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渗曲线的研究对指导油藏注水开发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室内油水相时渗透率实验,取得了某碳酸盐岩油藏天然岩心的相对渗透率数据,并绘制出相对渗透率曲线。从储层的湿润性、流体物性等方面分析了实验数据及其影响因素:亲油型储层的水锁损害增加了储层的束缚水饱和度,孔隙表面吸附的油膜使残余油饱和度偏高,油膜影响地层水流动,使得水相渗透率偏低。探讨了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形态特征及其反映的储层特点:水相渗透率呈现上凸形,下凹形和靠椅型三种形态,反映储层灰泥含量较低且不易膨胀,有较强水敏性,发育微裂缝。  相似文献   

2.
高凝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开采困难。本文以曹台潜山高凝油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温度对高凝油性质影响研究入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温度对高凝油油水相对渗透率及驱油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加,水相相对渗透率降低,驱油效率增加,残余油饱和度降低,文章还分析了产生上述变化的内在原因。此项研究为更加科学有效的开发高凝油油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内、外蒸汽驱开发油藏有关资料的广泛深入调研,总结并描述了蒸汽驱的四种最为主要的驱油机理。同时,本文利用CMG软件中的STARS模块进行稀油油藏水驱后转蒸汽驱油机理研究。油相由具有轻质油相似特征的轻、中、重三种拟组分代替。研究结果表明,稀油砂岩油藏水驱后转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驱油机理为蒸馏作用,降粘作用,热膨胀作用和温度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油湿油藏水驱后残余油饱和度较高,温度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是蒸馏作用,降粘作用,热膨胀作用。油湿油藏与水湿油藏相比较,更适合水驱后转为蒸汽驱开发。  相似文献   

4.
孙剑 《内江科技》2010,31(6):50-50,7
应用高精度微量泵和高精度差压传感器实验测定了不同渗透率级别的砂岩样品在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油水两相最小启动压力梯度。对比单相启动压力梯度,发现试验状态下,油水两相最小启动压力梯度与空气渗透率呈幂函数变化关系;油水两相最小启动压力梯度比单相启动压力梯度高数倍。针对储层渗透率、流体粘度、驱替压力梯度、油水界面张力等影响启动压力梯度的具体因素分析了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借助AFS200自动流体驱替系统,通过室内实验模拟油藏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的变化,明确了地层压力下降、原油脱气过程中的驱油机制以及地层原油部分脱气后对水驱油的影响机制,分析了原油不同脱气程度下弹性驱、溶解气驱及水驱对驱油效率的贡献,获得了原油不同脱气程度下驱油效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泡点压力下进行水驱,最终驱油效率最高;随着地层压力下降,地层原油脱气,压力下降幅度越大,脱气程度越严重,弹性溶解气驱油效率越高,后续水驱的驱油效率越低,最终驱油效率越低。提出了对溶解气油比较高的油藏应保持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进行开采的观点。研究结果对于高溶解气油比油藏的注水时机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油藏注水开发的水驱油效果主要取决于流体的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储层的孔隙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流体在油藏中的流动状况。储层孔隙结构是影响驱油效果的重要因素。岩石表面的润湿性和油水粘度比对驱油效率也有重要影响。储层渗透率对驱油效率有较大的影响,渗透率较低的油层驱油效率较低,开发后期其剩余油饱和度必然高于高渗透油层,是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7.
樊31北块属于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由于渗透率特低,成藏过程中,油不足以使水完全驱替,开发初期油层含水差异性大,一投产即含水,甚至高含水.为了研究造成这些现象的成因机理,应用储层毛细管压力分析与相对渗透率曲线结合法研究了樊31北块含水饱和度分布状况;通过核磁共振测井分析法回归了可动水饱和度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公式,研究了樊31北块油井初期含水与含水饱和度、可动水饱和度的关系,为井网的优化部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冯茜 《内江科技》2012,(11):135+74
针对胜利油田高89块沙四段油藏地层水矿化度较高、渗透率低、残余油饱和度高、水相渗透率低、注水压力高的特点,本文研究制备了以双聚醚表活剂JY-1为主剂的复合降压增注体系,评价了该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耐盐性,超低的界面张力特性、良好的增溶油性能,可显著提高水相渗透率,降低残余油岩心注水压力35%以上。  相似文献   

