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满洲在明北部边塞迅速崛起的同时,其内部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以先祖遗甲十三副集数十人起兵,自称"淑勒贝勒"。不数年,统一建州,吞并哈达,其势日壮。万历三十四年十二月,蒙古内喀尔喀五部尊称其为"淑勒昆都仑汗"。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正式受部众推举为"庚寅汗"。"汗"本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柔然、突厥、回纥、蒙古使用过的酋长尊号。自明末哈达部王台称汗以后,"汗"成为女真社会中凌驾于各部显贵之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努尔哈赤称汗初期,不仅亲  相似文献   

2.
《满文老档》是以满文书记的记事性档册。它是研究清入关前满洲社会、后金汗国的兴建、扩张以及满族语言文字发生、变化的第一手材料 ,具有重大的价值。《满文老档》有原本与重抄本之别。原本成于清入关前。明万历二十七年 (1595年 ) ,额尔德尼等奉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命创制满文 ,此即无圈点的老满文。满文创制以后 ,后金汗国的记注官遂以该种满文来记注当时的各种活动。这些记录作为后金政权的官方文献保存下来 ,形成记事性的满文档册。这些档册以记事为主同时也选录公文、案牍的内容和抄载其它档案的资料 ,内容宽泛 ,载记全面。但由于这…  相似文献   

3.
足迹     
《兰台世界》2014,(Z4):29-30
<正>辽宁省境内的赫图阿拉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出生地,也是他称汗建立金国(史称"后金")立为首都之地,后又移都辽阳(称为"东京")和沈阳(更名为"盛京"),改国号"大清"。清军入关后,盛京成为陪都。在这里,就有了后金和清朝形成的太多的史料和文献。如今,辽宁省档案馆便得天独厚的承继了这些珍贵的档案。早在清亡之后,这些档案历经了民国、日伪等时期,曾有国人在此整理翻译出版,如汉译《满文老档》。伪满洲国时,日本人为其统治中国的施政需要,到东北各地搜集了大量历史档案,并翻译出版,如影印并日译《顺治年间档》、影印清朝《实录》。  相似文献   

4.
白丽 《兰台世界》2012,(8):35-36
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制满文后,满文一直是清王朝的"国语"、"国书",满文档案对于研究后金和清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国现有满文档案的利用作一综述,以期人们进一步了解满文档案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5.
上架新书     
正《努尔哈赤全传》本书是阎崇年先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再现了清朝开国的宏阔历史和清朝第一帝努尔哈赤的传奇人生。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统一女真诸部,创建八旗,制定满文,建立后金,进而袭抚清、克开铁、占沈辽、下广宁,开创出清朝三百年基业。努尔哈赤既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又埋下了"光宣哀世"的基因。努尔哈赤在南有大明、西有蒙古、北有叶赫、内有政敌的不利情况下,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内外对手:胞弟  相似文献   

6.
浅论佟养性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元天命。经过十余年征战,他把分散的女真诸部统一起来,建立了以女真族为主的后金政权。1627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即位,改女真为满洲,改“后金”为“清”。他继承其父开创的事业,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进一步除旧立新、加速改革、创立新制,促进了满族社会的进一步封建化,使其成为直接威胁明政权对中原地区统治的强大的势力。  相似文献   

7.
《满文老档》是用满文编修的档册。记载了清初有关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族、外交乃至宫廷生活、民情、风俗、天文、地理、气象等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努尔哈赤、皇太极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和八旗兵制,夺取了明朝的辽东地方,统一了东北地区,进而率军破明北部边界进入内地,在山东、河北境内与明兵作战,骚扰京师周围各城镇屯堡,以  相似文献   

8.
<正>《满文老档》是指记录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至崇德元年(1636)间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代崛起过程中军政大事的编年体史书,是用满文书写的清代最原始的史料长编,是研究清前史的第一手珍贵史料。《满文老档》有原本和抄本之别。原本形成于清入关前,采用明代旧公文纸或高丽笺书写,纸张长短宽窄不一,当时并未题有  相似文献   

9.
背景资料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二十五岁时,为报父、祖之仇,以十三副先人遗甲起兵,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五十八岁时在赫图阿拉城(即兴京)建立了女真少数民族政权--大金(史称后金).六十岁时正式开始向明朝宣战.短短八九年间,明朝在辽东辽西的军事重镇大批落入后金军队之手.  相似文献   

10.
<正>清代起居注制度,始于康熙年间。清入关以前,已有围绕后金汗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的言行、按时间顺序用满文逐日记载的记事性档册,也即现存的《旧满洲档》。其记载形式早期多为事后追述,从天命六年起基本形成了按日记事的方式~([1])。但是正如乔治忠先生所说,清入关前的这种记事性满文档册"内容广泛庞杂,不仅记录君主言行,而且举凡战争过程、族内纷争、经济生活、民情风俗、对外交涉、臣僚事迹等等无不收载,是入关前  相似文献   

