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导语:根据现行中学语文课本单元编排体例,紧扣教学大纲和高考说明,以单元知识短文为纲,以课文为目,结合单元教学要求(见课本一览表),归纳、概括、提炼出单元要点,采用表格形式给教师和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是按体裁组成单元的。这样编排,正体现了教学内容阶段性、系统性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的规律。以单元为中心,以重点课文为基础,以教材知识体系和读写要求为依据的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其优点是把过去教材中一篇篇孤立的许多课文置于教材系统的整体结构之中,这样,教学不仅能发挥各篇课文的功能,而且能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的新功能。现行语文课本中的单元教学,为课文的教学设计了讲读——课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课本人教版统编教材(必修)高中第一册第四单元———说明文,选编了一篇课内自读课文《一个好树种———泡桐》。这是一篇介绍泡桐功用的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布局谋篇,选择材料为突出泡桐特点,紧扣一个“好”字。在单元说明文教学中,这篇范文体现...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语文第一册,是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提出的目的要求编写的,但在单元编排、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的安排方面作了一些改进,课文数量有所增加。现在把这一册的教学要求、课文编排和读写训练等方面的问题分  相似文献   

5.
在一九八○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文言文的篇数比一九七八年部颁“大纲”编排的增多了。七八年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共五十四篇,约占全部课文的百分之二十二;而八○年则增至七十六篇,约占全部课文的百分之  相似文献   

6.
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基础知识,一般是这样编排的:分编型教材,阅读、作文、汉语分开编排,各自组成独立的体系;综合型教材,有的写成知识短文,附在单元之后,有的在练习和注释中介绍。分编型教材的编排是符合分编特点的。综合型教材的编排还未能体现综合型的特点,比如一部分语文知识采取短文的形式,往往知识和训练结合不太紧密。综合型教材只有把听、说、读、写能力基本训练同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7.
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的修订,以1986年国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修订后的课本,每册40篇,共有课文240篇,比原课本增加60篇,目的是增加阅读量和扩大知识面。各册课文文体的比例,大致按照各年级的训练重点确定。每个单元有一个训练重点,单元的组成包括以下项目:  相似文献   

8.
<正> 中学语文课本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如果我们拿中学各门学科的课本来看,甚至拿各级各类学校的绝大部分学科的课本看,就不难发现,这些课本,除了中学语文课本之外,无论是文科或是理科,它的内容和编排都是严格按照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构成的。而中学语文课本(包括小学语文课本)却不同,它的内容主要是由一篇篇文章构成的,这些文章的绝大部分并不直接提供语文  相似文献   

9.
戏剧教学在《教学大纲》中没有明确地提出要求,在中学语文课本96个(调整后为91个)单元教学中,只有两个单元的戏剧教学,占总内容的2%,而且各种考试都不考戏剧知识及其阅读、欣赏。故此,两个戏剧单元的教学目的也就自便了。有的跟讲小说一样分析人物形象;有的介绍一下剧情,分角色朗读一遍完事;还有的认为对剧本学生一看能懂,不  相似文献   

10.
一、课文编排体系研究初中语文教材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编订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4年以来开始使用的中学语文课本(为论述方便,我们简称“义务本”).由于论证的需要,我们将提及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根据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1978年来作为试用本出版,后又经过1980、1982年两次修订确定为正式本的课本进行修订的中学语文教材(为论述方便,我们简称“全日本”).  相似文献   

