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生成性表征着人占有自身的类本质和社会本质。人的各种活动都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并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人的本质。这些活动都是从人的需要引发,在实践中实现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并促进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人的需要中生成,在人的实践中存在,在人的发展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人,是一种“不完善”且“可完善”的存在物。当人在种群意义上获得了“类的本质”之后,“不完善”的个体人便具备了“可完善”性,这种“可完善”性表征为主体性和生成性两大特质。确认人的主体性,意味着教育是一种尊重和信任;确认人的生成性,意味着真正的教育是一种唤醒和引领。然而,现代教育无视人的这种特质,把人当作容器来“灌输”,当作物件来“加工”,进而陷入“物的教育”的歧途。因此,教育必须从人的特质出发,在人的特质框架中进行重建,才能走出自身的悖论。  相似文献   

3.
人,是一种"不完善"且"可完善"的存在物。当人在种群意义上获得了"类的本质"之后,"不完善"的个体人便具备了"可完善"性,这种"可完善"性表征为主体性和生成性两大特质。确认人的主体性,意味着教育是一种尊重和信任;确认人的生成性,意味着真正的教育是一种唤醒和引领。然而,现代教育无视人的这种特质,把人当作容器来"灌输",当作物件来"加工",进而陷入"物的教育"的歧途。因此,教育必须从人的特质出发,在人的特质框架中进行重建,才能走出自身的悖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是一种完善论思想,这种思想体现在他对劳动的目的、生活中最高的善以及衡量社会进步尺度的看法中。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有两种目的,即满足生存需要和实现本质力量,其中实现本质力量是高于满足生存需要的超功利目的。马克思认为对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人自身的发展,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是生活中最高的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作为善是完善论意义的善,亚里士多德的完善论思想也包含这种善的观念。马克思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社会的完善标准,用以衡量和评价各个社会的善恶。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依据不是某种正义论,而是追求人的发展的完善论。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体育的基础,文化构建是大学体育责任和义务的基础,其责任和义务在于塑造和完善大学生作为人的生命存在,使大学生由人的技术社会的一个链环,晋升为完整、完善、和谐及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公司法》对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及其立法技术方面尚有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完善我国一人公司法律制度,应切实完善资本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财务监管制度,构建一人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限制一人公司的自我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7.
艺术和技术既是自然界赋予人的学问,也是人不断用其完善自我人生的学问。全面理解和运用艺术和技术的关系,探索其间的内在规律,将能完善个人的艺术修为和艺术创作,更好的诠释表现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人的才能是多领域的;人的智能,须经过学习才得以体现和完善;被遗传者和遗传者在智商数值上接近的趋势大于背离的趋势;人的知识是后天的,但是,人的智力是先天的;教育不能制造天才,但是能够发现和完善天才;天才的决定性因素是大脑的神经网络组织结构和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9.
人的自觉性存在和主体性存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人所固有的开放性、创造性和超越性为生命的完善奠定了现实基础。终身教育正是基于有限生命的无限发展,关注生命超越性的存在,体现生命全面性的发展,实现生命的可持续性,从而回归教育的本真,实现人的生命意义,凸显生命的主体性,促进人的生命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朴基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2):193-194,F0003
人本管理理论发展到今天遇到了巨大挑战——能否将企业看成是“企业社会”,企业能否成为作为员工的“社会人”赖以发展完善的土壤?人作为独立的个体要发展完善,企业与社会也要发展完善,而发展完善必然要经过“和为贵”这一途径.东方的古老文明尤其是孔子思想虽然对“社会人”的发展完善未有理论建构,但至少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上的重要方法和实践当中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所谓成人之道,是通过自身的修炼,成为一个理想的、完善的人。成性就是成人,人性的完善就是人的完善。先秦儒家的学说虽然千差万别。但字里行间却体现出对理想人格的塑造和追求,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操作程序即是对如何成人的完美概括。先秦儒家成人之道理论对人自身的深切关注,特别是对人格的自我完善即道德自律的提倡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这也是先秦儒家成人之道理论的当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持续,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怎样管理好“社会人”成为一个新的挑战。而“社会人”社会地位的确立,权利重新获得,和谐稳定的生存与发展在当今和谐社会语境中显得特别有意义。本文认为主要从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构建新社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对“社会人”的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心灵成长还没有明确定义,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所谓心灵成长,是指一个人心理和精神的共同成长。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的认知能力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它们是人完成各项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二是指一个人的人格不断成熟完善,即引领一个人形成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这种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又有利于认知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是感性作品,最具形象性和情感性,一贯以陶冶人的性情,完善人的道德见长。文学作品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促进生命成长和完善的过程;生命的意义体现在生命成长与完善的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需要教育的关怀和引导。教育以“人”为研究起点,理当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完善生命。  相似文献   

16.
席勒美学旨在探求人性完善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其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审美的自由人。他依据人的现实生存和人的自由存在,在充分尊重人性的基础上来思索对人地教育、培养和改造,其思想给当代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诸多启示。本文通过探析造成人性分裂的历史及现实渊源,来思索美在塑造完善人性和对人自由精神及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独特功能,以此彰显席勒美学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终身教育思想最核心的闪光点应是对人的存在与发展的内涵进行再生成并加以重构。它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以人为教育活动过程的起点和终点,进行着个体的自我对话和自我重构,完善地回答了教育必须思考的三个问题:教育需要在动态中持续建构和完善;人的存在性与发展性的衔接与对话;教育民主与自由权变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人的生命是一个丰富完善的体系,是由物质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所构成;审美教育就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境界,养成和谐人格,完善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席勒认为,人的发展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蛮荒阶段、蒙昧阶段和完善阶段。达到完善阶段的人才是完整的、内心自由的人。这个自由是精神性的自由、神圣的自由。要实现这一自由,只有通过艺术即审美教育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优良土壤。马克思说过,只有完善的集本,才能造就完善的人。学生要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成长、要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力量和风貌。良好的环境能够激动人,可以改造人,因此班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