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静  庞敏 《青年记者》2020,(9):64-65
中外合拍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下,具有“国家相册”之称的纪录片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与电视剧、电视新闻并称为对外传播的“三驾马车”.纪录片的国际合作是讲好中国故事、把握国家话语权的重要途径,通过重大项目的国际合拍可以增加国内外行业交流、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强化中国媒体在国际业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是当前电视节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视频道收视率的重要支撑。对于电视剧国际贸易中竞争优势形成原因的研究多以美国为范例,认为国内市场规模与文化贴现的程度是决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所在。但这一结论无法解释韩国、中国的电视剧在国际市场的表现差异。作为对上述研究的修正,本文认为,在电视剧产业制度安排中,电视剧生产者的权益安排是电视剧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结构核心所在,不同的产制模式形成不同的动力结构,进而决定电视剧国际竞争力的大小。目前,国际电视剧的产制模式大致可以分为美国模式、英国模式和韩国模式,其中美国、英国模式为强调制播分离,而韩国模式强调制播合一。三种模式分别使用不同的权益分割技巧来分配市场收益和风险,为电视剧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不同的动力结构和国际市场扩张能力。对照上述三种模式的形成与演变,文章最后探讨了我国电视剧国际市场拓展乏力的病因,认为,国有垄断性播出平台和民营主导的竞争性制作平台间的收益分配失衡是制约我国电视剧实现海外扩张战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雯  陈荣辉 《新闻世界》2010,(8):215-216
电视剧是现代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塑造现代大众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最有影响力的工具之一。江西本土电视剧虽然在全国电视市场有一定影响力并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提高江西本土电视剧文化传播效果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本文从历史文化、美学符号等方面对江西本土电视剧文化传播战略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此寻求学界和业界对此课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是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熏染下,中国电视剧具有了其有别于其他国家电视剧的显著特征,本文试图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剖析出中国电视剧独特的审美特征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周莉 《视听界》2006,(3):28-32
电视剧作为电视内容产业的重头戏,近年来发展不断加速。2000年全国共制作完成电视剧7535集,2001年8877集,2002年9005集,2003年获得发行许可证的国产电视剧为10381集,2004年获得发行许可证的国产电视剧为10500集,2005年全国发行的国产电视剧超过11000集。收看电视剧,是当今中国百姓最经常、最普遍的精神文化活动之一。在国产电视剧的生产制作中,省级电视媒体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成立以来在电视剧生产经营中的实践与体会为主,对省级电视媒体电视剧生产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加以探析。发展现状省级电视媒体在电视剧市场发展过…  相似文献   

6.
电视剧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文化表意方式之一,对其发展分期的研究,是考察社会文化演变的关键参照系,历来受研究者重视.目前中国电视剧分期研究虽讨论热烈,但缺乏对各家学说的综合比较,从而阻碍着电视剧研究的深化.本文论述以1980年代为始,尝试系统梳理相关研究,从形式论角度讨论中国电视剧的演进,一窥其背后隐在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7.
<正>总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影视合作会越来越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11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影视作品在促进民心相通、深化文化交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影视作品上的合作会越来越多。据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与15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与新西兰、英国签署了电视合拍协议。近年来,中外媒体机构合作创作了一批丝路题材的影视精品力作,如中印合拍电影《功夫瑜伽》、中捷合拍动画片《熊猫与小鼹鼠》、中俄合拍电视剧《晴朗的天空》和中英合拍纪录片《孔子》等,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中国电视剧需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有政府主导、市场主导、网民主导、国际合作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当前,应当结合运用电视剧文化工程战略、精品战略、对外传播战略、电视节文化战略、类型化战略、明星战略、字幕组战略等多种战略,构建有效的传播渠道,形成有力的文化态势,扩大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9.
黎鸣 《现代传播》2007,(5):74-77
将宗教内容进行娱乐化、审美化表现是中国汉民族古典文学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在中国电视剧创作中也有一定的体现.本文结合对部分电视剧、电视艺术作品的分析,用哲学、历史视角,探讨了电视剧中对宗教内容表现的几个特点;同时对创作中出现的对宗教内容表现上的失真与疏漏也进行了一定的匡正.  相似文献   