11.
国博藏《后金覆育列国英明汗努尔哈赤委任靖安堡住民孟安邦为一堡千总管理新旧人民敕谕》《后金天聪四年七月十一日金国汗黄太吉与海岛刘兴治等告天盟书》《后金天聪四年金国汗致朝鲜国王书》《后金天聪十年二月初二日金国外藩各蒙古贝勒奉朝鲜国王书》等,原藏盛京皇宫崇谟阁,极可能是《汉文旧档》原件。其中前两件,清末锡良跋认为分别是清太祖、太宗手书。笔者考证认为:二者系1900年沙俄军侵驻盛京皇宫两年间流出,金梁"以重金得之外人手"。《勅谕》为天聪八年三月初一日颁,与太祖无关。它们作为乾隆三十二年"奉旨交出由内阁查进旧档案一匣"中旧物,当时乾隆帝并不认为是太祖、太宗手泽。140多年后的锡良不谙清初档案文书,题跋不具文物鉴定意义;应为时任文馆官范文程及其属下"撰拟"汉文底本,蕴含明清兴替之际重要历史信息,依然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2.
何博  李旭 《兰台世界》2015,(8):142-143
对读《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满洲实录》和《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辅之以《满文老档》等"档案",可以发现太祖实录存在"隐讳"努尔哈赤征伐乌拉布占泰的问题。《满文老档》等"档案"为我们提供了较为"原始"的信息,使我们能够钩沉出那段欲为"隐讳"的历史及其轨迹。  相似文献   

13.
满文文献的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599年努尔哈赤命人创制老满文到清朝覆亡300余年的历史中,满族同胞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满文文献.吴元丰将满文文献分为档案、图书、碑刻等三类[1].赵令志认为:"按书写形式分,可分为老满文文献和新满文文献;按时间分,可分为后金文献和清朝文献;从文献形式上分,可分为文书档案、图书和铭刻等;按文献内容划分,则可分为历史文献、语言文献、文学文献、翻译文献、宗教文献、军事文献、地理文献、医药文献和自然科学文献等."[2]下面就满文文献的相关问题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丹白桂(烟草dambagu满文音译),源于美洲,印第安人热衷吸食,哥伦布将其带入欧洲随后传播世界各地。烟草通过两个渠道几乎同时传入辽宁:其一,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汗国的天命三年(1618),祭天发布著名的"七大恨"檄文,罗列明朝政府欺凌女真各部的七宗大罪,正式向明朝宣战。明朝征调广东军队镇压努尔哈赤,烟草随广东军人而至。其二,葡萄牙人将烟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的《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十四辑,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本辑选编了七个题目的档案史料,其中天命十一年十月至天聪四年十一月间《盛京满文逃人档》105件、崇德年间《盛京满文清军战报》满文木牌28支,纸写档案105件,以及崇德年间《盛京吏户礼兵四部文》39件等三组史料,是从馆藏满文档案中选译的,另四组史料是《康熙四十六年九月记注档册》、《乾隆年间治理湖南苗疆史料》、《咸丰八年顺天乡试科场案》、光绪二十九  相似文献   

16.
乔治忠先生编纂的《清文前编》历经寒暑,已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对清朝入关前文献搜集整理的一项重要成果。一、清朝入关前文献概况清朝于17世纪初兴起于辽东半岛,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沈阳称"天命汗",建立金国(史称后金)。1636年,其子清太宗皇太极改汗称帝,又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清朝入关以前,历经太祖、太宗两朝,在几十年的军政活动中,形成了数量可观的文献资料。保存至今的主要有满、汉文档案和太祖、太宗实录。  相似文献   

17.
一、三姓的由来依兰古称三姓。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经营三姓地方,清天命元年(1616年),世居钦得蔺(今抚远勤得利)地方,使犬部赫哲人努业勒氏族(卢氏)接受后金招抚,其始祖吉尔苏,“率族云从”“始居虎尔哈河(今牡丹江)之乌斯浑屯(依兰附近),经太祖高皇帝编入镶黄旗佐领属下”。  相似文献   

18.
清宁宫是盛京皇宫中帝后居住的场所,建于1627—1632年,其时后金政权尽管历经天命汗努尔哈赤、天聪汗皇太极两位大汗,已经存在了十年,但宫廷制度仍处于草创阶段,宫殿建筑只能从原始部落联盟最高首领的住宅演变而成,因此清宁宫的建筑空间布局中体现了诸多满族民俗。  相似文献   

19.
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五月,清太祖努尔哈赤将后金的国都由萨尔浒城迁到辽阳,并在辽阳城东太子河右岸,距城五里的新城村,新建了距今三百多年的后金国都——东京城。对于后金迁都辽阳,在新城建都的原因,本文拟就从后金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以及辽阳城的地理、政治、经济和交通上的重要地位等诸多方面作以探析。  相似文献   

20.
查弼纳奏报查抄李煦家产及审讯其家人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曹雪芹家世及李煦家世盛衰的档案史料,本馆曾先后公布过多篇。它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世和“红学”的研究,起了一定作用。现从馆藏内务府满文《上传档》中,译出雍正二年查抄李煦家产并审讯其子李鼎及家人钱仲璇、沈毅士等人的有关史料,予以公布,供清史和“红学”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