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作为长江上游文明中心的三星堆,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颗星辰。时隔30余年,成都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上新",相继发现黄金面具、龟背形铜挂饰、鸟型金饰片、金箔等重要文物。这次出土的文物,是否可以和30多年前出土的那些宝贝相媲美?三星堆这次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奇?  相似文献   

2.
廉锋 《世界发明》2011,(9):17-17
前段时间在北京落幕的第三届“黄金畅想”(中国)金饰设计大赛,不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体现了主题“变幻”,还从工艺、材质和设计方面再次引领了金饰的流行趋势。这些主题一致却风格变幻的获奖作品,带领我们进入金饰设计的美丽新世界。  相似文献   

3.
2003年10月24日,日本通信综合研究所发布的太阳地球环境预报说":太阳活动正处于由平稳转向活跃的状态,预计今后将更加活跃"。这时太阳表面出现大片的黑子区域。4天后的10月28日,太阳表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家正为设计中的巨型太阳望远镜选址。这一口径为8米的地面望远镜可望在未来20年的"探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巨型太阳望远镜计划推动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怀柔观测基地主任、总工程师邓元勇说,目前国内太阳研究界已经启动了"西部太阳选址"计划,  相似文献   

5.
2013年4月11日,太阳发威,爆发了M6.5级太阳耀斑,这是今年观察到的最大一次太阳耀斑活动。同时,还伴随着对地球产生了日冕物质抛射。NASA的科学家曾经预言,今年5月,我们会迎来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要狂飙了,要怎么样才能更好地监测太阳?这给科学家们提出了挑战。事实上,自2010年起,我国就启动了"西部太阳观测选址"行动,目的是为巨型太阳望远镜选出  相似文献   

6.
正它是宇宙中的"大块头",体积是地球的100多万倍;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很多行星、流星、彗星都得围着它转;它"岁数"很大,目前已经在宇宙中生活了几十亿年;它"呵护"着地球生长,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光和热;它偶尔也会"闹脾气",利用耀斑、黑子等"搞破坏"。它,就是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疑问的太阳。为了揭开太阳的神秘面纱,科学家们发射过很多太阳观测卫星和太阳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全球各地一直盛传着数千年前玛雅人的一则预言:地球文明将在2012年的12月21日消失,届时必定会发生太阳消失、地球开始发生极度摇晃的大剧变……  相似文献   

8.
资讯     
正拥有三个"太阳"的行星美国天文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设在智利的甚大望远镜,在半人马座发现一颗拥有三个"太阳"的行星。这颗行星编号为HD131399Ab,距离地球大约320光年,温度接近580℃,质量是木星的4倍。这是目前利用直接成像技术发现的温度最低、质量最小的系外行星之一。这颗行星的三个"太阳"在全年大部分时间里挨在一起,这种  相似文献   

9.
文摘     
正为啥猴年两头无"春"?从2016年2月8日至2017年1月27日,为农历的"丙申年",俗称"猴年"。专家介绍,所谓"无春"年是指在农历的一年中没有立春之日。由于立春节气通常在每年的2月4日,因此,"猴年"确实没有立春。2016年的立春在2月4日,而此时仍然是农历"羊年",2017年的立春在2月3日,但那时已经是农历"鸡年"了。所以,农历猴年没有"立春"这个节气。那么,"无春"是如何形成的呢?天文专家解释说,节气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制定的,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计365.2422天,当地球到达黄经  相似文献   

10.
太阳活动高峰又要来了。太阳醒了,它会不会毁灭掉信息化的文明世界,就像电影《先知》里那样?科学家们之间也在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1.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4,(5):47-48
正甲午马年"一年两头春"农历甲午马年将会出现我国传统历法中的"一年两头春"现象。按照传统的排序方法,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的具体时间一般都在阳历年2月4日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15度。那么,即将到来的甲午马年为何会有两个立春日呢?专家解释说,由于2014年1月31日开始进入农历甲午马年,而直到2015年的2  相似文献   

