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赵元任一生共创作音乐作品100余首,其在五四时期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并未随波逐流而全面照搬西方音乐创作之技法,而是将西方音乐创作方法加以合理借鉴,并将自己所喜爱的中国传统音乐加以整合之后进行音乐创作。  相似文献   

2.
钢琴艺术起源于西方,在进入中国短短的两百余年时间里,尤其是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的钢琴作曲家不断吸收西方钢琴音乐的形式与技巧,同中国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不仅是对古代音乐进行延续,更在传统单音体系上发展出复音思维为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使我国钢琴艺术得到了不断丰富、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郑律成是一位杰出的、优秀的作曲家。他一生共创作了360余首音乐作品,在20世纪中国音乐史上谱写了光辉的、难以磨灭的篇章。本文通过对郑律成同志的革命事迹回顾及音乐创作的赏析来进一步解读这位杰出的作曲家、革命者。  相似文献   

4.
著名作曲家黄自致力于特殊时期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汇融合的尝试,创作出清唱剧、大型交响乐、艺术歌曲等体裁的音乐作品,对中国现代音乐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朱磊 《中国出版》2015,(3):63-66
20世纪20年代,为了在中、西音乐比较中更好地建构中国音乐文化,国人逐渐开始尝试较为系统地研究西方音乐历史,并陆续出版了种类不一的西方音乐通史专著。对此类史籍的研究不仅可以最大化地找寻早期国人对西方音乐研究方法与观念变迁的佐证,而且有助于发掘留学经历、学术思潮与早期国人对西方音乐研究之间的潜在关联。  相似文献   

6.
<正>赵元任(1892—1982),生于天津,祖籍江苏常州,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作曲家、文艺理论家,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和现代音乐学先驱"。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赵元任创作出深受群众喜欢的大量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前的作曲家或许只把构成音乐的基本材料当作抽象的"音"(tone)来看待,而20世纪以降的许多作曲家开始逐渐认识到具体的"声"(sound)的表现作用。在这一新的声音观念为音乐打开一幅新的图景之时,东方作曲家武满彻也贡献了其独具一格的"色彩"。文章着重探讨武满彻如何运用乐器的特殊演奏效果来实现音色的拓展这一该作曲家最为突出的特征,以期例证乐器新音色探索乃作曲家实现其作品独特表现力与"东方"特质的创作美学观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王莹 《兰台世界》2015,(7):80-81
马思聪,我国近现代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着重大影响,马思聪在一生的音乐生涯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他的音乐被称为"中国的声音"、"民族文化的新血液"。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60年代中期,台湾全面对外开放。随着经济结构的变迁,西方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东西方两种文化猛烈撞击。在强劲的西方思潮冲击下,台湾的传统价值观念和整个文化体系日益动摇。60年代的台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女性主义既有与世界女性话语相通的一面,又有由自己独特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而来的特殊规律,而对这种特殊规律的概括、归纳、总结,只能诉诸于中国本土的社会文本或文学文化文本.孙桂荣博士的专著《性别诉求的多重表达——中国当代文学的女性话语研究》就是这样—部书.如它的第五章"消费主义的话语挪用:‘后女性主义",便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思潮中的"后女性(权)主义"有着极大的不同.在西方女性主义历史语境中,"后女性(权)主义"有两种意涵,一是指西方20世纪60、70年代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以来的女性主义思潮,像卡浮、怀特的《后女权主义》就是以此来指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种界定则是西方第二次女权主义高潮之"后"的20世纪80、90以来的女性主义思潮,《西方后学语境中的女权主义》、《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西方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转型》 等著述采用的是这种界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是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萌芽、成长并且逐步走向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小提琴音乐传入我国之后,对中国音乐的风格、体裁和形式的丰富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创作题材上,和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大部分以爱国救亡作为题材内容。  相似文献   

12.
黄鹏 《兰台世界》2015,(5):102-103
20世纪是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萌芽、成长并且逐步走向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小提琴音乐传入我国之后,对中国音乐的风格、体裁和形式的丰富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创作题材上,和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大部分以爱国救亡作为题材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美国<纽约时报>为研究文本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该报对中国音乐的报道.独具一格的民族特色加之西方乐迷的音乐审美倾向使中国音乐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中国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创作既可以融入当代国际文化潮流又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新时代音乐.  相似文献   

14.
台湾歌手周杰伦和音乐作曲人方文山共同创作的"中国风"流行音乐,是一种极具中西文化融通意味的音乐形态。它基于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创意解读,并通过西方现代Hip—hop音乐、R&B曲风的动感演绎而呈现,随后又凭借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的多方介入而传播,最终借春节联欢晚会的影响力达到流行乐风潮的顶峰。其中,创作者敢于突破传统吸纳中西方文化元素作创造性诠释,传播者善于运用现代传播策略作整合传播,以及官方对于新生事物的认可和支持等,都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周丹 《编辑学刊》2021,(3):91-95
20世纪20年代被西方世界称为"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这是一个经济、文化持续繁荣的时期,它所涵盖的激动人心的事件数不胜数,因此,也被称为"历史上最为多彩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便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应运而生的.文章通过回溯100年前,即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图书出版,主要是音乐图书出版的状况,希望为音乐图书出版的未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乐改进的先驱者,刘天华的音乐美学思想成功地结合西方音乐创作技巧及表现手法,为繁荣及发展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开辟了新的路径。同时,刘天华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实践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及价值,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影响着中国的民族音乐事业。  相似文献   

17.
黎锦晖先生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吏上一位颇有争议且受到责难最多的音乐家.他是我国儿童歌舞剧的开创者、奠基人,开了这一领域的先河,又是音乐教育家,理论家.时至今日,对他在20年代创作的儿童歌舞音乐的价值及历史意义,学术界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并形成广泛共识.但是,对于他创作的流行歌曲,由于种种原故,尚处于基本否定状况中,本文仅就黎锦晖的音乐创作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阐述一点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8.
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其不仅仅是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典范,更是人类艺术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发明和创举.作为西方音乐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乐器,钢琴在传人中国之后,又经过不断的沿承和发展,在现代音乐发展的历程上树立了不朽的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的20世纪是社会大变动的世纪,也是人文社会科学成就辉煌的世纪。在中西文化大碰撞、大交流过程中,现代西方众多学术思潮大量被介绍到中国,促进了中国学术的长足发展。一些传统学科在新思想影响下开出了新的研究路径,一些新兴学科专业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中国考古  相似文献   

20.
江楠 《大观周刊》2013,(2):31-31
西方油画传入中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从16世纪初明朝第一次的油画记载,到二十世纪初五四运动油画的大量传播,至新中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得到普及推广,中国的油画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八五新潮”之后,中国油画呈现繁荣的景象并逐渐开始走进国际市场,在兼收并蓄的时候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播和创作的声音也更加强烈,油画创作中凸显出民族特征的重要性也目益显现,如何把握好民族文化和油画的创作,是当今中国油画创作中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