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了恩施市板桥镇变电站附近的滑坡稳定性,并进行了滑坡综合治理设计。滑坡主要由强风化岩体组成,岩体结构面发育,天然状态下稳定性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外部触发因素(大暴雨)影响下,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失稳。结果表明,滑坡治理采取动态信息化施工设计,综合运用石方开挖与回填工程、板桩式挡土墙工程、锚索护坡工程、排水工程等措施,同时加强施工期间的安全监测和防治效果监测。  相似文献   

2.
对大路沟输油站典型黄土滑坡不良地质作用的勘察,分析滑坡及滑坡的稳定性,并提出采用折射CT成像技术勘察滑坡和Bishop简化条分法计算稳定性,对陕北区域黄土滑坡的勘察和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滑坡治理工程对于防止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因而,我们必须做好其施工及质量控制工作。通常,滑坡治理工作可分为以下阶段:进场准备、事前质量控制、事中治理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等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有不同的难点,所以解决这些难点,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水平,提升滑坡治理工程的质量,进而防范滑坡地质灾害的产生。本文从某中学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例出发,重点介绍了后锚式抗滑桩和锚杆格构梁这两种施工技术,由此得出了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的施工及其质量控制的一些有用信息,希望可以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4.
监测是掌握滑坡变形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对溪洛渡水电站辅助公路何家坪滑坡发生后进行监测设计,安装了裂缝计和雨量计对滑坡进行监测,记录了滑坡变形发展规律,并根据监测结果,提出了滑坡应急保通措施,为后期滑坡的治理和公路交通的恢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史贵章  白福 《青海科技》2008,15(1):57-60
滑坡是地质灾害中的主要灾害之一,发生频繁,危害大,合理地选择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是治理滑坡的有效手段.本文总结了抗滑桩、锚索等施工方法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其成果不仅能够有效地指导滑坡治理施工,而且对规范滑坡治理施工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该滑坡位于竹山文峰乡滚子岭村,南北长946米,东西宽835米,滑坡总面积47.7万平方米,对应急治理后的滑坡体进行监测。分析其作业依据、监测网布置、技术要求及安全措施,对该滑坡监测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西部山区高等级公路大规模持续建设,滑坡及相关地质灾害日益增多。本文主要针对陕西凤永高速公路凌丰沟滑坡综合治理方案、治理特点、治特措施及其治理后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对治理后产生的缺陷及治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预见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说明。对同类滑坡治理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毛里求斯Terre Rouge-Verdun连接路滑坡处理项目,为了监测四处高边坡在治理过程中和滑坡治理完成后的边坡稳定性,分别在每个区安装了测斜仪,定期进行监测,读取数据分析。本文主要介绍移动式测斜仪在本项目中监测边坡位移的实际应用。过对安装在高边坡上的测斜仪监测孔以每两周为周期的动态数据监测进行汇总,通过软件分析得到各个监测点随时间而变化的深度—位移曲线,并通过全站仪协助监测,了解边坡在该时间段内的位移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9.
施工双线隧道穿越软岩变形大的黄土地质围岩时,对开挖和初支结构变形的控制,关系到隧道掘进安全。文章以马家坡双线铁路隧道Ⅴ级围岩段施工为例,介绍了采用导向墙大管棚进洞施工、浅埋黄土隧道选择三台阶七步法开挖时把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监控量测工作纳入工序管理。工程实践证明,此施工方法有效,很好的约束了围岩早期变形,保障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黄土地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和一系列的人类工程活动使得该区域滑坡灾害频发。黄土地区气候条件干旱,黄土台塬不合理的灌溉活动,使滑坡灾害具有滞后性、群发性和频发性等显著特征。本文以焦家黄河大桥南滑坡群为例,分析了灌溉型滑坡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得出灌溉破坏黄土间力学结构并使地下水位上升从而产生滑动的结论,对滑坡后期治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广大水电建设者在与滑坡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开展科技攻关,总结出了一整套水电高边坡工程勘测、设计、施工新技术。在水利和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在处理高边坡的加固与治理措施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及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的加固和治理对于工程总体来说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山区公路深路堑施工易诱发人工滑坡,文章认为,应遵循勘察、成因机理分析、滑坡治理三个步骤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防治,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处治办法。  相似文献   

13.
现行规范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必须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观音阁滑坡在三峡水库蓄水不同工况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滑坡在蓄水和水库降落过程中整体处于不稳定状态。采用抗滑桩+挡土板+排水沟进行滑坡治理,即在175m高程处设置一排抗滑桩,根据滑带深度和下滑力的不同设计三种桩型,桩间设挡土板,桩顶设锁口梁,新建排水沟5条,包括两条纵向排水沟和三条截水沟,维修原公路排水沟。采用该方案治理后,滑坡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5.
范彬彬 《科技风》2012,(11):170-171
滑坡稳定性评价一直以来都是滑坡监测工程布置、防治工程设计及滑坡相关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确保杨柳垭变电站和当地人民财产的安全,本文对杨柳垭滑坡进行了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并进行了稳定性评价.采用剩余推力法计算滑坡天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由此揭示滑坡的长期稳定性与失稳风险.经技术、经济、治理效果等方面综合分析,给出滑坡的设计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6.
某滑坡稳定性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初步定为采取居民搬迁避让+监测\预测及预警措施对该滑坡进行治理,监测工作是该滑坡防治过程中的主要工作.本文从监测目的任务、技术要求、成果要求等分析了该滑坡的监测措施,并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甘地 《科技广场》2013,(10):213-217
公路滑坡治理对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保证交通畅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治理公路高陡边坡的措施有SNS柔性防护技术、喷锚网支护技术、抗滑桩墙体系等。而抗滑桩工程则由于抗滑桩具有适应性强、特别适用于滑面较深的大型滑坡,因有滑坡稳定性和地质环境干扰小、可多桩同时施工、工期较短、抗滑能力强等多方面的突出优点成为滑坡地质灾害治理中一种主要的方法。本文将介绍某公路滑坡的治理经验,阐述了滑坡的形成原因,重点分析了滑坡的地质情况,提出了”抗滑桩+削坡+锚杆支护+挡土墙+截、排水工程”的滑坡体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铜鼓县城郊林场滑坡是一个较典型的堆积体滑坡,滑坡位于陡坡上,公路切坡破坏了自然斜坡结构与力学平衡,在暴雨作用下诱发。滑坡前后缘变形活动特征明显,造成多栋房屋受损,且危及到下游县城安全,引起了省市领导高度重视,成为全省少有的几个专业监测点之一。本文分析了滑坡变形特征和形成机理,并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滑坡治理和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19.
该滑坡处于某库区,是一个潜在的滑坡变形体,稳定性差。以该滑坡防治施工期间和竣工后的防治效果监测、长期动态监测系统为例,分析了其设计原则及方案,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黑白水三级电站在首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大面积滑坡,经过认真地质勘探,对滑坡范围、深度、性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通过充分论证探讨比较后,最后采用重力式毛石砼挡墙进行滑坡治理,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