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信作为新一代自媒体传播平台,具有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在阅读方式、传播方式上,微信公众号与出版社需求高度契合,两者的结合使得传播更有效率.然而,由于出版社在使用微信平台运营时存在理解和观念上的偏差,使得这种传播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加上微信公众号在传播价值定位和后期维护等方面存在的困境,出版社亟须转变传播观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微信平台的良性运营.  相似文献   

2.
李玲 《新闻世界》2021,(4):48-52
微信具有用户众多、交流便捷、传播快速等优势,微信公众号在推广宣传方面有着强大优势,大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的有效运营有助于其品牌的建立和自身发展。本文在分析总结大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一多三少”的基础上,思考其运营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而探讨应对措施,提出七大有效运营策略,以期为大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运营提供借鉴与参考,也为其他出版社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3.
2016年4月4日,曹文轩夺得“国际安徒生奖”的消息引爆了微信朋友圈.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微信公众号,第一次成为了少儿图书事件营销的主要平台.本研究通过对比11家出版社和3位阅读推广人的微信公众号利用曹文轩获奖事件进行的营销实践,分析少儿图书在公众平台上营销的特点与经验,及其对出版社公众号运营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必须正视新兴媒体的强大影响力,积极与之融合发展.在以新媒体指数平台为数据采集源,对国内出版社微信公众号2015年2月的新媒体影响力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版社微信运营现状及问题,引入价值网、信息漩涡、专业主义等概念来思考如何更好地运营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相似文献   

5.
微信公众平台以其传播面广、互动性强等优势,迅速成为高校传递信息与提供服务的重要载体,对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基于对武汉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管理分析,结合对其他高校微信公众号的观察研究,认为微信公众号在校园新闻生产、传播和反馈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在新形势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古籍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具有受众与媒介双重强关系的特质。古籍出版社微信公众号运营数据显示,这两种强关系均未得到充分建构。其原因在于,古籍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发展尚不成熟,同时当前的传播环境中存在严重的受众集体失语现象。因此,应从定位、产品、渠道、机制四方面建立强关系,促进古籍出版社微信公众号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梁乐 《出版广角》2015,(11):84-85
微信营销已经成为当下网络营销的重要途径,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如何借力微信平台优势进行有效营销?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如何维护?本文通过分析出版社微信公众号的营销模式,探讨出版社应该如何根据微信的优势进行有效的营销工作.  相似文献   

8.
陈静 《出版广角》2021,(20):72-74
当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存在内容粗加工化、活跃度低、粉丝规模小和功能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运用互联网思维能够有效应对这些问题.运营好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可以使学术期刊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的传播能力,扩大学术传播影响力,拓展学术期刊的生存发展空间.本文在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移动阅读的行为特征,基于互联网思维探讨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实践.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环境下,出版社都在积极寻求内容生产及营销手段的变革.通过分析100家国家一级出版社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情况,提出建立专业运营团队、明确机构定位与平台定位的差别、设立多元子账号、增强联动的广度与深度等策略,以改善出版社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情况,促进出版社营销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孙桂杰 《出版广角》2021,(16):62-64
微信公众号成为移动传播中极受青睐的传播媒介,在传播者和大众之间架起了互动和沟通的桥梁.但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升级,流量经济时代来临的同时,微信公众号的涨粉能力和引流效果不断缩水.未来,公众号在新闻传播、舆论引导、价值观传递中仍旧会占据一定的优势,但如何把控好这种优势,需要出版社因势导利,打破思维定式,在垂直领域内强化特色内容输出,全面把握外部传媒环境,实现多媒体平台跨界联动和多维度公众号引流.  相似文献   

