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堂隔壁     
如果说新疆的天山是风景的天堂,那么喀纳斯就在天堂的隔壁。天堂的隔壁,依旧是天堂。——题记  相似文献   

2.
天堂     
何为天堂?天堂何在?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历尽艰险去寻找天堂,终于找到了。当他欣喜若狂地站在天堂门口欢呼“我来到天堂了”时,看守天堂大门的人诧然问之:“这里就是天堂?”欢呼者顿时傻了:“你难道还不知道这儿就是天堂?”守门人茫然摇头:“你从哪里来?”“地狱。”守门人仍是茫然。欢呼者慨然嗟叹:“怪不得你不知道天堂何在,原来你没去过地狱!”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了,成功便是天堂;你若痛苦了,幸福便是天堂—总之,若没有其中一样,你断然是不会拥有另一样的。天堂是地狱的终结,地狱是天堂的走廊。当…  相似文献   

3.
师: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巴金先生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茂盛的榕树,第二次感受到群鸟纷飞的热闹情景,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感情朗读这句话。巴金先生是这样说的,如果是你,你还会怎么说?生1:“鸟的天堂”不愧是鸟的天堂。生2:“鸟的天堂”真不愧是鸟的天堂。生3:“鸟的天堂”真的是鸟儿快乐生活的乐园。生4:“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生5:“鸟的天堂”确确实实是鸟儿生活的乐园。师:用《海上日出》的话,我们还可以说:“鸟的天堂”的确是一个———生:伟大的奇观。师:正因为是奇…  相似文献   

4.
阿伲 《八小时以外》2010,(10):74-79
大导演张艺谋说过: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是最休闲、最适于居住的地方。“玩家天堂”“美食天堂”、“消费天堂”、“茶客天堂”、“麻战天堂”……  相似文献   

5.
<正>德国大诗人荷尔德林曾说过:"将人间变成地狱的原因,恰恰是人试图将其变成天堂。"为什么拥有天堂般的目标,却制造出人间的地狱?"天堂"般的目标没有错,关键还需要"天堂"般的实践方式,或者说是与"天堂"相适应的方式。我相信我的教育同行们都是向善的,都愿意携带着"天堂"般的目标。可正像有人所说,现在是教育梦  相似文献   

6.
一、破题激趣,初识“天堂”美1.同学们,在你们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呢?2.对呀,天堂就是神话故事中人们想象的幽美、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3.描写的是“什么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4.同学们,你们想看看鸟的天堂吗?多媒体播放《鸟的天堂》录像,让学生充分想象,如临其境。5.学生用语言描绘情境。6.质疑课题:作者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呢?(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学生想象中的天堂入手,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形象感知大自然的美丽、动人。)二、自读自悟,感知“天堂”美1.读。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7.
人间的咖啡     
我住在天堂。在天堂,我拥有一个咖啡厅。我的咖啡厅不同于其它的咖啡厅,我这里的咖啡是褐色的。曾经,我的咖啡同天堂所有的咖啡一样,也是绿色的。地点:天堂——橄榄绿咖啡厅。“在天堂,我们都是和平的。这里没有战争,只有天使们和善的笑容。所以,我们的咖啡是橄榄绿的颜色。”  相似文献   

8.
博尔赫斯问道:什么是天堂? 博尔赫斯答道:天堂是一座图书馆。 也许真的有天堂,但肯定遥不可及。因此,这样的天堂对于我们而言,实际上毫无意义——一个与我们毫不相干的地方.又能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9.
天堂     
一个人十分向往天堂,于是,请教一位智者,问怎样才能活在天堂里。"你现在在哪里呢?"智者问。"当然是在天堂之外。"那人说。"一个把自己置身于天堂之外的人,永远进不了天堂。"智者说。  相似文献   

