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善治是经济和社会管理领域的重要理念,近年来日益被运用于国家公共组织治理,并依此探寻公共部门的治理路径。大学是知识型公共组织,大学善治的提出缘起于社会善治和国家善治。善治语境下大学治理以正义和效率为价值选择,善治的合法性、法治性、透明性等实践特征有利于促进大学办学正义,与此同时,其责任性、回应性与包容性等则是效率生成的重要保证。基于这种认识,文章提出了大学善治的实现路径,即进一步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搭建对话平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术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新型院校,亟须构建起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为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职业技术大学现代化治理体系是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高质量治理生态体系,涵盖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制度、治理文化等要素,具有融合性、发展性、创新性、智能化的特征。职业技术大学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面临着治理决策缺乏科学理念指导、多元治理主体内外融通受阻、治理制度难以适应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治理文化桎梏于行政文化等诸多问题。学校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优化现代化治理体系:一是树立数据驱动决策的院校研究治理理念,保障科学决策;二是优化多元相关利益主体治理结构,形成治理合力;三是健全职业本科学校治理制度体系,规范治理行为;四是打造职业技术大学特色治理文化,强化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3.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生向度涉及共生价值取向、共生动力机制和共生实践路径。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生价值取向,不仅指向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而且指向促进教育生态系统的共生发展,以及促进人类、自然、社会和文化的共生发展。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生动力机制,既包括历史沿袭中的现代化动力,也包括客观现实中高质量教育亟需的治理动力,还包括面向未来教育的创新动力。这三种动力并非孤立存在,其能形成复合整体的共生动力机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生实践路径主要包括:以共生现代性理念为引领,追求“共治”和“善治”的共生治理,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协同创新合力进行赋能。  相似文献   

4.
大学内部治理变革承载着调整政府与高校边界、激发高校创新活力、推进依法治校、落实教育综合改革、体现大学"中国特色"等现实诉求。概念内涵上,治理体系是以大学"善治"为目标,以大学精神彰显、活力激发、绩效提升为导向,以民主参与、协商共治为理念,以制度体系为保障的大学秩序体系;框架要素上,围绕权力、权利、利益形成的"结构体系"是治理体系的抽象本质,"价值-制度-行动"体系是实质内容;治理体系的功能影响体现在价值体系、制度体系、行动体系等诸多方面。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的构建需遵循以下原则:体现中国特色、尊重大学规律、兼顾开放性与耦合性、追求有效治理、平衡稳定性与动态适应性等。大学内部治理体系构建的策略路径需理顺内外部治理关系、完善运行规程、优化资源配置、涵养治理文化。  相似文献   

5.
新西兰于2020年实行职业教育改革,开启了本国职业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新篇章,实现了该体系下各主体治理能力的提升,促进了体系内部协同治理的效能释放,助推新西兰职业本科教育质量提升。以协同治理综合分析框架为参照,具体分析新西兰职业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内部的协同动力,即多元协同治理的组织架构、动力机制与功能整合机制,进而讨论质量保障制度框架下各主体的协同行动,明晰各主体自身治理角色的转变及治理实践行动,围绕新西兰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动态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倪娟 《江苏教育》2023,(36):30-33
梳理基础教育治理体系的内涵要义,研判高质量基础教育治理体系构建的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有助于揭示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一般规律。高质量基础教育治理体系的建设重点应在于实现规划理念的革新图治、坚持本土原则的治理取向和达到放管结合的动态平衡等方面。重塑教育治理理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多方共治能力、研创教育治理工具、健全教育治理机制、完善教育治理制度以及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是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治理体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经济社会的发展正推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持续深化,大学治理的现代化已成为重大的时代命题。依法治校是实现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要构建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以保障大学自治,实现办学自主权。要以法为据,以大学章程和内部制度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大学内部治理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包括科学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治理形态和先进的教育制度等要素。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要构建以高校为主体,全社会共建共享的高校治理组织形态,完善协同发力的教育制度,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理念、方式和制度的系统性变革。  相似文献   

