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很多朋友把我说成维权人士,也有朋友把我说成网络公民记者,我认为这是个人理解的问题。我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一位志愿者,但确实具有网络公民记者的意味,因为我利用网络把前方真实的情况,第一时间发到网上,让那些关注同一事件的网友一起参与。  相似文献   

2.
很多朋友把我说成维权人士,也有朋友把我说成网络公民记者,我认为这是个人理解的问题。我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一位志愿者,但确实具有网络公民记者的意味,因为我利用网络把前方真实的情况,第一时间发到网上,让那些关注同一事件的网友一起参与。我认为21世纪最伟大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10,(11):28-29
道歉 “先生.我家有一只大公鸡把你花园里的花弄坏了,我真过意不去。” “太太.你不用道歉了,我的狗已经把你的大公鸡吃掉了。”  相似文献   

4.
要说我的工作经验,我把它概括为一二三,也就是一个一,二个二,三个三。 一个思考的大脑 一个一,是说一个思考的大脑,也就是一个编辑工作的思想原则。我把它叫做“新编辑观的追求”,我写过一篇同题的文章,也把它拿来做了我的编辑工作论文集的书名。 这个思想原则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约从80年  相似文献   

5.
诗意地栖居     
2003年至2007年这四年间,我在云南求学.租住的地方正好在云南省图书馆附近。所以我几乎每周末都去云南省图书馆做客。我喜欢把它看作一位挚友,图书馆西北角那里有一个安静的位置,恰好是我看书的好地方,偶尔的翻书声可以把专注的我吓个大跳.淡淡的书香似乎把我醺得醉倒在这一片铆足了劲的天空中,使我急功近利的心渐渐沉稳下来.我享受这种乐趣。  相似文献   

6.
1983年底,我被团场党委调往生产单位任副连长。连队有不少的好人好事,但很少有人把这些报道出去。我想:如果我能写稿该有多好。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团场宣传干事杨威,他表示非常支持。从此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写稿。杨威同志经常给我讲写稿的要领,还送给我一些学习材料。1985年春天,我写了一篇题为《她的心贴着会员的心》的通讯,《新疆工人报》和《石河子报》发表之后,群众反映较好。写稿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有欢乐也有苦恼。有  相似文献   

7.
齐心 《出版参考》2011,(3):35-35
我没有很多很多的钱,但我有很多很多的爱。 我把爱分成一寸又一寸,赠给陌生的人、相熟的人、同处一室共事的人、擦肩而过微笑的人,这些人,会感激我的爱,也会向我说谢谢。  相似文献   

8.
<正>"不管你兄弟俩有多重,我要用肩头这根扁担把你兄弟俩挑出山!"当父亲把生活当作诗一般说出来的时候,我上初二,弟上六年级。我说,不想读书了,想回家种田种地。弟也说,跟哥抬犁耙。父亲火了:你俩才有多大?想回来跟我争田争地,那一亩  相似文献   

9.
温暖图书馆     
张亚军 《图书馆工作》2010,(3):65-66,71
总有一种关怀,它让我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信心倍增;总有一种人格,它让我不断寻求完善。近年来,图书馆都有一些人和事感动我,让我相信图书馆事业的美好,图书馆人的可敬。回忆那些日子中的点点滴滴,场景依然那么生动,即便已经过去很久,却仍然留在我心里某个角落,永远不会忘记。我会把这些美好的记忆珍藏,因为这些感动,将使我充满感恩的去面对以后的每一天。  相似文献   

10.
TO谢阳     
《视听界》2002,(Z1)
作者:夜雨浪漫发表日期:1999-03-19 有一份感情,不知怎样说出口;有一份歉意,没法放下架子表达;有一种感激,至今让它在心中徘徊!……我不犹豫了,我可以透过谢阳和他的节目为我所有的朋友点歌,谢阳可以把我的祝福送到我每一个朋友的身边。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1999,(3)
著名评论家李星虽然只大我两岁,却堪称我的良师益友,是他一步步把我引入文坛并一次次介绍给广大读者的。记得我在读中学时就有个习惯,读文学作品必读评论文章,特别是把评论和原作参照阅读,不但印象深,理解快,且常收到正本清源、廓清视听的效果。所以在我心目中,早...  相似文献   