9.
在超稠油注蒸汽驱油中,拥有驱动力、重力、毛管力这三种力,毛管力可以忽略,重力和蒸汽驱动力控制着蒸汽驱动原油的能力和蒸汽超覆的程度。驱泄复合开发即是利用这两种力共同作用下,将原油从地层中驱泄至生产井中采出。本文从驱泄复合受力和原油运动速度研究入手,通过分析推导出蒸汽腔前缘形态方程,可得到蒸汽腔前缘形态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地层垂直渗透率和水平渗透率之比、原油粘度、注汽速度、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得到不同时间蒸汽前缘运移到不同位置的蒸汽腔发育形态,温场分布和剩余油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0.
刘杰 《内江科技》2014,(4):66-66
<正>1概况八面河油田构造上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八面河断裂构造带南端翘起部位,广饶凸起的北部。沙四1砂组油藏埋深1245.0 m,平均厚度为3.8 m,沙四段1砂组油层孔隙度平均值为30.9%;渗透率平均为252.6×10μm,属高孔中渗油藏。地面原油粘度平均为1580 mPa.s,属中浅层中低渗透普通稠油油藏。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地层能量不足、含油丰度不高,油层较薄,储层渗透率虽然达到中渗但非均质性较强,原油粘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1.
贾鹏 《内江科技》2006,(1):136-136
使用典型井的岩心通过微观动、静态试验,从两方面对临盘油田常规稠油油藏水驱油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储层均质系数小,油粘度较高,造成波及面积小,水驱油效率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非稳态法油水和油气两相相对渗透率测试实验,得到同一块岩心的两条相渗数据,并应用STONEⅡ概率模型计算获得油气水三相相对渗透率数据。通过不同渗透率岩心的对比实验可知,岩心越致密,三相渗流能力越差,渗透率越高残余油饱和度越小。  相似文献   

13.
梁栋 《内江科技》2011,32(11):60-61
为解决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问题,通过室内研究,对不同泡沫荆的起泡能力、稳定性、耐油性及与地层水的配伍性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测定不同气液比的阻力因子,确定最佳气液比,通过驱替流程试验研究了泡沫体系在残余油状态下的封堵能力及在油藏条件下的驱油试验,证明强化泡沫驱在油藏务件下能够较大幅度的提高原油的采收率,是一种良好的三次采油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朔 《内江科技》2014,35(9):69-69
流压远低于饱和压力时,在油井附近形成脱气圈,渗流条件发生变化,地层内两相流变为油气水三相流。在原油脱气情况下,油相相对渗透率不仅是含水饱和度的函数,也是含气饱和度的函数,因此用油水两相相渗曲线计算的采液指数存在较大误差。本文提出了用油层气油比修正采液指数,计算不同含水条件下采液指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特低渗油藏的产能预测,必须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变异系数及地层原油脱气对产能的影响;结合前人对低渗储层渗流特性的研究~([3-5]),并结合实例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能随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启动压力梯度的大小并不影响IPR曲线的形状,而是使曲线发生平移;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增大,使IPR曲线变得更加弯曲;井底流压相同,启动压力梯度及渗透率变异系数越大,产能越低;随井底流压降低,地层原油脱气形成油、气两相流,降低了原油的流动效率,产量出现最大值后降低。  相似文献   

16.
<正>渤海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由于储层强非均质性、笼统防砂、强注强采等因素导致注入水过早突进,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调剖调驱技术作为高含水油田治理的重要手段,在海上油田进行了规模化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但针对低温油藏(≤70℃),常规调剖调驱技术具有以下局限性:常规酚醛树脂类聚合物凝胶体系成胶性能好、封堵性强、稳定性好,但成胶温度在70℃以上,在低温(≤70℃)下成胶强度低甚至无法成胶;受长期注水开发影响,低温高含水油藏剩余油逐步向深部富集,油藏深部水窜通道发育程度高,因此亟需开发兼具更好深部运移能力与更高封堵能力的深部调驱体系;低温油藏地下原油黏度高,油水流度比高,原油启动难度大,亟待开发适应性更强的高效驱油体系,提高对低温油藏原油驱油效率,同时深入研究驱油剂作用机理,获得可形成较高强度W/O型乳状液的高效驱油剂,提高对高含油饱和度深部液流转向能力。  相似文献   

17.
黄宇 《内江科技》2012,(12):20-21
注CO2开采原油是一种潜力极大的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手段,由于技术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在国内还未广泛开展。在注CO2开采原油过程中,气体突破时间是衡量注气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影响气体突破时间长短的因素。通过文献调研总结了在注CO2驱油过程中,气体突破时间与地层条件、地层流体性质和驱替方式的关系,并对注CO2技术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地层渗透率、地层压力、非均质性程度、地层流体粘度、含水饱和度等因素对气体突破时间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春风油田排601块为例,总结了浅薄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开发规律。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划分为预热、驱替、突破三个开发阶段,具有预热、驱替阶段时间短,突破快的特征,针对每个阶段的日产油、含水、井口产出液温度变化进行了分析,该项研究对浅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开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刚  胡一华  唐武 《内江科技》2010,31(4):84-84,19
陈373块稠油油藏具有油层薄、埋藏深、出砂严重、原油粘度高且纵横差异大、天然能量不足、水敏感性强等特点。本文以陈373区块热水+化学剂驱开发效果为例,重点分析如何有效补充油层能量、减少注汽热损失、提高油井产能等问题,为该类稠油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程先民 《内江科技》2010,31(10):120-120,130
金8块为粉细砂岩、高孔中渗储层。储层为弱碱敏,具有密度大、粘度大、凝固点低、合硫低的特点,属于常规稠油区块,开采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本文通过对射孔完井、筛管完井和砾石高压充填完井三种不同完井方式下的敏感性分析和经济性评价,得出复合筛管完井的优化方法,利用水平井产能敏感性曲线,得出日液量与垂向渗透率、水平渗透率、打开程度、原油粘度和井筒长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