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新闻,大新闻!一个神秘的“飞碟”在太平洋上空降落。你又吹牛,传说中的飞碟大都速度巨快,一闪即逝。哪能那么容易看到?我可没吹牛,这个庞然大物就是以人眼可见的速度坠落到海中的,我还拍到了照片。不信,你自己看。  相似文献   

2.
月球上真的可以看到长城吗?——一个光学问题质疑王国仁李凤阳张春元“长城是在月球上唯一可以用人眼看到的地球上的建筑物”。对于这一众所周知的结论很少有人怀疑它的科学性,然而它确是没有理论根据的。要否定这种说法,我们不必亲自到月球上去考察一番。请看下面论证...  相似文献   

3.
有关凸透镜“直视像”的问题,各种物理杂志都进行了讨论,对于“直视像”的性质及产生原因众说不一。其问题的焦点在于实验中观察到的是不是像,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像”,而是一个光斑。本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除了发现凸透镜有“直视像”的问题,还发现凹面镜成像也存在类似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验证,我认为实验中看见的“直视像”是物体经过折射或反射后形成的像点作为物点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 在剖析“直视像”的物理实质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人眼的光学性质。1人眼的光学性质 (1)人眼相当于一个“变焦距凸透镜”,处在…  相似文献   

4.
1.“视线”与“光线”视线是日常用语,指的是人用眼睛看物体时人眼与物体之间假想的直线.而物理上所描述的光线,指的是从光源发出的或从物体表(界)面反(折)射出来的光在真空或其它透明物质里传播时经过的路线,简而言之,就是光的传播路线.视线与人眼所在位置有关,而光线与人眼无关.  相似文献   

5.
陈霭生 《新读写》2012,(10):45-48
【探源】出自李唐《题画》:“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打开或关闭电扇时,有时会看到扇叶“正转”或“反转”现象,甚至还会看到“不转”现象。有文章认为:“主要是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引起的”,並说“唯一的判断根据”是看电扇的转速是否符合文中总结的公式。文章断定:在0—5转/秒内可观察到正转现象,在5—10转/秒内可观察到一次“反转”现象,在10—15转/秒内观察到的现象总是正转。笔者认为,上述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7.
李治 《英语沙龙》2014,(10):58-59
“本科清华。美国著名工程学院硕士,北大在职硕士,如今在美国读MBA”——这一条条近乎完美的教育履历足以亮瞎人眼。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艳羡的“学霸”,在成长过程中却也遇到过关于“选择”的烦恼。当“专业”与“爱好”发生了冲突,“学霸”栗子会如何选择?请看文章。  相似文献   

8.
从俄罗斯贝加尔湖周边地区到中国的赤蜂市兴隆沟遗址和朝阳市牛河梁遗址都存在的玉与人眼关系的情况,学者认为是“以玉示目”或“以块示目”习俗。本文对玉头、玉璧仿生原型试作探讨,笔者认为古人特别重视“目”窍器官,所以用玉示目,用璧仿眼。玉璧的中空部分酷像眼睛的瞳孔,玉璧形状酷像人的眼睛,所以古人造出了玉璧“眼睛”。  相似文献   

9.
“看谁笑到最后”——这是我们平时打赌时常说的一句话,而今高考的脚步日益走近,因此,现在恐怕正是需要考验我们“看谁笑到最后”的时候了。而且,不仅是要“看谁笑到最后”,更要看谁最后笑得更好。而要“笑得更好”,后期复习相当重要。那么,高三语文后期复习要注意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冯钰 《甘肃教育》2011,(21):69-69
纵观近几年省、市级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简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下课堂教学设计的主流。有效的课堂,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授课内容的课堂,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的课堂;不是看教师教得认真不认真的课堂,而是看学生是否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学”到“会学”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看近的东西很模糊,远的还差不多。不少中老年人都有这类感受。其实,这就如年老了会白头一样,过了40岁后,人眼的调节能力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弱,眼睛就可能逐渐“老花”。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在发廊理发时 ,能从自己前面的平面镜中看到身后的一些“物体” ,其实看到的这些“物体”是身后物体在镜中成的虚像。坐在椅子上的你 ,能通过平面镜看到身后多大范围内的物体呢 ?人能够通过平面镜看到身后的“物体” ,是因为身后的物体能将灯光或阳光反射到镜面上 ,这些光再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入人眼的缘故。(图 1)如图 1 人眼位于平面镜AB前的S(图 2 )点 ,要确定人眼通过平面镜看到的范围时 ,我们可把人眼S看成是一个光源 ,在该光源发出的无数条光线中 ,有两条光线SA、SB刚好照射到平面镜AB的边沿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 ,分别…  相似文献   

13.
王博 《中文自修》2007,(2):22-23
坚毅,乐观,豁达,义气。我们看选秀,我们在看一场“才艺”秀,我们在看一场“人格”秀。从王琦瑶时代看“我型我秀”的红火,选秀始终是个由绚烂到平淡的过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又大纲指出:“作文能力的培养应从低年级开始。“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呢?我认力一是打好语言基础,促使学生由内部语言发展到外部语言,即田“知”到“思”、由“思’到“说’;二是把握转化枢纽,促使学生由外部语言发展到书面语言,即从“说”到“写”。鉴于上述认识,我在二年级就尝试按照从感知到联想,从朕想到练说,从练说到写作的程层进行作文教学。一、看—说—写观察是获取说写素材的重要手段,是进行思维的基础。因此,我经常引导主生育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其中包括看图、看物、看景、看事。在观察中认…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第86页,关于色光的混合表述为:“……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即原色光混合时产生了波长、频率不同于原色光的新光,显然是错误的.该处可改为“……人眼会识别到各种颜色的光……”.这样修改后不仅不会误导学生,还会激发学生大胆质疑——“色光混合”与“人眼的识别结果”有什么因果关系呢?从而提高了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后回答问题。题画(宋)李唐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注】据明代郁逢庆《书画题跋记》记载:李唐,擅长淡墨山水,初到杭州,无人赏识,靠卖纸画糊口,生活十分艰苦。这首诗名为“题画”,而实际上涉及画本身的只有第  相似文献   

17.
如图,人眼能看到A、B、C三点在镜中的成像吗?解答:方法一:根据平面成像特点,找到A、B、C三点在平面镜中所形成的像点A'、B'、C',连接A'、B'、C'到人眼,若连线过平面镜,即从A、B点发出的光线经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能进入人眼,则人能看见。方法二:作人眼在镜的像,根据所学的知识,画出人眼能看到的最大范围,看哪点在此范围  相似文献   

18.
申传领 《物理教师》2004,25(8):29-29
似乎只要水是透明的,人眼在水里看东西就应该和在空气中一样清楚.可是当你身临水下的时候,会令你大吃一惊——水下的世界一片模糊,很难看清要看的物体.  相似文献   

19.
“V到1”语义研究任明“到”除了在句子中单独充当谓语中心语之外,还经常紧接在其它动词之后,构成“V+到”结构。这种用法的“到”使用率很高,而且搭配也比较自由,我们把这种结构标记为“V到”。从语义上看,“V到”有两类:一类是表示“到达”或“达到”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黑客无间道     
《学生电脑》2009,(11):28-29
①下载整人软件后解压得到“自己看.exe”文件。②把“自己看.exe”传给好友,并告诉他这是一个好玩的Flash动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