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秦小红 《英语辅导》2014,(1):181-183,190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作为自然语言一部分的翻译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模糊性。文学语言本身的模糊性使得文学翻译中准确表达成为不可能。近年来,翻译研究者对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以及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做出了诸多探讨,其研究成果证明了文学翻译自始至终都带有模糊性。本文主要就模糊理论对翻译的渗透、理解过程的模糊性、表达中的模糊性以及翻译标准的模糊性等方面探讨了文学翻译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2.
一、模糊教学的定义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客体和主体都存在着模糊性. 教学客体即语文课程内容的模糊性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文学语言信息的模糊性.阅读教学的内容大多为文学作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一切文学作品都是有语言创造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的物质存在.  相似文献   

3.
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模糊性,模糊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和审美功能的主要方面。文章从接受美学角度探讨了文学作品的模糊性翻译的审美再现。模糊语言是文学的精华所在,翻译中不应该消除语言的模糊性,如果硬将其译作精确语言,原文的艺术神韵将会消失殆尽。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文学的内涵,对于原语中的模糊语言,笔者认为还是以“模糊对模糊”更为妥当。这样的译文才能满足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使译文读者能与原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4.
语言具有模糊性,文学语言更是如此.文学翻译不能消除语言的模糊性,因为语言艺术作品的效果在源语中和目标语中都是模糊的:人对外部世界的感应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人作为审美主体对客观世界的美或丑的感受只具有一个模糊测度.本文从审美角度探讨了决定文学翻译模糊性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语言反映了作家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及评价.从文学语言的表现功能来看,文学语言具有内指性、吁情性、模糊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本中文学作品的语言现象,分析文学语言的特质,从语言这一基础材料入手,结合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分析、鉴赏文学语言,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学会它的表现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增强自能作文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模糊性作为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直接导致翻译活动的模糊性。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使用在所难免。在文学翻译实践中,译者如能正确而能动地使用语言的模糊功能,将会使文学作品的翻译有质的飞跃,读者也将有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分析文学的基本属性模糊性出发,探讨了文学语言语义在词汇、文化、作品风格等方面的模糊性。笔者认为模糊性是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恰当地再现原作的模糊美正是对原文本的忠实。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模糊性,它是作者进行作品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不仅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添文学作品的魅力,进而提高文学作品的吸引力。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文学的模糊性,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学色彩,提高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梳理了等值翻译理论的发展脉络,认为等值理论的精髓在于其"标准的模糊性"。模糊语言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因其意象的不确定性而赋予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文学作品的模糊性在翻译中不应显化,而应通过保留其模糊性使译语读者和原文读者能得到同样的美的感受。本文通过鲁迅小说《呐喊》中具体例子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标准的模糊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得出"标准的模糊性"是指导文学翻译的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秦峰 《中学文科》2006,(2):51-51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是一个文学的著名话题。同样的事物和故事,它们怎么就会在欣赏者眼中读出千种信息,产生干种结果?这是因为,存在决定意识,审美客体的模糊性导致了审美主体的模糊鉴赏。文学语言本身具有模糊性,成功的文学作品更是将生活投射的多棱性、思想情感的丰富性、艺术形象的蕴涵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全方位结合在一起,是复杂多因的集合。这样既打造出文学作品艺术性,也赋予了文学作品的高度活性,作品活性程度越高艺术张力就越大,其模糊性也就越显著。再加上许多文学大师信奉笔下得“忌直贵曲”,这也增加了作品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1.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语言反映了作家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及评价。从文学语言的表现功能来看,文学语言具有内指性、吁情性、模糊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本中文学作品的语言现象,分析文学语言的特质,从语言这一基础材料入手,结合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分析、鉴赏文学语言,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学会它的表现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增强自能作文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文化的长期发展,中美两国的文学作品具有各自的特色,英语文学作品翻译应明确一个国家的文化决定了作者在创作时的真实意图,只有从国家与社会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作品之后的美学价值。1.英语文学翻译的特点1.1社会背景复杂英语文学的类别广泛,且每个文学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都不同,在英语文学翻译中应特别注意对文学  相似文献   

13.
伍明宇 《孩子天地》2017,(5):250-251
丰富多彩的英语文学作品的中典故不仅增加了文学作品的魅力和文学色彩,也给翻译英语文学作品和读者有效阅读带来了难题,本文首先分析英语文学作品典故的来源,进而总结翻译英语文学作品典故的要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由于文学语言的特点和民族语言文化间的差异,文学作品翻译不可避免要涉及文化因素。为了淋漓尽致传达出文学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通过对文学翻译的独特性的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翻译实例证明归化法和异化法处理文学翻译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赵静 《文教资料》2008,(34):44-45
本文从文学语言前景化的特征出发,探讨了文学语言偏离常规的现象,以及偏离常规与话语意义之间的关系,指出翻译中译入语也应在表达上等效于原语的前景化.本文认为,将前景化的概念应用到文学作品翻译中,既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观察评价翻译活动及其效果,又为等效翻译提供一种理性化的依据,是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的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整个过程都是与美学紧密相连的,翻译过程其实就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过程。翻译工作者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广泛的阅读,加强语言功底,从而使翻译更加准确,更加符合美学标准,以最终臻于"化境"与"传神"的最高境界。本文通过对文学作品翻译与语言模糊性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结合文学作品汉英翻译的实践,对模糊语言的美学特征进行总结,进而得出这一结论:对于文学翻译的"模糊性"的正确把握与认知对文学翻译实践和文学翻译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翻译工作者,既要熟练掌握驾驭母语和译作语言的技巧,又要具备一定的民族文化紊养。用文学语言翻译文学语言,用形象翻译形象,使译文读者和原作读者同样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样获得审美上的愉悦和欣赏的共鸣。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工作者,既要掌握熟练驾驭母语和译作语言的技巧,又要具备浓厚广博的民族文化素养,用文学语言翻译文学语言,用形象翻译形象,使译文读者和原作读者同样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样获得审美上的愉悦和欣赏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试论美国幽默文学语言的汉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幽默文学语言的翻译问题是翻译的一大难点。本文通过对美国幽默文学语言的一些汉译实例的分析,比较中美幽默文学的特色,提出幽默语言翻译的技巧及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0.
所谓文学语言,是指像小说、散文、剧本以及诗歌等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所使用语言,而英语文学语言除了最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外,还要求对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文化,乃至政治与经济都有所研究和了解。为了更深刻和清晰的认识英语文学,本篇论文先是简单介绍了英语文学语言的概况,又具体分析了其主要特点,从而为英语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