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棣 《出版广角》2018,(7):19-21
2016—2017年,互联网领域知识服务付费模式异军突起,创造了5000万付费人次和近150亿元的市场份额.涌现"得到""知乎"等一批优秀知识服务企业.出版业作为知识服务领域的正规军,积极结合互联网最新技术与思维,在近年筹备和建设了很多符合出版业特点和优势的知识服务项目.作者结合直接参与的多家出版相关机构的知识服务项目,探讨如何利用专业出版机构的优势和特点,形成能创造更高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知识服务融合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对图书出版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显著特征是将知识运用于知识本身。图书出版业对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和传播,是将知识运用于知识的产业,它原本就是知识产业。然而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创新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产品结构等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的影响,也给生产和传播知识的图书出版业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则是出版业目前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一、转变传统的出版资源利用观,把创新作为出版资源开发的重点以知识形态的出版资源为基础的出版业依赖于人类各个知识领域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剖析知识付费与传统出版业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指出知识付费的发展是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的绝佳机遇.出版机构应以知识付费产品为切入点,探索知识内容呈现和传播的创新,在有效规避并解决知识付费短板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已有优势,做到三个方面的坚守与创新:产业定位是服务而非产品,关键业务是传播而非售卖,核心价值是创造时间而非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4.
当下,传统出版企业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并着力开展知识服务.进入知识服务阶段的传统出版企业应该调整规划布局、合理配置资源,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继而扩大知识服务领域.本文从加强数字选题策划能力建设、增强数字产品制作能力建设、提升传统出版支撑和融合出版能力建设,以及加快数字出版运营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分析传统出版企业开展知识服务相关工作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出版未来的多角度预测,探索出版业对“关联”的需求.从出版产品、内容服务模式到出版业生产与运营管理等多环节,从单个内容企业、行业管理与服务到政府宏观管理的多层次,梳理在新技术环境下“关联”需求存在的可能性;介绍ISLI标准在出版业中的应用价值;总结相关研究成果,提出ISLI应用的具体方向与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在互联网时代知识需求、知识供给、付费模式、版权保护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知识付费产业迅猛发展.从性质上分析,当前知识付费模式主要是基于语言文字符号的、以音频为介质的知识服务.出版业由于认识的误区、思维的惰性、行为的惯性等原因,对知识付费模式不够重视.出版企业应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音频出版和知识服务,推动知识付费产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知识服务"一词的诞生时间虽然不长,但也经过了1.0、2.0,到今天的3.0,即从供给侧到需求侧,再重新回归到供给侧的过程.知识服务是人们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助力下获得终身学习的未来形式.新闻出版业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从事信息采集与加工、数据汇聚与挖掘、内容生产与传播、知识沉淀与服务的活动,是重要的知识服务产品的提供者和运营者.在大数据语境下,对出版业的知识服务模式进行总结有助于更好地发展出版业知识服务,使出版行业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云龙 《中国出版》2012,(23):55-57
传播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教育环境、需求的变化,使得传统教育出版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业界普遍认为,调整传统教育出版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以适应数字出版要求,不能只是依赖数字技术的简单移植来实现。数字转型涉及政策扶持、技术研发、国际合作、产品培育、企业打造等诸多方面,其中每个方面都是影响数字转型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业内针对上述因素指出了传统出版数字转型面临的困境:出版社没有电信增值服务运营权,缺少能力进军数字出版领域,数字出版人才缺乏带来困扰,传统出版业网络运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视野大众出版商业模式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出版业面临重重困境的今天,数字化被看作是出版业未来必然的出路和希望所在.相比专业出版和教育出版领域内数字化出版的迅猛增长,大众出版领域内的数字化进程要缓慢得多.本文从产品价值构成与产业链的变化、超级平台的出现、营销模式的变化和赢利模式的变化四个方面.探讨数字化出版前景下,大众出版现有商业模式所面临的变化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张慧 《新闻世界》2021,(3):47-50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由此产生的知识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知识服务也成为出版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知识付费模式和产品形态大量涌现,但多呈现为知识服务产品形态偏单一、对现有知识内容偏浅层次的资源整合与知识共享、知识付费阶段,而数据赋予了知识服务更多的可能,可以驱动出版业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全球知识融合是大数据时代读者消费需求升级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知识融合为出版业服务转型提供了新机遇、新途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分析了知识融合对出版产业的市场定位、融合机制、产品形态、服务模式带来的相关问题,并从产业链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出了可能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2.
