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笑话与幽默     
绝招大哥弄了一支甚重的自动步枪在家里,每逢大嫂发脾气,大哥总是二话不说,到旁边擦步枪去了。大嫂便吓得面容失色,一场内战还没开始,就结束了。我忍不住问大哥:“大嫂怕你杀她?”大哥很得意地说:“哪里,她是怕我自杀。”  相似文献   

2.
王艳 《班主任》2010,(10):55-55
我上高一时,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都很优秀,可是每次父母问我喜欢哪位老师时,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3.
小笛信箱     
问:尽管我每次考试的分数都是班上第一,但父母却从来不表扬我。他们总是说“学无止境”。得不到他们的鼓励,我觉得好累!(苗苗)  相似文献   

4.
赵凯 《家庭教育》2011,(11):28-29
孩子的疑问——父母是不是不爱 我 “爸爸每次回家就对着电脑,我跟他讲讲话,他也总是心不在焉的,说是还有很多工作上的事情要做。爸爸是不是不爱我了呢?为什么我和他讲话他那么不耐烦呢?双休日也总是加班不陪我玩,别的同学都可以和爸爸妈妈去少年宫、去公园,可我的爸爸却总是没空!”  相似文献   

5.
天下母亲     
绘丹 《师道》2005,(9):56-56
每次去探望父母,临别时,健谈的母亲总要我带上一大包东西,诸如奶油白瓜子、各色软糖、香浓辣酱等,都是我从小就爱吃的。“妈.这些东西超市里常有卖的,我就不拿了吧?”母亲说:“你忙得总是忘了去买,还是带上!”  相似文献   

6.
成长的故事     
从小时候起,每次我洗头总是需要“全家总动员”。我脸朝天躺在爸爸身上,爸爸用双手托着我的脖子,妈妈在一旁蹲着身子,给我涂洗发水,再用水;中,最后用毛巾擦干头发,累得满头大汗。每次我都感到很舒服,丝毫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  相似文献   

7.
薛燕  王春辉 《初中生》2007,(4):54-55
上初中后,我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每年春节回来一次,春节一过又匆匆忙忙地走了,留下我和外婆在家。平时只能给父母打打电话,我好想他们呀,希望他们能留在我的身边,可每次他们总是说“要到外面挣钱供你上学”。我还能说什么呢?他们出门在外也全是为了我呀。  相似文献   

8.
孩子的烦恼     
常见到大人们聊到不顺心的事的时候,会大发感慨,说:“如果我们是孩子就好了。”他们哪里知道,我们孩子“烦恼”的事多着呢!最大的烦恼就是学习。我已经五年级了,傍晚,你总是看到一个女孩在灯下默默地做作业,直到深夜,那就是我。每次单元测验,总是我最“伤心”的时候,我经常会独自品尝因粗心而被“打败”的滋味。看着别的孩子在广阔的田野上玩,那种感受谁能懂?有时候,我恨不得把妈妈买给我的练习本撕碎!谁能给我多一些自由呢?父母的关爱也会给我带来烦恼。我在学习上一有差错,他们不是冲着我发火,就是“冷着脸”不理睬我,每次搞得我心惊胆战…  相似文献   

9.
回头     
离家的前夜,空气中掺和着一丝沉重,隔壁传来父母的对话声。“哎,山儿越来越不恋家了,每次离家从来不回头。”母亲低声叹息道。“长大了总是要自己飞的。”浓浓的夜色中,父亲的声音有些伤感。听着他们的谈话,一种酸涩的滋味涌上心头。每次离家总想表现出年轻人义无反顾的执著,背着父母精心打点的包裹,大步向前,决不回头,仿佛这意味着洒脱,而我却从没顾及过身后的目光。天亮了,与往常一样,父母送我走出家门,离家的脚步却变得异常艰难。猛然间回头,才发现以前忽略的是什么。虽不能完全读懂父母眼睛里流露出的复杂的心情,但我能…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条内存,我在一台台式电脑里工作,但是我已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牌子,因为我健忘。我的上司是CPU 大哥,他是我们的老大。都说他是电脑的脑子,可是我看他的脑子实在是太小了,比我还要健忘。每天他总是不停的问我,某某页某某地址存的是什么?我总是不厌其烦的告诉他,可是不出一秒钟他又忘记了,又要问一遍。一次我说:“大哥你烦不烦,你就不能记住点有用的东西?”他说:“内存兄弟,我有苦衷啊,每天都在不停地做题,头晕眼花的,我也难啊。” 其实我并不愿意跟他计较,因为他脑子小,思维也很简单。虽然说他是我的上司,可是每次睡觉醒来,他连要干什么都记不得了,总是急急忙忙地找BIO S兄弟:“嘿!哥们,今天干什么来着?” S总是很不耐烦地把 BIO每天必做的工作说一遍,然后就去睡觉了。接下来就轮到我和C哥瞎忙了。 在机箱里的兄弟中,我最喜欢硬盘。他脑子大,记的东西多,而且记得牢。他说话的速度很慢,而且很少说错,这说明他很有深度,我这么感觉。CPU 也这么想,不过他很笨,每次都忘了硬盘是谁。开机自检的时候总要问:“嘿,那家伙是谁?”“ ST380021a!我总要重复一遍。 硬盘很喜欢忧郁,我觉得像他这样忧郁的人不适合做...  相似文献   

