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带一路”是目前重要的热议话题之一.“一带一路”是指中国与亚太以至东北非及欧洲广大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互利合作的广泛概念,“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指中国与经过中亚直至欧洲的古代“丝绸之路”所及区域经济合作.“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涵盖中国与东南亚到印度洋以至地中海区域合作.“一带一路”辐射范围涵盖东盟、南亚、西亚、中亚、北非和欧洲,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63%和29%.  相似文献   

2.
李琳  周翔 《青年记者》2017,(9):43-44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巨大反响.由于国际关系背后的力量角逐和利益纠葛,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国际社会制造的话语困境,并力争“一带一路”话语主导权.话语的国际传播是实现国际话语权的必要手段,当前,中国的英文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进行了广泛报道与解读.针对“一带一路”对外报道,许多研究非常关注新媒体的传播和融合媒体问题,但是当前中国的对外传播最重要的仍然是理念问题而不完全是具体的传播方式和渠道的问题.①随着地方政府在对外交往中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中,地方政府成为推动对外合作更为直接、更具先锋开拓作用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郑天 《青年记者》2016,(18):61-62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习近平同志分别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设想,这被称为“一带一路”战略.2014年2月25日和26日的人民日报“钟声”栏目刊发《丝路精神,贯穿古今开新篇》《开放包容,携手发展谋共赢》等文章,清晰深刻地阐释了“一带一路”的时代意义,文章指出,作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周边外交的大手笔,“一带一路”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反响积极.  相似文献   

4.
季峰 《青年记者》2016,(26):65-66
“一带一路”最早出现在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随后,同年9月,习主席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并不是一个实体,而是合作发展的倡议和理念,它意在依靠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合力共生来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全球形势和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2013年底做出的战略决策.“一带一路”建设重大倡议一提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部门即迅速响应,组织实施了丝路书香工程,以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出版合作项目在版权输出、合作出版、实物出口和本土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刘桐 《青年记者》2017,(26):122-123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与东南亚时发表重要演讲,提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此后,习主席在外出访问时进一步指出,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并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几年来,“一带一路”构建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国同沿线各国的文化对接和互动也日益丰富.拉丁美洲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自然延伸,与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经贸文化往来,作为世界上西语使用最广泛的地区之一,“海上新丝路”的互联互通更加深了中国与西语国家文化的互信互动.拉美西语国家刮起“中国风”,“拥抱”中国文化成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蔡振武  杨鹏 《档案时空》2016,(12):13-16
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档案史上的奇葩。在古丝绸之路开通两千多年后,中国向世界发出“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一项顺应世界潮流、繁荣地区经济、促进文明交流的重大国家战略。这条文明走廊上汇集着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文明古国的各种形式的档案资源,档案文化建设在推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有必要从跨区域、跨文明的角度审视“一带一路”档案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Ucinet、CitespaceV等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CNKI中国学术期刊中图情档领域有关“一带一路”文献进行分析,针对文献的年发文量、机构、作者、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以关键词共现图为基础深入挖掘主题,最后系统梳理研究主题.分析结果可知,目前图情档领域有关“一带一路”研究的主题有“一带一路”背景下档案馆和图书馆的建设、情报工作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作用、围绕敦煌文史资料而展开的古丝绸之路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下简称“一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进周边合作的全新部署,也是全球化时代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构想。本文梳理了相关国家官方、学界及媒体等主体对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反响,并指出应有针对性地探索对外传播重点,通过多种手段与途径增强“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影响力与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陈华健 《今传媒》2024,(2):87-90
中国和伊朗作为丝绸之路沿线上的两个重要文明古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通过“丝绸之路”这一纽带展开了紧密联系,推动了双方经贸关系的蓬勃发展。本文回顾了中伊双方通过“丝绸之路”这一纽带所创造的文化交流史,指出这一历史既有利于持续深化两国的文化交流、增进两国友好关系的稳步发展,又能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作出新的积极贡献;同时,对“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伊文化交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构建更加良性发展的中伊文化交流模式及其相关策略,旨在树立“一带一路”友好合作的典范,推动沿线国家共同合作与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12月11日,应埃及国家文明博物馆邀请,由江苏省档案局(馆)、南京市和苏州市档案局(馆)共同举办的《江苏与“一带一路”走进非洲展》在埃及首都开罗新建成的埃及国家文明博物馆开幕.这是我省档案部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又一举措.  相似文献   

