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作文、会写作文,应该渗透和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应达到怎样的目的,学生们写什么样的作文才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呢?《语文教学大纲》上是这样提的“: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用创新引导学生开启心智。只有突  相似文献   

3.
谭巨婵 《广西教育》2012,(10):48-4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做到“让生活融入作文,让作文体现生活”,就应引导学生在学校中体验生活,在家庭中寻找生活,在自然中观察生活,在社会中感受生活,真正让学生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以下策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生活作文之探索——新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改革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作文教学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为此,近年来,我努力结合作文教学进行生活作文之探索。具体阐述如下:一、转变教师角色,让生活作文成为小学生沟通表达的本能需要当今小学生的通病是怕写作文。究其原因学生习作都是被动的、应命的,也就是说,每进行一次练笔都是先有教师施以“指令”,然后学生应“令”行事(作文)。学生胸中不一定有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新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课程目标”部分强调: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多角度观察,为作文捕捉生活素材呢?在远程教育环境下,适当地采用多媒体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景,进行美文赏读,开展作文评议赏析,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养写作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因此,巧用多媒体让多彩的生活“走”进学生作文,的确是作文教学的一条好途径.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学生的习作应根植于火热的现实生活,表达真实动人的内心体验。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宝藏,我们只有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不断发现,开掘生活信息之源,撷取有意义的、生动的、鲜活的作文素材,才能让他们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就要求学生能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写出有生命活力的文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习作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做到“以文传情”呢?一、丰富生活体验,激发倾诉愿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材可取、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先生的话形象地道出了文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因而。教师要牢固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语文观。引导学生靠拢生活、深入生活.创设良好的作文训练情景,坚持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感兴趣的事。学生才会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习作来,才能使学生作文由难变易、由无话变有话、由怕写厌写变爱写会写.  相似文献   

9.
秦兴怀 《现代语文》2011,(2):132-133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它道出了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生活实际,学生才乐写;有了情感体验,才能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  相似文献   

10.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只有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多彩的生活,引导他们撷取鲜活的作文素材,才能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校的“生活作文教育”研究课题与课标精神不谋而合。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先生活,后作文”、“作文即是实践时”的教改特色。我们注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作文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切感悟,在表达中张扬个性、表现“真我”。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创新作文教学精品课展示活动”中,靳家彦、支玉恒、于永正、窦桂梅四位著名特级教师联手登台。他们的课或潇洒自如,或朴实厚重,精彩纷呈,出神入化,引领学生愉快地写作、个性化地表达、大胆地探索,显示了高超的教学手法、精湛的教学艺术,令听课的老师大开眼界,赞叹不已。一、提供直观的写作素材——有话可说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的源泉是生活,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到作文的源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学习。苏霍姆林斯…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这些新理念呢?一、看看、说说、写写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  相似文献   

14.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这是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所表明的观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新世纪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一、小学生生活作文的意义1.小学生生活作文的界定《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界…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中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这段话强调了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 ,应该把作文教学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这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需要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教学让学生写一篇一篇的作文 ,是一种练习 ,我们要通过努力使学生感到他写文章 ,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同时也是自己生活的一种需要。如写《我喜爱的》 ,如果在学生写好文章后 ,多请些学生读给大家听 ,或者把学生的作文挂在教…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建议:“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用笔记录生活,让作文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学生的作文必须贴近生活、描绘生活,只有写自己鲜活的生活,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自己的佳作。写日记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直接的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如果把文章比作鲜花,那么生活就是培植鲜花的泥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小学作文教学应关注生活与作文的联系。一、记录生活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我们经常叹息现在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内容空洞,没有灵气。其原因是作文与生活脱节,文章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硬“挤”出来的,而不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需要,从内心自然“流”出来的缘故。  相似文献   

19.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应探索一条符合儿童语言习惯的规律,开放作文教学视野,突破教学课堂,让学生走进多彩的生活,寻找更多的写作源泉,引领他们快乐航行在习作活动之海上,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于君 《考试周刊》2012,(41):40-40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活动化作文”正是以生活为源泉,以“快乐”为核心.引导学生学习作文。生活化和活动化是活动化作文的两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