11.
满艺 《出版参考》2017,(9):37-39
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出版社进行产品营销、读者互动的重要渠道.一些微信公众号特别是自媒体公众号在图书等内容产品推介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实现了众多的盈利模式,而这些盈利模式对于出版社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来说具有较大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剧增以及微信社交、传递信息功能的增强,微信已成为受众最常见和最常用的手机App之一,微信公众号也成为接受与发布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受企业和个人的青睐.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媒介竞争日趋白热化,促使广播媒体加快了使用微信公众号的节奏,如今,各大广播媒体基本上都搭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并在微信公众号平台的运营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与财力,使得微信公众号成为广播媒体传播信息与加强和听众互动交流的"新阵地",极大地拓宽了广播媒体信息传播的渠道,进一步拉近了与听众的心理距离,也促进了广播节目收听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使得“学术”“阅读”“生活”以及“社交”等之间完美融合,部分新闻传播类学术公众号取得了较传统学术期刊更深刻的渗透力和更广泛的影响力,探讨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和发展困境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目前本学科内主要期刊公众号在功能定位、管理理念、运营方式以及内容来源等方面与微信公众号本身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其在问题来源、方法指导、内容建构、活动营造以及学术争鸣等方面并未起到理想效果.拓宽内容来源渠道,增强学术凝聚力,增加分享价值,进行媒介批评和媒介素养教育是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一个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王晨曦  李劭强 《传媒》2018,(11):82-84
在高校不断丰富新媒体传播平台的趋势下,如何实现运营创新,不断考验着高校宣传者的传播实战能力.本文以"南广人事"公众号为例、以"类人际传播"的视角审视高校微信公众号的新闻宣传工作,探讨了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探讨学术期刊运营微信认证服务号的优势,引发学术期刊对微信认证服务号应用的重视.通过分析学术期刊运营微信认证服务号在具体应用上的需求,指出学术期刊运营微信认证服务号的品牌优势、信价优势及安全优势.其中品牌优势在于认证期刊品牌,提高品牌到达率.性价优势在于用户分组,实现精准服务;客服接口,实现人工客服体验;公众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实现兼职低成本高性价比运营;支付接口,实现用户及运营方双方的安全便利.安全优势在于认证保护各方权益,授权提供更安全的信息服务.随着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铺开,认证服务号将是学术期刊运营的优势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王彗玲 《青年记者》2016,(29):60-61
媒体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 目前,继开办网站、微博之后,微信公众平台又成为传统媒体新的竞技场,一些传统媒体的微信公众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的微信公众号.《2014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显示,影响力较大的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开通率已达90%,也就是说传统媒体目前已意识到微信公众平台的重要性,且大部分已开通运营.虽说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具有数量优势,但粉丝数量超过10万、单篇文章阅读量过万、在微信平台有影响力的大号还不多,像央视新闻、壹读、FM91.8这类的优质账号还比较缺乏.①  相似文献   

17.
利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宁夏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开通运营情况以及微信服务的特点进行调研分析。研究发现微信公众号存在开通晚、关注度低、图文发布频率偏低、微信平台运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微信服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因而建设性地提出宁夏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提升策略,如:规范微信平台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打造本馆微信服务特色栏目;传播本校特色资源及宁夏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化微信平台功能,嵌入电子资源和学科服务项目;全方位推广微信公众号等。为宁夏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微信服务水平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微信公众平台的普及拓展了图书馆的信息传播途径.新媒体时代,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传播优势,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基本功能包括图书推荐、活动通告、读者借阅等.图书馆应从微信平台利用率、品牌营销、媒体关联等方面入手,加大微信公众号传播力度,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毛雯钰 《视听》2016,(12):86-87
微信公众号以其受众广泛、成本低廉、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迅速成为了现代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微信公众号的成功运营无疑是现代网络时代发展的重要结晶。但是在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误区,影响和制约着微信公众号的良好市场运营。本文分析微信公众号运营的误区,探讨微信公众号运营的改良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新媒体领域的主流产品.有别于微博“自媒体”式的快传播,微信的“公众订阅号”更具有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属性,实属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延伸.法治类报道属于严肃新闻,在贴近性、可读性和娱乐性方面先天不足,法治类媒体怎么运营微信公众平台,进而在移动互联网上获取新的价值?福建法治报官方微信公众号“海峡法治在线”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