11.
两种类型 建国三十五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了许多套全国通用的中学语文课本。这些课本从编写体系上看,大致对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综合型”,1955年以前和1958年以后编写出版的中学语文课本,多数属于这一类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63年出版的中学语文课本和现行通用中学语文课本。一是“分科型”,主要是1956年出版的文学、汉语分科课本,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写的六年制重点中学试教用的阅读课本和写作课本,也属于这一类型。 综合型语文教材编写体系的特点是,把阅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审制度已作重大改革,将会出现统编教材与各种自编教材并存的局面。这无疑是中学语文教材建设的一大进步。从事中学语文教改的同志并不一定人人编教材,但不久的将来就要面临选择教材的问题。要善于选择,即使是最好的教材,也不可能适应全国所有地区、所有学校。而对教材的责难不是从今日始,也决不会从今日终。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效率低,教材编排没有建立起科学体系是一个重要原因。历来的语文课本,篇与篇无制约性,单元与单元缺乏有机的联系;教学要求在教材本身看不出明显的规定性;语文教学的任意性太大。一篇文章,可选在初中课本,也可选在高中课本,甚至可以出现在大学语文课本中。这样,造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想讲什么就讲什么,高兴怎么讲就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讲多讲少,讲深讲浅,没有一定的衡量标准。语文教学大纲也只是一种人为的规定,是一种主观产物,亦有很大的伸缩性。这样,语文教学就无法象其它各科那样,教学要求具有规定性,知识定点、训练定向,使教学循序渐进。任何一门学科的教材,都包含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个方面,而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大量地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结合课本,教给正确的阅读方法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的编排基本上是将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汉语知识分开的。阅读部分每册共30篇课文,分六个单元,按文章反映生活的情况进行分类编排,每单元五篇课文中有两篇讲读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单元阅读训练重点,利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结合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在吸收语文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人教社语文二室约请北京、上海、湖南等省市的部分同志共同修订了1983年版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课本。 下边对第三册课本作一简要介绍。 一 课本的概况 高中语文课本(1987年版)第三册包括八个单元共32篇课文,其中有10篇新课文。八个单元中有议论文两个单元,记叙文一个单元,小说两个单元,文言文三个单元。其内容有议论文、记叙文的读写知识和能力训练;演讲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的规定的教学要求,这一册共编入课文三十课。按照文章体裁和写作特点组成五个单元,其中第二单元是重点单元。文言诗文十一课,不分单元,集中编排在白话文的后边。单元教学重点第一单元有四篇写景的记叙文和一篇说明性的文  相似文献   

16.
说明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1990年制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的基本要求,贯彻降低难度,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的原则,我们修订了1987年版高级中学语文课本。1990年版高级中学语文课本从1991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 1990年版高级中学语文课本分编六册,供高中三年使用。六册课本选文149篇,分为40个单元。单元分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常言说,课本,课本,乃教课文本。它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凭借,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依托,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工具,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媒体。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每册课本前面有“说明”,单元前面有“单元提示”,课文前面有“训练重点”和“预习提示”(北师大出版社五四制教材叫“初读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一、单元总结的必要性根据教学大纲修订的中学语文新教材,课文是按照单元进行编排的,每个单元都是同一文体,整个课本各文体的安排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大体系,而每个单元便是构成这一有机的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单元内的几篇课文又分为讲读课、课内自读课和课外自读课三类,再加上作文训练和知识短文,便构成了每学期中既与其他单元有一定联系,又各自相对独立的较完整的小体系。因此,在完成一个单元课程的教学任务后,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一般比较注重单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而对单元教学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现行中学语文通用课本尽管是由一篇篇的课文组成,但各册课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将课文按文体特点组成了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体现了教材和教学的规定性、阶段性。如果游离于单元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前,有的中专语文教师不够重视阅读课文的自学指导,有的放任自流,有的干脆砍掉。不少学生也认为这些课文不重要,可读可不读。于是,阅读课文便成了“越读课文”——越过不读,没能注重阅读课文的价值,当然也就不能发挥阅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阅读课文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落实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课文编排在教材中,配合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是完成单元教学要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讲读课文与阅读课文的关系,是主干与枝叶的关系,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以现行中等专业学校各类专业通用的语文课本一、二册为例,两册课本共编入课文73篇,其中讲读课文22篇,不足三分之一。而阅读课文就占了51篇。此外,还附录中专学校学生习作,在思考与练习和单元练习里还编入一些课外阅读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