媒体融合、用户分化和大数据等因素给传统出版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出版业需要从产品主导逻辑向服务主导逻辑转变.其经营重点不仅是要提供内容产品,亦要注重用户的使用与满足.因此,出版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和创新为方法,提升自己的核心服务,达到推动出版生态系统中各利益相关方价值共创的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业快速发展,生产模式从“相融”到“深融”,经营业务由内容提供向知识服务转型升级,跨领域融合构建丰富多元的“出版+”业态,并逐步畅通数字出版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当前,数字出版业呈现“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市场格局,数字版权与价值认证体系亟待完善,同时面临技术交融、行业脆弱性上升等风险。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语境下数字出版业的创新路径:完善数字出版业顶层设计,延展数字出版业发展空间,重塑数字出版业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14.
石磊  李弋  田大菊  谢婉若 《新闻界》2012,(24):47-52
本文以四川省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状况为研究样本,从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兴数字媒体发展两方面,探讨数字出版区域性发展特征和跨越式发展的有效切入点。认为数字出版产业不应把初期赢利作为主要追求目标,不片面追求大而全;传统出版业应改浅层合作为深层参股或并购等方式与数字技术企业合作;数字出版应定位为知识服务业,以手机出版等作为开拓此领域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叶贤权 《出版广角》2015,(10):32-33
传统图书出版业由于受到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影响,特别是数字出版业的冲击,面临很大压力,转型升级是传统出版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从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经营、技术经营、品牌建设以及生产与营销创新等方面来探讨我国传统图书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刘丹  袁世亮 《出版广角》2018,(14):38-40
我国知识服务兴起较早,但它的普及与受重视的时间比国外晚了很多年,可谓"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大数据技术、云技术等新一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知识服务成为出版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目标.它为出版业提供了创新发展的动力,助力出版业转型升级,推动出版业融合发展.未来,出版业在知识服务浪潮下应重视个性化内容生产,以用户为中心,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用先进知识服务理念引领出版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医学出版领域的生态正在发生改变,满足社会对医疗健康知识服务的需求是医学出版的价值所在与发展方向.本文以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医学出版业务发展向知识服务模式转型探索的实践为例,从知识内容选择、知识组织形式、知识传播方式、用户服务思维、技术驱动发展共五个方面介绍和总结其医学出版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与经验.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传统出版企业和数字出版企业产品、服务和运营模式的改变,逐渐成为“企业2.0”时代的知识服务提供商.本文从“企业2.0”时代与知识服务的理念出发,指出这一背景下出版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总结出版企业向知识服务提供商转型升级的三种模式,即内容服务型、科技服务型和平台服务型.  相似文献   

19.
傅勤奎 《新闻世界》2011,(5):223-224
数字出版是基于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条件下的一种新的出版形态。数字出版是出版业的发展在技术层面上的体现。本文从传统出版业变革、出版业的竞争、出版业的赢利模式等角度探讨数字出版内容及其服务在整个数字出版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数字出版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风云     
正大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应用正逐渐成为出版界关注的热点,国内外出版业已开始对大数据展开各类探索。大数据将革新出版业对信息和知识的搜集、储存、传播方式,对整个出版产业体系的重构起到决定性影响。《出版企业掘金大数据的两个层面》提出,传统出版业要掘金"大数据",必须在两个层面进行合理规划:一是大数据构建层面,从建立大数据库到部署云环境,搭建出版企业的大数据平台;二是大数据应用层面:从营销领域的试水到全业务覆盖,从数据产品到数据创意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