12.
“书院”这个起源于中国的文化教育组织,伴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步伐,传播到了东亚、东南亚、中亚以及欧美国家。在中国致力于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的背景下,书院文化能够充分彰显中国文化自信,可以成为“文明之路”建设的重要载体。以书院为载体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文化聚合、创新、传播、互鉴,通过联合沿线国家共建“丝绸之路国际书院联盟”、打造国际“书院之旅”黄金旅游线路、培育“书院游学”人文交流项目等举措,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务实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在国际传播领域奋发有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明显的成效。特别是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通过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等硬实力的支撑,各种合作项目、中国商品、中国制造等遍布“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为我国国际传播奠定了扎实而良好的基础,更为提升我国软实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乔婕 《出版广角》2019,(22):50-52
丝绸之路是历史留给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倡议是对丝路精神的有力传承,使和平发展理念焕发出新的生机。新闻媒体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信息联通和情感维系上发挥着攻坚作用,地方报社则是“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各省市的重要“传播使者”。陕西日报作为国家一类地方新闻机构,充分发挥其在“一带一路”形象建构、文化推广、经济联通等方面的优势,在展现丝路新形象、传播丝路新理念、探索丝路新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东南传播》2023,(2):153-153
2023丝绸之路电视共同体高峰论坛举行李书磊作视频致辞2023丝绸之路电视共同体高峰论坛2月14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发表视频致辞。李书磊指出,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10年来,“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标注着国际经济合作的新高度。去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中方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各国的“合唱”.相应的,“一带一路”话语体系的表达传播不是中国的自说自话,而是中国话语与各国声音深度交流的开放性成果.中国话语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但也注重寻求与各国话语的共通和兼容.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经济政策、印度尼西亚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俄罗斯的跨欧亚大铁路建设……各国的战略中都包含了推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互联互通和工业化等核心内容,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通过对共通性的挖掘和强调,“一带一路”倡议能更好地被理解和接受,其作为中国方案的世界意义和普遍价值亦将彰显.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伙伴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发展,必将进一步掀起哈萨克斯坦民众学习汉语的热潮.本文以哈萨克斯坦为例,在梳理该国现行汉语教材概况的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对哈萨克斯坦的语言需求,剖析现行汉语教材在该国推广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分析适用于该国汉语教材的编写理念,以期为哈萨克斯坦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切实有效的语言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主流媒体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媒介宣传作用,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其相关的纪录片在传递“一带一路”文化价值理念、继承和发扬丝路精神、诠释和塑造中国形象、发掘和传播中国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价值。本文以央视丝绸之路纪录片为例,分析了主流媒体在进行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主题选择、内容设置、叙事表达以及传播渠道等方面的显著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吴敏 《传媒》2017,(9):31-32
2016年7月26日,2016“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并指出中国愿同沿线国家一道,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欧华联合时报》作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受邀出席此次盛会,会议期间,还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接见合影,并参加座谈会。  相似文献   

20.
聚焦“一带一路”出版走出去,提炼出其文化记忆建构路径,为“一带一路”出版更好地走出去提供借鉴。本文从文化记忆的视角出发,以“一带一路”出版走出去为研究对象,探究“一带一路”文化记忆建构的内在逻辑和价值旨归,提出通过在历时和共时维度上立体呈现中华文化经典、以“他者”视角融入“世界共同体”、以多模态的传播模式助力文化行业繁荣,以文化记忆的力量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