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置悬念是设疑的一种重要方式.悬念是引起人们对事物关注的情境,置身于这种情境,学生渴望获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答案.产生非知不可之感.课堂教学中若能巧妙设置悬念,则可"一石激起千重浪",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火花.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采用不同的方式设置悬念.  相似文献   

2.
<正>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常常出现教师提问后学生不感兴趣、不愿思考的现象。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悬念就是引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索",是课堂的"思维引擎"。一、利用悬念巧妙设疑,引发学生想象力在教学中,恰当地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想象,拓展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掌握所学内容。问题设计应有思维含金量,答案应有开放  相似文献   

3.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享受思维,前提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思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如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和"点燃"?一个重要的途径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以课堂教学设计引发学生思维,这是格致初中数学教师都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少,在此呈现几例,从中领略学生如何在教师教学设计的引导下敞开思维、享受思维的教学之道。一、呈现教学案例例一:几何教学中的"猜想"几何教学中的"猜想"是教师预设的一项重要教学设计,也是学生启动学习、激发思维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正>曾经听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句话,说明数学对发展学生智力极为重要。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呢?我认为善用课堂"矛盾"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得好:"思维自疑问开始。"教师精心的点拨及循循善诱启发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建立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地方似乎是存在"矛盾"的,譬如思维的矛盾,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老师如果抓住这些矛盾,及时设置疑问,用这些矛盾点让学生产生疑惑,引发他们解决矛盾的  相似文献   

5.
设疑提问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思维火花,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设疑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达到理解和记忆课文的目  相似文献   

6.
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刘红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求知火花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先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  相似文献   

7.
<正>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教师应发挥聪明才智,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巧妙的问题设计,使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在互探互究、互教互学、互议互辩、互帮互助中摩擦出思维的火花。试以"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学生的思维激发问题。一、点燃发散思维的火花,感受民主决策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等,它是由某一中心向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辐射,从而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牢牢抓住课堂提问这一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在教学中,设置悬念,即向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发挥电教优势,精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0.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师生互动和推动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数学课堂教学流程进展的情况、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精心设疑,使教学过程在师生的默契配合下,向充满悬念、令人激动的未知旅程挺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展开积极的探究,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学习中的创新意识首先表现在质疑上。常有疑点、常有问题 ,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我们知道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如果能有意识地设置问题和悬念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起学生质疑 ,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现在的数学教学模式 ,多是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接受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 ,缺少独立性 ,没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机会。整合教学法是以教学单元为单位去整…  相似文献   

12.
一、导入中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良好的开端设计,能使课堂教学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置悬念,刻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呢?  相似文献   

14.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教师要用爱心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扬起学生发奋的风帆,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自己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如下: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绪言》一…  相似文献   

15.
作为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从更新教育理念,创设和谐关系;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乐意学;精心创设悬念,点燃思想火花;通过学习内容,培养学生信心等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围绕知识关键设置疑问,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疑难问题产生研究、探讨的兴趣,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能力。一、悬念处,问题导之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巧妙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和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例如:在教学《钱学森》时,开课伊始学生交流了自己了解的钱学森的资料后,教师可以适时抛出问题:"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在美国  相似文献   

17.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技能手段,有效问题的设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引起情感的共鸣,思维的碰撞,开启学生灵感的智慧大门。一个真正的教师可以通过有趣而高效的课堂提问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唤醒学生潜在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火花,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教师要努力去开发、利用。从宏观课程的观点看,课堂中的各种因素:教师本人、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中的各种信息,都可看作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契机,巧妙点拨,使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富有艺术性的点拨是启动学生思维的"钥匙",也是增强学生记忆的"催化剂"。因  相似文献   

19.
课堂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联结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重要方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课堂提问对于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艺术化的课堂提问,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讲究课堂提问艺术,是很多语文老师努力探索的课题。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巧设悬念能给学生造成一种紧张的心理和强烈的念想,课  相似文献   

20.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材料、教学方式的兴趣是我们教学的关键,也是我们构建高效课堂所应考虑的最重要因素。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点燃学生求知火花,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呢?一、充分重视课前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别小看课前导入的短短几分钟时间,导入的好,可以让我们的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课堂,以高昂的兴趣、活跃的思维进入学习。激趣的导入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1.悬念设疑激趣法:设置悬念是燃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望的前提,能让学生达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景,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