9.
制度是经济或法律领域正式和非正式的系列规则,拥有高度发达而成熟的制度文明是现代化国家必备的本质特征和重要体现。善治的目标就是有效地降低各权力主体间的交易成本,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大学善治是大学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大学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善治必须以良好的现代大学制度为基础。中国大学行政控制的治理模式体现了高度行政化的大学治理体系特征,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大学的整体治理能力。实现大学善治就必须重构大学治理结构,进行现代大学制度创新,体现现代制度文明,实现高等教育领域公共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受路径依赖的影响,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未能处理好办学传承与转型变革诉求之间的关系,导致其发展处于老牌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夹缝中,面临进退两难等系列困境。依循旨在提升内部效能的组织发展理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完成内外两个"适应",在提升效能和共同发展的规约下,以大学章程为纲领,完善学校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实现现代大学治理的理念重构;建立基于内涵发展的行政管理运行体制,提高大学自我治理能力;构建基于学生专业成长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及教学运行设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基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师资队伍"四维一体"成长模式和教职人员晋升、流动与退出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施以质量保证和绩效问责为关键词的内部治理结构调整等,提升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1.
学生参与是现代大学内部"共同治理"的应有之义,其合法性在于它能够为大学内部"善治"的实现提供积极的输入。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学生观和制度安排是影响学生参与大学内部"共同治理"的主要因素;学生参与是一种有限的参与。当下,虽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了大学内部"共同治理"中,但总体上学生参与仍处于理念呼吁阶段。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要保障学生有效地、合理地参与大学内部"共同治理",必须从学生观的更迭、适切的制度与机制的构建及学生参与能力的提升等三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2.
借鉴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分析我国大学内部治理制度的变迁经历了国家控制的内部治理探索期(1949-1977年)、初步自主的内部管理建设期(1978-1997年)、法人治理的依法治校完善期(1998-2012年)、多元治理的多元共治建设期(2013年至今)等四个阶段。政治体制与政策、经济体制与环境、文化观念与认知、行动者等因素构成了影响制度变迁的深层结构,关键节点与路径依赖塑造了断续相接的制度变迁历程,制度变迁呈现出从国家控制到多元共治的演进逻辑。未来,应把握当前制度发展阶段特点,推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的有序运转来构建大学善治格局,与外部治理制度协调推动现代大学治理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大学是复杂的非营利性专业组织,也是需要不断进行治理的高度制度化组织,其内部治理结构的持续完善是回归大学自由本质的核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推进已经成为当下大学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在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制度引领下,完善制度保障体系、规范行政权利机构、配置权利制衡机制,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是我国大学发展的实践旨归。  相似文献   

14.
质量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内部保障体系的构建与优化关系到地方本科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当前,湖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运行实践还存在以下问题:部分院校对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缺乏足够重视;质量制度、质量控制标准与评价体系可操作性不强;质量文化意识有待加强;内生动力需要充分激活等。新时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可围绕五维度,完善质量管理规范;打造五载体,强化质量文化引领;践行五融入,厚植全员质量意识;优化一平台,形成内部质量保障闭环,从而为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效的保障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实现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等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的核心目标。大学内部治理的变革与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要着重突出大学作为治理主体的重要地位,构建科学决策、权力制衡、学术治校、民主参与、有效监督的大学治理结构,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建立基于治理过程控制,由内部评估和外部监督构成的内部治理自律机制。实现路径则在于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师资队伍、资源集聚、资源配置、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
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主要因素,理清内部治理结构的机理和关系是一个重要课题.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其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高等职业院校要在坚持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前提下,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现代大学制度基本规范为引领,结合自身的教育特性,从组织构架、权力结构、运行机制上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推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学校内部治理作为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立足新时代,学校内部治理就是充分利用和发挥国家教育治理释放的办学活力,通过学校运行机制、教师发展模式、课程资源配置模式等创新,高质量达成学校育人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既要符合时代要求和学校文化传统,又要指向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实现。学校内部治理现代化,需要以“学生发展”为起点,凝练实践路径的治理价值、建立规范的学校运行制度、建立高效的教师发展机制和丰富的课程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牢牢抓住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抓住了通过深化改革加快新时代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重构的关键一环,为高校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高校应坚持破立并举,建立并逐步完善高校内部评价实现机制,探索、重构科学的,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内部评价制度,促进教育要素、办学要素优化配置与效能转化,助力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内部治理和教学诊改就其内容看,具有共同的理念认同、价值主张和实践路径.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既离不开职业院校内部治理的强化和完善,也离不开教学诊改的推进和深入.内部治理与教学诊改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能相辅相成、互助互补,通过内部治理的完善,可以形成健全的教育教学制度、组织、运行体系;教学诊改的深入推进,则能优化内部治理的制度环境、工作基础,建构工作机制.二者效能的整合发力,可进一步提升工作绩效,加快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行进步伐.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科研要立足中国国情和教育科研的内在逻辑,寻求“善治”的新路径,实现治以为善。基础教育科研“善治”要构建包括治理目标、治理价值导向、治理理念、治理视角、治理方式和治理机制等维度的方法论框架。基础教育科研“善治”的行动路径是:强化全局性、可持续性的治理方向根基,以人文价值引领科研行为趋向;增强服务式治理建设,迸发科研主体的内生动力源泉;保障治理功能的充分实现,构建研用一体的长效转化机制;搭建大数据科研系统管理平台,实现教育科研治理智慧化;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式参与,渗透治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