10.
王昕 《现代传播》2006,1(1):81-84
电视历史剧是历史科学和电视剧艺术审美融合所产生的独特艺术样式。从文化诗学角度看,中国电视历史剧包括了以再现策略(侧重历史客观真实)和表现策略(侧重作者主观真实)创作的艺术作品。电视历史剧不同于一般“纯”虚构性电视剧的审美创造,它必须有基本的历史根据,要受到历史事实和历史原型的规约;但另一方面,没有充分的艺术虚构与审美构型,同样不成其为优秀的电视历史剧。所以,电视历史剧既要求反映历史真实,具有历史真实性;也要求对历史事实进行艺术的概括与加工,使电视剧具有高度的审美感染力。电视历史剧的本体特征,在于历史真实与电视剧艺术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文艺这一艺术形式在中国有着特殊的文化地位.可能在全世界.中华民族是最青睐电视文艺、最青睐电视剧的.迄今为止,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电视剧像中国的电视剧这般繁荣,也没有哪个国家的电视文艺晚会像中国的电视文艺晚会这样受众广泛.电视文艺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视传媒,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学艺术各个门类结缘所产生的新生的文艺形式,其特点是繁花似锦.中国的文学艺术传统,本身门类就很多.电视与戏曲结缘有电视戏曲,与音乐结缘有电视音乐,与小品结缘有电视小品……电视文艺晚会,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互联网凭借其强大的传输、交互、资源整合优势推动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影响了电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经过六十年发展流变,中国电视剧呈现着高度产业化、市场化特征。近五年随着政策法规的完善,经济、科技的发展,中国电视剧产业进入了新生长时期。面对中国电视剧市场出现的新现象与新问题,从业者应当运用产业思维指导电视剧的创作与传播。浙江华策影视集团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诞生、壮大,已经成长为业界领导者。本文在梳理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脉络,分析市场特点的基础上,将华策影视作为个案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产业研究法等研究手段,探析全媒体时代中国电视剧创作与传播的产业化思维。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电视湘军崛起的背景下,湖南本土制作或参与制作的以历史题材为主的一系列质量较高的电视剧,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湖南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表现体现了湖湘文化与历史想象的整合,形成了"沉雄顿挫"的创作风格.其创作的独特性既标志了湖南电视剧在国内电视剧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又为我国当今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经营,作为电视产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视台的整体经营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大本营,湖南卫视在电视剧经营方面却也引领了中国电视的潮流.  相似文献   

15.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电视剧生产和消费的大国.电视剧批评也成为二十一世纪电视文本解读中最可深入挖掘的部分.就目前的学术生态而言,总体上还是屏幕喧嚣、批评沉寂,电视剧批评还没有赢得核心的话语权,尚需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和历史化.我们应该回归到电视剧批评自身,以美学的和历史的标准,文本、作者和读者三个方面在对21世纪新十年中国电视剧批评梳理中思考中国电视剧和电视剧批评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张春兰 《传媒》2023,(6):45-46
中国电视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国际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为中国电视剧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内容和平台支撑,推动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从单片的商业发行向在国际互联网平台规模化播出转型。通过本土化运营、多语种翻译服务,中国电视剧在国际互联网平台实现破圈传播,进入到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成为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纽带。  相似文献   

17.
陈昕 《大观周刊》2012,(43):36-37
日本电视剧在中国的传播是研究中日两国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日本电视剧在中国传播历程的分析研究,从社会背景,传播过程,中国电视以及中国受众特别是伴随日本电视剧一起成长"80后"的受容等方面,浅谈日本电视剧的中国之路。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在短短的时间内由Web 1.0到Web 2.0又到Web 3.0,迅速实现了多次革命性飞跃.在电视的发展越来越打上网络烙印的背景下,按照网络的思维方式梳理电视活动的发展脉络,不但能够更好地体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趋势,更重要的是能够拓展电视活动思维的视野,用对新媒体所带来的新理念等新生事物的兼容并蓄进一步增强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此,可以作出判断,电视活动历史演变的脚步开始踏入3.0阶段.  相似文献   

19.
在6月中旬举办的第11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国际电视论坛上,来自中国、美国、瑞典、英国等国家和香港特区,台湾地区的行业专家就2005—2006全球电视行业的发展远景,电视剧市场,媒介品牌管理以及传媒人力资源管理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整个论坛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全球话题.第二部分是行业经验,由三个专场组成:1.电视剧专场《中国电视剧市场2005—2006》;2.传媒人力资源专场《传媒人力资源管理的国际经验》;3.媒介品牌专场《品牌管理之谜——频道(频率)的品牌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20.
董方 《青年记者》2012,(2):69-70
电视媒体是大众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电视剧是受众在接触电视媒体中最喜爱的内容形式之一.现在一般所讲的市场营销的概念即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宣传(promotion).那么电视剧的营销类别有哪些呢? 从1958年6月15日播出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开始,国产电视剧已经走过了50余年的发展历程,从开始的电视台单纯为了播出而拍摄,从保本到自负盈亏地主动营销,国产电视剧走过了跌跌撞撞的50余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