10.
天堂原型在闻一多诗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天堂原型内在的深层结构是:天堂总会透出希望之光、天堂又显得遥不可及、天堂最终会走向幻灭。闻一多诗歌中的天堂原型在连通着人类的集体无意识的同时,时代也赋予了这个原型以复杂多变的现实意义,而作家个体更赋予了这个原型以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天堂的种子     
不知什么原因,一颗天堂的种子落到了地上。怎么知道是天堂的种子呢?因为有翅膀。也因为恰好是夏天的晚上,许多乘凉的人都看见了。天堂的种子闪着光,打着旋,开始人们还以为是萤火虫哩。 天堂的种子一定能结出天堂  相似文献   

12.
天堂何在     
一个人历尽艰险去寻找天堂,终于找到了。当他欣喜若狂地站在天堂门口欢呼"我来到天堂了"时,看守天堂大门的人诧然问之:"这里就是天堂?"欢呼者顿时傻了:"你难道不知道这儿就是天堂?"守门人茫然摇头:"你从哪里来?""地狱。"守门人仍是茫然。欢呼者慨然嗟叹:"怪不得你不知天堂何在,原来你没去过地狱!"  相似文献   

13.
我一直有个梦想:我的课堂是青春的天堂,是爱与梦想的天堂,是激情四溢和魅力四射的天堂。读了下面的文字,我觉得我离我的梦想很近了,离天堂很近了。因为我看到一只又一只“孔雀”真的“飞”起来了,它飞得纵情而又恣肆,它飞向了梦想的天堂。  相似文献   

14.
美的景色描绘,美的语言文字,美的篇章结构,构成了《鸟的天堂》一大特色。 一、从榕树色彩领略静态美 教学一开始,从审题入手,提出问题:“《鸟的天堂》中的‘天堂’是什么?‘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天堂”是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主要指的是那姿态奇特的“大榕树”;“大榕树”是课文中描写的主体,而“鸟”则是课文中描写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认识天堂.那是个充满自由的地方 师:(板书:天堂)请同学们说一说,"天堂"是什么意思? 生:人死了之后去的地方. 师:说得没错,但是,"天堂"还有另外的含义. 生:美好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博尔赫斯说:天堂是一座图书馆。 这是一个智者的声音,它一下子接近了天堂与人间的距离,让虚无缥缈的“天堂”变得可触可摸,可亲可感。  相似文献   

17.
我的天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岂止苏杭人拥有天堂,其实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堂,那就是家乡.我的天堂是一座美丽的大草原中的城市--呼和浩特.  相似文献   

18.
六年制第十册《鸟的天堂》一课,重点部分 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静态美。作者第一天傍晚经过鸟的天堂,只鸟不见,见到的是大而美的榕树,于是产生了“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的喟叹——抑。再写动态美。作者第二天早晨经过鸟的天堂,所闻“到处都是鸟声”,所见“到处都是鸟影”,于是产生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感叹——扬。写静是为了衬动,先抑是为了后扬。抑扬  相似文献   

19.
天堂的种子     
不知什么原因,一颗天堂的种子落到了地上。怎么知道是天堂的种子呢?因为有着翅膀。也因为恰好是夏天的晚上,许多乘凉的人都看见了。天堂的种子闪着光,打着旋,开始人们还以为是萤火虫呢。天堂的种子一定能结出天堂来。难道不是这样吗?什么种子开什么花,什么花又结什么果。一个小女孩,她就把它挂在胸前,当做装饰,人人见了都说漂亮。有一次,一个人听到“呼啦”一声,那个人说是天堂的种子发出的声音。为什么呢?因为天堂的种子发芽了,天堂的种子变成了一朵可爱的小云。这小云朵活泼可爱,刚刚来到天上,快乐地从东跳到西,好奇的眼睛瞧瞧这儿,望望那…  相似文献   

20.
《鸟的天堂》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第二篇讲读课文。作者巴金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茂盛的大榕树名副其实是鸟的天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这篇课文,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和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动态的方法。“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点明文章中心,意蕴深刻,学生往往不能披文入情地理解体会。如何使学生真切地感悟作者对“鸟的天堂”发自肺腑的赞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便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