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音乐欣赏时教师如何“描述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学生进行音乐体验,参与音乐创作时,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争议颇多。在传统音乐学习中教师总是过分强调对音乐的描述,喜欢包办学生的思维。笔者认为,在现代音乐教学理念中,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一味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如此诠释音乐作品,而应鼓励他们大胆去设想曲作者所要表达的作品内涵;必须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挖掘作品的深度、广度、发现美。同时通过对音乐相关内容的适度描述,使学生在音乐描述的前提下,感悟音乐形象,培养学生能听、会听、创造性听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听觉艺术,它的首要特征是“听”。没有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某些教师过多地用一些形象化的描述、比喻来向学生解释音乐作品,或者过分地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讲解和技能训练,把原本完整的音乐切割成一块块的知识点去讲述练习,忽略了音乐极其丰富的音响的存在,违背了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的特征。这种讲解式的、模仿式的教学模式用多了,势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  相似文献   

3.
音乐的内容与文学、戏剧、绘画等那些大量地描述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情景的艺术门类不同,音乐所直接呼唤和激发的是情感与意志。表达情感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功能,是音乐的灵魂。离开了情感的体验与抒发,感知与表现也就不是音乐了,音乐艺术博大的情感魅力,使它成为与人的心灵最能直接相通、耐人寻味的一门艺术,人类的情感赋予音乐艺术无穷的生命力,并推动音乐艺术不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友君 《学语文》2011,(1):20-20
【教学设想】这是读本上的一篇音乐评论,作者详细地描述了《五月的鲜花》这首音乐的美妙旋律与深刻内涵。这篇文章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比较难,但文中有很多对音乐的描写很生动,偶尔抽出一堂课出来让学生品味欣赏、学习作者如何化抽象为形象的,  相似文献   

5.
数学和音乐用不同的方式描述世界,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分析音乐的数学因素和数学的音乐意义,说明数学和音乐是如何和谐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一门纯粹的听觉艺术,是用声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也就是说,对某种事物的描绘,文学可以使用语言文字进行具体刻画;美术可以用线条和色块勾画和渲染;舞蹈可以用舞姿变化所产生的舞蹈语汇来描述;音乐呢?由于音乐不具有语义性,因此它不能直接表达事物。音乐也不具有直观可观性,它不能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象,但它能够提供由音符有机组合形成的在听觉范围内所能感受到的音乐形象,音乐虽然不能直接、具体地表达事物,但它却能激发人的内心情感,使人得到美的享受。由此可见,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以听为主,“听”应该贯穿教学始终。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通俗音乐的起源,讨论了通俗音乐媚俗性产生的原因和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了对通俗音乐极端媚俗性的批判观点。  相似文献   

8.
严琦 《教育导刊》2011,(6):46-48
在对国内音乐院校的音乐专业教育方式有比较深入了解的前提下,认识和借鉴国外音乐院校的音乐专业教育方式和理念很有必要。本文对中法两国高等音乐专业教育之间的差异进行了简要描述,以期为国内音乐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对徽州民歌的书写并不是基于音乐本体意义上的再现,而是在田野调查之后的描述和反思。书写徽州民歌,就是在音乐民族志的理论和方法指引对徽州民歌进行研究,这既是对徽州民歌文本性的描述,又是对其文化内涵的一种阐释方式。  相似文献   

10.
音乐语言来源于人类的内心情感,它并不对应于一般性的概念,而是以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为材料,按照一定的音乐创作法则构建起来的对人类情感主观性的描述。音乐虽然有其教育功能,但审美需求始终是它的第一属性。因此,本文得出这样的结论:音乐语言虽然不同于语言,但它所表达的情感却更真实、更准确。它是表达人类精神世界的最贴切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中新课程全面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也在深入贯彻实施。深入研究“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笔者的理解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语言、师生互动等环节中应尽可能多地使用音乐语言,避免大量使用非音乐语言的文学性描述。使用的教学设备、课件设计、音响材料、教师范唱、演奏以及学生参与等方面要突出音乐的美感,  相似文献   

12.
佛学是一门以觉悟智慧为宗旨的实践哲学,具有成熟、精细的教育系统,涉列音乐美学哲学较多方面,蕴含丰厚的哲理。佛学音乐哲学作为原生东方音乐哲学,对音乐描述具有独特的理论。本文对佛学音乐哲学浅显的研究,主要从音乐本体、功能、行为心理和境界观四个方面阐释,对我国音乐精神建设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音乐欣赏的懂与不懂欣赏音乐,往往会遇到懂与不懂的问题。我们说,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审美把握。音乐的本质在我看来应该是情感的审美。而认识和描述则是其次的,这并非音乐艺术的特长,这一点也是音乐区别于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儒家的音乐价值观导致了古代中国人对音乐超乎寻常的推崇,继而导致了大量呈现音乐美的诗词赋的问世。诗词赋是语言的艺术,描述音乐形象绝非书面语言所长,但这些诗词赋却又要借助书面语言来描述音乐形象,并进而令人领略音乐的美。古代诗人是如何成功地做到这一点的?阅读这些诗词赋,不难发现它们共同的策略:以某一(些)具体的艺术手法令人联想音乐形象并进而令人感受音乐美。如果熟悉当下的音乐评论,你会发现,这些艺术手法也大多为音乐评论为用。本文试图从音乐的特征、音乐的效果、音乐的来源这三个维度总领这些诗词赋呈现音乐美的十种具体的艺术手法,从而对它们及其赖以形成的原理做出全面而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5.
雨果曾说:“音乐表述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面。”作家叶文玲也说:“音乐衣远是赣灵魂酌伊甸园。”  相似文献   

16.
杨佩姗 《天津教育》2023,(26):133-135
<正>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对小学生音乐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主要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清晰描述,内容十分精练,而且时间短,很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微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新课标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作用以及微课应用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微课教学的具体对策,以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胡文玲 《成才之路》2012,(13):51-51
正《音乐课程标准》就"音乐课程的性质"是这样描述的: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见,音乐  相似文献   

18.
唐朝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最高峰。对唐代音乐文献的研究,在正史中主要依靠《旧唐书&#183;音乐志》和《新唐书&#183;礼乐志》。通过两者内容的综述比较可以发现:前者偏重于“乐”,比较注重音乐品种和音乐史实的叙述,行丈简洁;后者倾向于“礼”,对礼仪的描述篇幅巨大,论乐的部分较少且认识深刻。  相似文献   

19.
中学音乐的情境教学是指对一定教学内容进行形象描述,或对其环境的设置、模拟,以及创设出与之相匹配的场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如历其境的真实体验,从而达到一定教育目的的一种氛围和状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又是听觉的艺术.在教唱歌曲时结合歌曲意境、歌曲形象创造音乐情境,使孩子们更快地进入音乐意境,受到音乐感染,准确地进入音乐意境,受到音乐感染,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进入角色.  相似文献   

20.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音乐教学应该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音乐教师在这画卷中,既是学生情感的启动者,又是音乐情感的传递者和表现者。所以作为一个音乐教师,要具有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教师在讲解、谈话、范唱、范奏、伴奏、表演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要动之以情,授之以情。笔者听过一位青年教师上初中音乐课,选的教材是《牧羊姑娘》,教者通过生动感人的语言描述、讲解和深情的范唱,激起了学生对牧羊女的深切同情,有的学生甚至流下了深情的眼泪。   营造一个师生情感和谐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与学生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