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一贯的主张。让学生爱上读书,读得轻松,读得入味,"方法"之中有学问。毕竟读一本书不同于读一篇文章,"读整本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读整本书"使学生的阅读心理更加专一,"读整本书"可以培养各种读书方法如精读、略读……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高扬阅读旗帜、大力推进阅读的今天,整本书阅读指导愈发重要。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探索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以有效措施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质量,为学生打下阅读基础和人生发展底色。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阅读是中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可以采用三点做法:首先培养阅读兴趣,使学生喜欢读书。其次上好阅读课,使学生"个性"读书。最后,加强方法指导,使学生会读书。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标改革深入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对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有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增加阅读量帮助小学生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为其阅读能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特别是在深度学习视域下,整本书阅读指导又获得了更多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教师需要创新指导模式,进一步发挥整本书阅读指导在小学生语文学科综合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小学语文学科教师首先需要更加清晰地认识自身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作用,要在与学生共读了解整本书情节内容基础上,根据整本书的内涵与特点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交流感受较深的情节,感悟整本书内涵的同时有自己的见解,带领学生对整本书的人物描写、写作方法进行鉴赏,不断促进学生能读书、读好书、懂读书、爱读书。  相似文献   

5.
"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是新课程标准给学生提出的要求,语文教学必须突破以往的课本篇章式教学,通过对学生整本书阅读进行指导和训练,进而符合新课标的标准。对整本书阅读的习惯培养,更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改变学生阅读碎片化与零散化的现状,利于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因此,研究整本书阅读教育的方式方法迫在眉睫。本文将以部编版教材中"阳光读书吧"这一板块为例,探讨在部编版教材下,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63):22-23
在语文教学中,"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运用"全班共读"的形式能有效落实整本书的阅读,这种形式从"激发阅读兴趣、制定阅读计划、指导阅读方法、开展课堂交流、组织专题活动"的五个步骤来步步推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吕婷婷 《小学生》2024,(2):37-39
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一要求,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并使整本书阅读成为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有力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以着重抓好四大策略,即给学生推荐有价值的阅读书籍、激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方法、引领学生分享整本书阅读经验。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32):3-4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在"教学建议"中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想达成以上目标,非让学生读整本书不可,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整本书,指导在课内,阅读大部分在课外,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笔者有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9.
"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贯主张,读整本的书,有利于学生养成读书习惯,提高语文素养,可以收"一石多鸟"之效。本文重点介绍小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意义,结合教学实践制定阅读书目,归纳阅读策略,简介几种整本书阅读的课型和具体操作流程及其有效的激励评比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小学阅读指导大多针对"篇章",教师很少涉及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指导。一本"好书"无论内容的广度还是思想的深度,都要比一篇"好文章"更加宽广和深邃。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小学生读整本书的方法指导和习惯培养,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智慧、浸润心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整本书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小学高年级正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形成一定阅读能力的关键期。那么就小学高年级而言,整本书阅读究竟有哪些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自身实践,笔者谈谈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建构策略。一、立体推进:"共读"与"漂读"相结合,辅导与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提倡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阅读整本中国古典名著,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是极有帮助的。文章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单元活动为例,探索在“双减”政策与新课标背景之下,小学高年级如何指导“整本书阅读”,以期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减轻其畏难情绪,并初步养成整本书的阅读习惯,感悟古典名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王文腾 《山东教育》2020,(10):34-3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统编版教材设置“快乐读书吧”栏目,更是将整本书的阅读编进教材,纳入课程。整本书的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知识广度与深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与理解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对整本书的阅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科学地组织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爱读整本书,会读整本书,读好整本书。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整本书的阅读越来越被重视。然而传统的整本书阅读模式不免让学生觉得过于枯燥无味,不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更高效地整本书阅读,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孙薇 《学周刊C版》2019,(5):106-107
小学生需要在教师带领下,师生共同阅读整本书,以提高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提高自身对整本书阅读的指导能力尤为重要。只有教师掌握了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方法,才能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创造展示交流平台,进而打造班级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统编教材的推广和使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对教材有了全新认识。"快乐读书吧"栏目是统编教材的一大亮点,这个栏目的设置,意味着课外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体现课外阅读课程化。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中的《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的阅读为例,依托"快乐读书吧"为平台,链接课内阅读,构建阅读期待读整本书。借助"快乐读书吧"提供的一些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有法可循,通过定期开展阅读活动,多元策略并举,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同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让学生们的童年书香飘逸。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对长篇小说的阅读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着力开展互动交流等方面着手尝试,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要求已经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上升到课程建设上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建构的第一个任务群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并在对整本书阅读价值的界定上直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时,采取比较系统完整的教学策略,着力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对名家名著的阅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有计划、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从整体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现统编版教材也把整本书阅读任务放进"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使"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课程的一个独立训练板块,可见整本书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对所在山区一所小学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26%的学生对阅读没兴趣,而课外书的数量仅20.4%的学生拥有40本以上;28%的老师表示不知道有整本书阅读教学这种方式,11%的老师不知道如何组织整本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