三门峡——梳妆台》,因其墨色壮丽意格独标而常为人引称。遗憾的是,对这首诗的解读,许多文章还存在着隔的通病。本文投以药石,试图对诗歌文本作若干疏通,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8.
《诗经》文本在远古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在语义上产生了文化断裂,影响到历代对《诗经》文本的接受与解读,而历代对语义缺失的诗本义的接受取决于历史的发展、生活的环境、政治的变迁以及时人的思想观念,因而对于同一文本的诗三百,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出于不同目的,就有不同的解读,表现出或侧重于政治经典,或侧重于文学经典;或具神圣色彩,或具世俗性;或以道学阐释,或以真情感悟的接受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同性恋蔚然成风,笔记、小说十分发达,因而涌现了众多的男风小说。以《弁而钗》、《宜春香质》为例,通过细读文本、对比不同文本,从文本价值期待及叙事操作等角度,探讨明清时期以男子与男子之间的爱情为题材的男风小说中温文尔雅、情意绵绵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20.
《瓦尔登湖》和《桃花源记》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两个文本,却演说着相似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