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当人们看到一张好报纸,读到一篇好文章,人们所赞不绝口的总是作者的才华,记者的出色.有多少人知道是谁编辑的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在这些报纸的制作过程中流下了多少编辑的汗水,融进了多少编辑的智慧.  相似文献   

2.
不论在哪个国家与城市,游乐园正在渐渐成为城市地标。拿北京来说,北京游乐园、石景山游乐园都曾是人们心中的梦幻乐园、童话  相似文献   

3.
战争在阿尔及利亚已经进行了两年了。这虽是一场战争,但是人们不敢以战争来称呼它。不管是战争也罢,“绥靖行动”也罢,鲜血总是在流,人总是在被轰炸和机枪射击所破坏坏的回教寺院的瓦砾场上死去,而老人、妇女和儿童的尸体却总是来不及加以埋葬.  相似文献   

4.
沃尔特@迪斯尼公司由沃尔特@迪斯尼和他的兄弟罗伊@迪斯尼于1923年创立.公司在全球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6月17日,运行了20多年的北京游乐园正式停业了.北京交通集团并就公交站名"北京游乐园"更名,向市民征集意见.经过"Pk",同意保留现站名的1106票,更名为"龙潭湖公园"的1123票.经研究,决定将北京游乐园站改名为龙潭公园站,考虑到市民的心理因素,现站名保留三个月,2010年10月开始启用新站名.这样北京游乐园就将彻底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6.
美国电视新闻的标杆人物、被誉为"美国最受信赖的人"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金牌新闻主播沃尔特·克朗凯特,7月17日晚去世,享年92岁.  相似文献   

7.
江南往往让人联想到无比浪漫的气息,宋代江南求子文化便是增添这种浓厚气息的因素之一,而雷峰塔在那个时代总是不能脱离这样的话题.其实江南早就有向神灵求子的现象,围绕雷峰塔而展开的求子话题,更是那时人们所津津乐道的.  相似文献   

8.
大凡一本书在手,人们总是急匆匆地阅读书的主体部分,也就是这本书的基本内容所提供的知识、信息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公历元旦和旧历春节常常都在这种喜庆的气氛中比肩接踵而至.人们在忙碌中期待,又在期待中忙碌.对于来年,总是满怀希望.办刊人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0.
2009年7月17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前新闻主播沃尔特·克朗凯特与世长辞,享年92岁.他是美国新闻界的传奇和偶像级人物,是完成"播音员"向"主持人"角色转变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1.
运动拍摄的出现和人们接受是因为它符合人的观察事物的习惯所形成的,即人们的视线总是追逐引起他兴趣注意点而移动。运动拍摄的运动路线的指向,正好代表人们  相似文献   

12.
我不知道有多少年轻的传媒人是从罗纳德·斯蒂尔那本厚厚的<李普曼传>里寻找到梦想的种子的. 19岁那年春天的一个早上,哈佛大学二年级学生沃尔特·李普曼听到有人敲他的门.他打开门,发现一个银须白发的老者正微笑着站在门外.  相似文献   

13.
沃尔特·克朗凯特(Walter Cronkite)是美国众所周知的电视记者,电视界的一位"明星".他主持过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三十分钟《晚间新闻》节目,每晚约有两千万人收看.一九七二年他随尼克松访华,他每天从北京把总统访华新闻,通过通讯卫星传送到太平洋的彼岸.一九八一年五月,又第三次来华采访."他能变幻风云"在美国,三大广播公司几乎垄断了全国电视网,而在黄金时间播放的新闻节目及其主播人(评论员)尤其受人注意.主播人每天要和几  相似文献   

14.
沃尔特·迪斯尼:米老鼠形象的创造者尖嘴猴腮无孔不入居于阴暗且总以偷盗为生的老鼠无疑是人人都讨厌的家伙。中国的习语“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便是最切实不过的例证。但是,在富于创造性的美国艺术家迪斯尼手里,老鼠的形象第一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迪斯尼第一个把老鼠从阴暗潮湿的角落里请到了光彩夺目的聚光灯下,算是给老鼠家族“平反昭雪”,以米老鼠为核心所创造的一系列动漫画形象,经由无数集节目的蹦蹦跳跳上天下地的折腾,终于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在大人小孩子的一片欢呼声中,老鼠毫不害羞地走上了时代的大舞台,一跳八十年。动画片制作人沃尔特·迪斯尼,1901年出生在美国芝加哥,后随父母迁到坎萨斯附近的一家农庄定居。沃尔特  相似文献   

15.
《出版经济》2006,(2):26-27
使命感是一种促使人们采取行动,实现自我理想和信仰的心理状态;是决定人们行为取向和行为能力的关键因素.历史证明,具有明确使命的人,总是领导和凌驾那些没有使命的人.具有确切使命的人,领导那些没有使命的人;你若是没有自己的使命,你便会存在于别人的使命当中.大多数人因为没有明确的使命,只能过着得过且过、受人操纵和摆布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谈编辑的素质汪海燕一张好报纸、一篇好文章的出现,人们所赞不绝口的总是作者的才华,记者的出色。有多少人知道是谁编辑的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在这些报纸的制作过程中流下了多少编辑的汗水,融进了多少编辑的智慧?编辑的工作是为作者、读者服务的...  相似文献   

17.
水墨动画与戏曲审美想象空间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时期以来,以水墨动画为代表的新技术频频出现在戏曲电视片当中,从戏曲栏目片头到大型戏曲专题片中的特技,戏曲水墨动画的出现总是能够让人眼前一亮,这种新的视觉艺术组合方式形成了惊人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姣姣 《青年记者》2012,(33):82-83
1922年美国政论家沃尔特.李普曼提出"拟态环境"后,该概念逐渐被引入新闻传播研究领域。李普曼认为,人们的精力与注意力有限,大部分时候只能通过新闻媒介提供的信息了解超出自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但新闻媒介提供的信息是对象征性事件进行选择、加工及重构的结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产生了7位外交部长,他们在外交舞台上各具特色的表演,为我国在世界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政治地位。三言两语就能解决复杂的外交问题,又可以在笑谈间使挑衅的对方尴尬难堪。诸如一位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在美国,人们总是仰着头走路,在中国,为什么人们走路总是低着头?”周总理回答:“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嘛!”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根据一定的道德规范体系、价值观念评判着别人的或自己的行为。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中,吸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