11.
问: 我父母去世后不久,我大哥也因车祸丧生,现在我大哥的儿子想继承我父母的遗产,不知道他的要求是否合法?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条内存,在一台台式电脑里工作,但是我不记得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牌子,因为我健忘。我的上司是CPU大哥, 他是我们的老大。都说他是电脑的脑子,可是我看他的脑子实在是太小了,比我还要健忘。每天他总是不停地问我,某某页某某地址存的是什么?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他,可是不出一秒钟他又忘记了,又要问一遍,一次我说大哥你烦不烦,你就不能记住点有用的东西?他说:“内存兄弟,我有苦衷啊,每天都在不停地做题,头晕眼花的,我也难啊。”其实我不愿意跟他计较,因为他脑子小,思维也很简单。虽然说他是我的上司,可是每次睡觉醒来,他连要干什么都不记得  相似文献   

13.
好想有个家     
每天早晨起床,叫醒我的总是闹钟;每次赶去上学,记忆中的动作总是锁门;每日的午餐总是开水方便面;每个黄昏,总是一盏台灯加一堆作业陪伴我直到深夜……近年来,父母双双外出打工,我成了孤独的留守一族。  相似文献   

14.
上二年级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是张老师。她总是面带笑容,每次见到她,总觉得她是那么的和蔼可亲。那时的我握笔姿势很僵硬,五根手指像鸡爪子,因此写出来的字歪七扭八,难看得很,就像“鬼画符”。为了这,父母可费了不少心思,有好几次甚至不惜对我动武。但是都没能治愈我的“顽症”。  相似文献   

15.
某校七年级正在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观摩课。舒缓的音乐,感人的图片,深情的引导,把学生带入了浓浓的氛围之中,纷纷举手畅言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含辛茹苦、任劳任怨、无微不至。这时,一个女生站了起来,说:“我觉得父母们如果真的活得这么累,当初何必结婚,又何必生孩子呢?”一语既出,满座皆惊,同学们很快就低声议论起来,“这叫什么话。”“太不孝了!”“她为什么每次发言总是喜欢唱反调?”  相似文献   

16.
万金家书     
考上中专以后,父母双双护驾,将我送到了学校。从此,我开始了异乡求学的生活。 第一次离家这么远,真的好想家。那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自己的思念贴上花花绿绿的邮票,让它载着我一起飞回故乡。每两周一封信几乎成了我固定不变的模式,我、总会收到如约而至的家书,一种和谐而安宁的默契很自然地将我与家拴在了一起。 每次开启同样的信封,心中总会有一种慰藉与归宿感,一如幼时投入母亲胸怀时的温暖,得到父亲赞赏时的欢娱。家书一般都是大哥执笔的。其实大哥待业在家,但总是以一种激励的口吻告诉我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要虚掷了时光。对于这一点,大哥有着深深的自责,自觉愧于教训我,却仍将希望寄予我这个现在家中唯一的读书人身上。“姊妹中,你是最小的,但我们相信,你是最棒的。”记得那时,读到这句话时,我有一种很优越的感觉,继而又被不安代替了。我想,自己若有负家人,那将会怎样呢?我不愿多想,也不敢多想了,只是不停地在内心激励自己,告诫自己:做最棒的,做最棒的。 有一回,收到了一特别长的家信,是三姐写的。平常  相似文献   

17.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三字经》中的这句话家喻户晓。意思是一个黄香的小孩子,只有9岁,在冬天的晚上,总是先帮父母把被窝温暖了,再自己睡,这是孝顺父母的经典故事,每次读到,我都很感动,很惭愧: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他是多么懂事,  相似文献   

18.
记得小时候,我们家里一来客人,我总是被父母喊出来,表演诗朗诵之类的小节目,我的父母和很多中国父母一样,总是喜欢强迫我为陌生的客人倒酒,并把这种举动,作为知书懂理必不可少的教诲方式。我从来没有问过自己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大多数时候,我总是不加思索地扮演给父母“装点门面”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我都上初中了,父母为什么还把我当成小孩子看待?无论我做什么事儿,他们总是不放心,一遍一遍地嘱咐,没完没了,真烦死我了!”“我的父母很固执,根本不听我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从走进校门的第一天,家里人便希望我考第一名。每次考试以后,爸爸总是问:“是第一名吗?”我总是惭愧地头。爸爸叹气,说:“你啥时才能考上第一名啊!”我很难受,开始沉默寡言了。希望是美好的,是女孩子鲜花开放的灿烂憧憬。想着爸爸的希冀,想着妈妈忧郁的眼睛,我年幼的心灵开始负重了,沉甸甸的,那是希望变成的一块石头。在班里,我是优秀的学生,可惜,考试的第一名总是可望不可及。六年的生活过去了,我没能轻轻松松。妈妈说:“女儿,别急,总有考第一名的时候。”我能说什么呢,我的眼眶湿了,含着热泪离开父母,到同学们羡慕的重点中学去读书。从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