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龚泽湘 《湖南教育》2006,(12):14-14
就数学课而言,学情就是指学生在某一节数学课内或某一项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对本节课的内容是否有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怎么样、学习方式对不对、学习思路是否清晰、学习进程及学习效果如何等诸多要素.关注学情,其实就是关注学生的学,就是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它注重的是以学生为本,着眼的是学生在数学课上能尽可能地实现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能力和数学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致有三种:体验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我发现,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十分重视学生在数学课上有所体验。因此,体验学习成了数学学习的又一境界。在实践中,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探索和研究。一、创设情景,让学生知道日常生活是数学学习的源头活水数学来源于日常的生活实际,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但它又服务于社会生活,人们每天都离不开数学。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数学课上,结合学习的内容,我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进行体验…  相似文献   

3.
程紫金 《湖北教育》2005,(10):49-51
《数学课群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使用者。”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典型的“枯操”学科,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强大内驱力。数学课上所学习的内容具有现实意义,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去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樊丽霞 《考试周刊》2011,(33):77-77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本应是学校教育中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课程之一,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学生感到数学乏味而难学。伴随着知识的增加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衰减,于是数学成了学生的负担,逐渐讨厌数学、冷漠数学课。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不得不反思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的眼里,数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也是沉闷、压抑的,整天就是抄抄算算.可面对今天的课改,我想大声呼吁:这样的数学课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针对人们过去对数学课堂的片面认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必须对症下药,激活自己的数学课堂,让学生人人爱数学,人人乐于自主地学习数学.那么,数学教师应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是数学课实施和落实素质教育的前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着教师在数学课上对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学生有兴趣学习,就便于实施;如果没有兴趣学习或根本不学,就很难实施.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基础状况及对学习的认识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是针对某一特定课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交互式数学课件借助计算机这种先进的辅助教学工具,让学生亲自操作(对图像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换、度量和计算)完成数学实验的过程,从此过程中发现数学结论,并进一步运用数学结论。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出现厌学数学,逃避数学课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数学课的良性发展。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数学感兴趣了.才能用心去认真地学好它。那在数学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杨翠玲 《成才之路》2011,(23):83-83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如何在传统的数学课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是当前中职数学课教改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能动性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学生通过数学理论的再实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能够有效  相似文献   

11.
数学的美是一种化美,有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奇异美等,在数学课中进行美的教育,是培养广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必须有数学美的意识,在教学中,用心进行设计,提示数学美的特征,唤起学生审美意识,激发其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种理念,我在教学中着力对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已成为每一个公民必备的文化素质。所以,数学教学就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去体验和实践?如何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在数学课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做到:  相似文献   

14.
陈惠芳 《云南教育》2002,(28):30-31
现代信息社会需要人的相容与合作。在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交流与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问题的讨论、争论、辩论中发展自己的思维,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在交流中,能恰当地表现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一、小组学习目标要明确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是数学教师教育思想的充分体现。因此,在数学课上,安排小组学习时,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58页上的例6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讨论观察…  相似文献   

15.
中职数学课是教育部制定的中职学校各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中职学生学习的一门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中职数学课也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提供必需的知识基础,能培养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和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和意志.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得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有趣、有味、有惑、有情.学习数学中简单图形的美,使学生感到学习有味.通过发现数学中的和谐美,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趣.发现数学中的残缺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也有惑,.通过科学家的奋斗精神,让学生体会数学也有情,激发学生想学习下去的欲望.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前的预习工作作为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充分做好课程的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动地位,更好地参与进课堂中和老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也便于学生提出疑问从而在课堂学习中能有的放矢,提高听课效率.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学课前预习,我们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研究在课前预习工作中采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能在学习课程过程中增强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及克服困难的能力,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感兴趣.笔者就在数学课前预习中采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武加胜 《教师》2011,(30):78-78
初中数学一直被认为难以接受,学生总是对教师说数学课听不懂之类的话语,我们到底怎么啦?真的是很难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吗?还是未能找到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呢?对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是小学数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与研究课题,本人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数学课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很好工具,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数学这门科学特有地抽象逻辑性和推理严谨性,在教学中应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兴趣,便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良好思维品质。因此本人总是把数学课看作思维训练课,在教学中坚持通过教学训练思维的思路。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水平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主要阵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则先要上好数学课,而上好数学课的关键就是要抓好课堂教学的每一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数学学习已成为很多学生学习的傀儡,每当数学课的时候,他们都苦不堪言,一堂课下来身心疲惫,长此以往,在这帮同学们心里烙下深深地印记——数学难,难于上青天。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任课教师是责无旁贷的要为学生减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