12.
我先讲一段往事:我家在苏南,一九四九年春解放,当时工作队住在我家里,他们的言行和作风很使我感动,我就给苏南日报写了一个稿子。我刚把稿子寄走,心里又有顾虑,因为国民党几天前还到我们村里来过。于是我又写信给报社,要求把稿內的具体地址勾掉。接着,报社马上写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相似文献   

13.
芷青 《出版科学》2004,(1):79-79
几日前,友人送给我一本<怡丫和她的小猪卡鲁>,让我千万要读.我一看书名就纳闷:小猪卡鲁?小猪会有名字吗?是不是所谓的宠物猪?我和小孩子的世界已经有一道鸿沟了,没有把它当一回事.友人打了几个电话来询问,我才翻出那本书.  相似文献   

14.
我是1956年来河北电台作播音工作的。那年,我在北京上高中三年级,还没有毕业,中央台就把我们从学校里找去,办学习班。他们用速成法,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我们栽培成播音员了。那个学习班里有二、三十个人,是吴新老师从那个速成班里把我挑出来,弄到河北电台来的。我要谢谢吴新老师,他从那么多人当中看中了我,今天想起来仍然感到十分荣幸。如果我把自己比作一棵树,那么我就是在河北电台这片树林中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临贴人生     
赵勇 《湖北档案》2009,(11):34-34
爷爷读过私塾,写着一手好毛笔字。 幼时的一年春节,爷爷早早地张罗来一大摞红纸.戴上眼镜,慢慢地把纸裁开,仔细地折出大小均等的印痕。接着,爷爷把我拉到桌旁,紧紧抓着我的小手,使我与毛笔和纸墨之间有了第一次相遇。  相似文献   

16.
先说一件小事吧。十年前,我在某县图书馆工作,有一次我到某机关公干,无意中在对方的废纸堆中发现了一本五十年代编印的该县民间验方汇编。人弃我取,承主人惠允,我便把它带了回来。第二年夏天,一个有病的干部来到县图书馆,要求查阅医学资料.从交谈中知道,他患病已有数月之久,遍找名医都毫无办法。我把馆藏的所有中西医大部头著作都搬出来给他翻阅,均未有类似症状的疾病记载。最后,又把那本验方汇编拿出来翻检,却不意一箭中的:里面正好刊载有治疗他疾患的偏方——原来这是一种未见经传的地方性疾病!这位干部高兴地抄下偏方便走了。不久,我即获悉此公已经痊愈,  相似文献   

17.
"一把剪刀,一瓶浆糊",这是不少人对文摘报刊编辑的"认识".于我,在没有从事这一工作之前,多少也有这么点"意思".然而,当我正式任职<报刊文摘>,接触这一行当,并为这特殊形态的媒体的"要求"所缠绕着,为继承和发扬这一"品牌"所苦恼着,方才知晓以前的认识完全是一孔之见,大有认为"鲁班就是一把斧子一把锯"之谬.  相似文献   

18.
所有的树几乎都生长在土中,假如我是一把土,我愿在祖国的校园中把自己的每一滴养分毫不保留地送给小树,让它长呀长,长呀长,长成高大的树木,直到我没有一丝一毫的养分。假如我是一把土,我愿出现在沙漠的一片绿洲上,大家把小树种在我身上。小树一天天长大,我一天比一天消瘦,但我却一天比一天更高兴,心情一天比一天开朗,因为小树依靠我长成了大树。假如我是一把土,我愿出现在祖国各地,只要能为祖国做出贡献。我愿意把自己的养分送给他人,这个世界因此而美丽。我好像听见小鸟在歌唱,大树们在欢歌笑语。疲惫的我,虽然已经无力做任何事,但我微笑,…  相似文献   

19.
雷虎 《湖北档案》2016,(3):28-31
画家夏克梁更新了朋友圈,配上了一句话—— 有一种悠闲,叫提笼逗鸟. 不知是这手绘还是这话触碰了我哪根神经.我回了一句:有一种可能,叫更多回忆?夏克梁用画笔回答了我的问题——发过来12张手绘照片,组成了《光阴的故事》12幕情景剧,直接把我送回了小时候.  相似文献   

20.
在把它写出来,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90年代初的头一年春天,我从湘中一个小村来到冀中平原的一座军营。4年的战士生活,我多半在团政治机关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几乎每天,我在起床号吹响之前就把四、五个人的办公室打扫好了,晚上12点以后,我还在办公室学习。平时,谁若叫我跑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