12.
《科学生活》2010,(5):84-85
猫腻一:明目张胆的"回扣""儿女都在外地工作,过年回不来。我们老俩口就商量着,去旅旅游。"张大爷和老伴带着这个想法随旅行团去了大连。回来后,张大爷纳闷了,旅行合同中所说的景点倒是走了个遍,可都是走马观花。一共两天时间,导游竟然抽出大半天的时间让游客在商场里度过。更可气的是,在一家导游指定的金饰店里,张大爷为  相似文献   

13.
资讯     
正"太阳轨道飞行器"升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合作开发的"太阳轨道飞行器"近日升空,开启为期近两年的赴日之旅。在这一过程中,探测器将借助金星和地球引力"荡出"地球等行星绕太阳公转的黄道面,从而得以首次在太阳的较高纬度给太阳南北两极拍照。探测器在黄道面无法有效观测太阳两  相似文献   

14.
童言趣语     
正哪个重明明好奇地问道:"青青,早晨的太阳与傍晚的太阳相比,哪个重呀?"青青:"不知道,你知道吗?"明明:"那还用说,当然是傍晚的太阳重啦。"青青:"为什么?"明明:"早晨的太阳轻得一个浪头就将它打到了空中,傍晚的太阳重得连大山都托不住。"  相似文献   

15.
UFO包围太阳?     
<正>2010年1月,"太阳附近发现大量UFO"这样一条惊人的消息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撩拨着UFO以及各种神秘现象爱好者的神经。很快有人据此推测"由数千地球大小的UFO组成的外星人舰队出现在太阳附近"。更有人把这和之前上映的灾难影片《2012》联系起来,揣测外星人要对我们的太阳做些什么。引发整个事件的是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的空间太阳探测器——STEREO拍摄的几张照片。在这些照片上,太阳周围有许多斑点,看起来像不明飞行物。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我国科学家在太阳高分辨力观测领域屡创佳绩:2016年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制了当时世界上通道数最多的太阳大气多波段层析成像系统;2020年初,该所又成功研制了中国首套2米级太阳望远镜。这也是美国4米太阳望远镜DKIST正式运行之前国际上已建成的最大口径太阳望远镜。如果太  相似文献   

17.
2011年6月26日,当今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太阳能飞机——"太阳驱动"号在第49届巴黎航展上成功进行了20分钟的飞行展示。就在大约一年前,这架飞机曾创造了26小时零9分钟昼夜不间断飞行的记录。"太阳驱动"号的成功,让人们对太阳能飞机刮目相看。随着石油等地球上传统能源的衰竭,以及传统航空燃料废气排放对人类生存环境威胁的  相似文献   

18.
正"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很多人小时候,都唱过这首儿歌。只是,在一批批科学家们的努力下,"人造太阳"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科学模仿的"人造太阳",是一种通过可控热核聚变形成的清洁能源,它可以有效解决世界能源紧缺问题。目前,全球科学家们研究实现可控热核聚变的路径主要有两种:磁约束聚变和惯性约束聚变。在惯性约束聚变的道路上,雷洁红已经默默地走了14年,也许"人造太阳"真正实现还需要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9.
科学历程     
正1981年7月7日——太阳能飞机第一次飞跃英吉利海峡1981年7月7日,一架名为"太阳挑战者"号的太阳能动力飞机飞过了英吉利海峡。这架飞机从巴黎西北部科迈伊森-维克辛起飞,以平均每小时54千米的速度完成了航程290千米的旅行,最后在英国东南海岸的曼斯顿皇家空军基地着陆。保罗-麦克里迪是"太阳  相似文献   

20.
日晷的计时原理 立竿可以测影,测影可知时刻,这就是最简单的日晷计时原理. 要搞清楚日晷为什么能够计量时间,首先需要知道一些必要的天文学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地球与太阳的关系.我们知道,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还在以地轴为中心轴不停地自转.公转一周为一年,并产生了四季,自转一周为一天,并产生了昼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